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度神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印度神話

來自 圖片網 的圖片

中文名: 印度神話

外文名India myth

創作年代:公元前3000年左右

文學體裁:傳說類型

神話類型

印度神話的形成與其本身的歷史關係密切。大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現印度河文明亦即哈拉帕文明,大約公元前2000年左右,自亞利安人南遷入印度後,經過無數次戰爭和文化融合, 逐漸取代原有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並從印度河流域擴展至恆河流域以及整個印度次大陸, 最終形成今天的印度文明。[1]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吠陀經》問世,這是印歐語系諸民族中最為古老的一部文學著作,在其中,印度神話初次較有系統組合起來。吠陀神話裡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羅,他是天帝,眾神之首。據記載,因陀羅原本是帶領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英雄,死後成為神,其神格化可以看作是吠陀詩人對於權力的一種附會。吠陀文化後期,印度產生了婆羅門教,而種姓制度的出現則是權力更為集中的體現。

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在各方面快速發展的印度進入列國時代,這一時期,舊的神話不斷被編輯,新的神話又不斷產生,宗教方面,出現了佛教耆那教,而這兩大教派又各自繁衍着不同的神話。

公元前四世紀之前,印度最大的兩部史詩出現——《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在這裡,因陀羅等神的地位被削弱,印度神話基本回到最初的體系。

背景介紹

凡是偉大的文明都有偉大的神話,紛繁複雜的印度神話就是其中的一枝奇葩。其的形成與其本身的歷史關係密切。

大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現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支南遷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經過無數次戰爭後,他們的勢力從印度河流域進入恆河流域,並大肆奴役當地的土著人,至此,印度河流域的土著文明遭到破壞以及改變。

歷史淵源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吠陀經》問世,這是印歐語系諸民族中最為古老的一部文學著作,全部是祭祀用的聖歌和禱詞。在其中,印度神話初次較為系統的組合起來。吠陀神話里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羅,他是天帝,眾神之首。據記載,因陀羅原本是帶領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英雄,死後成為神,其神格化可以看作是吠陀詩人對於權利的一種附會。與它相關的註解文獻有《梵書》、《森林書》、《奧義書》。吠陀神話中歌頌的主神是天帝因陀羅,以及水神伐樓那、死神閻摩、風神伐由等司掌自然的大神。吠陀文化後期,印度產生了婆羅門教,種姓制度的出現是其權力更為集中的一個體現。

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在各方面快速發展的印度進入列國時代,經濟發展、戰爭頻繁、思辨深邃,是這個時代的三大特徵。,這一時期,宗教方面,出現了耆那教,其藝術和哲學價值也是最高的。其中印度神話最著名的要算《羅摩衍那》和《摩柯婆羅多》。這是兩篇非常龐大的詩史,限於篇幅就不詳細介紹了。《摩柯婆羅多》中最有名則是鼎鼎大名的人類英雄黑天。對印度神話感興趣的朋友有機會可以找這兩本書的翻譯版來看看。

其實與印度神話相關的書籍還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往世書系列。通常,往世書分為十八大往世書與十八小往世書。這些書應該算是眾神的個人傳記和專題介紹,比如《梵天往世書》、《毗濕奴往世書》、《濕婆往世書》、《大鵬往世書》等等。

吠陀神話中主要的神

  1. 因陀羅:天帝。
  2. 阿耆尼:火神。
  3. 伐樓那:水神。
  4. 閻摩:死神。
  5. 蘇利耶:太陽神。
  6. 樓陀羅:暴風神。

史詩中的神祇

主要神

  1. 梵天:創造之神。
  2. 毗濕奴:保護神。
  3. 濕婆:音樂、舞蹈和毀滅之神。
  4. 阿修羅:惡魔。
  5. 迦樓羅:金翅神鳥,於烈火中涅盤而得永生。因與中國傳統神話中的鳳凰在外形上有些相似,但其實兩者相差甚大。

次要神

世界守護神指的是以天神之王因陀羅為首的八位主神,他們大多數都是原來的吠陀主神,在印度教神話中地位或多或少都有所降低,和吠陀神話相比他們的力量也有所削弱。

  1. 雷電之神因陀羅
  2. 死神閻摩
  3. 海洋之神伐樓那
  4. 風神伐由
  5. 酒神蘇摩
  6. 太陽神蘇利耶
  7. 火神阿耆尼
  8. 財富之神俱比羅

相關

參考文獻

  1. 印度神話 (豆瓣) 《印度神話:絢爛魅惑的異世界》內容簡介:印度神話中的人物都生活在一個背景異常豐富多彩的世界裡,無論神、人、仙人或者動物都不斷受到欲望驅策,受到誘惑、努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