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双溪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双溪镇,隶属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地处屏南县东北部,距城关18公里,与政和、周宁县毗邻。双溪镇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平均海拔860米;平均气温13--19℃,平均降雨量1626--2301毫米,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山地气候。镇政府所在地为屏南县旧县治所在地(清雍正十二年建县至1950年),有200多年的历史。

宁上高速公路屏南连接线、203省道公路并列过境。双溪镇是屏南自清朝雍正十三年建县以来的旧县治,屏南历史文化重镇和屏南旅游业重点镇。屏南县两大旅游招牌“白水洋”“鸳鸯溪”均在双溪镇所辖范围。还有屏南近年来兴起的文创产业代表性建筑"安泰艺术城"也在双溪镇内。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8143公顷,常住人口9430人。

历史沿革

1958年设双溪公社,1984年建镇。辖双溪、墘源、峭顶、上七房、下七房、前洋、郑山、后峭、宜洋、岩后、樟岭、北村[1]、山头、高安、前溪15个村委会和双溪居委会

历史文化

双溪镇地处县境东北偏北部,东邻周宁县,北接政和县,西和西南分别与岭下乡、屏城乡相连,南和东南分别与棠口乡、寿山乡紧靠。境内地势中部、南部高,东部稍低,平均海拔950米。设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行政村辖78个自然村;农业产值175.79万元,工业产值358万元。镇人民政府驻地双溪村距县城18公里。

在古代,双溪是闽东通往闽北的交通重镇,事实上,双溪自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到1950年,正是屏南县衙所在地,屏南立县的历史,是从双溪开始的。200多年作为县治中心,使它积累下深厚的历史与人文色彩。而“屏南”名字的由来也和这里有关,双溪镇边上有一座山叫翠平山,双溪镇就在它的南边,这“屏南”也就由此得来[2]

双溪保存得最完整的老街只有一百多米长,处在镇中心,在街口盖着一座拱形门洞,上面写着“旧城风貌”四个大字,两边是一副对联,在的刷洗下,已经辨认不全了。这是一条商业古街。从屏南在双溪立县开始,当地的商业就相当发达,而且此地是连接闽东闽北的要道,是四里八乡货物的集散地。所以临街都是店面。街道五六米宽,两旁大多是单间单层或双层的木质房,间或有几座土房,高高矮矮,连成一片无声的韵律。木柱由于长期受雨水的侵蚀,下部腐朽严重,有的已经歪歪斜斜,板壁黄中透褐,无声中散发出岁月的斑驳。一层门板被洗刷得一尘不染,与二层乌黑的额面形成很大的反差。门板的背后是木质店柜,这木质店柜是稀罕之物了,已经很少能见到。我们很想在找到当年做生意的店老板,如今已是物是人非,只留下了冷清的街道给人无限的遐想。

据《屏南县志》记载,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分古田县北乡设置屏南县,县衙在双溪,隶属福州府、闽海道,直到1950年才把县政府搬到新所在地。由于这一段历史,所以双溪留下了一大批精美的古民居。据了解,双溪的大户宅院较多,有陆宅、张宅、周宅、盖屏厝、宋宅等,其中算宋宅保存得最好,在外的名声也最大。

行政区划

辖双溪、墘源、峭顶、上七房、下七房、前洋、郑山、后峭、宜洋、岩后、樟岭、北村、山头、高安、前溪15个村委会和双溪居委会。

视频

双溪镇 相关视频

洪江市双溪镇
古镇双溪风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