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医患关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医患关系、医病关系(英文: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是指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互动,在现代医学伦理的概念中,是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信赖合作之基础。大多数医生从实习开始,甚至是进入正式医院,都必须学习和维持着尊重病人的尊严、隐私与需求。

重要性

一位病人必须信任与支持医生的诊疗与判断能力,而医生则要能够倾听病人们的意见且用心看诊,两者具备才能够组成一个良好的医病关系。虽然如此,一些医疗专科(如精神科和家庭医学)更需要良好的医病关系。

想要增加医生与病患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必须要互相尊重、信任、价值观正确和了解病患生活与看诊时间之配合[1]

台湾医病关系的现况

台湾医学教育大多都以当代医学伦理六大原则为主,内容为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并且是根据Tom Beauchamp 及James Childress于1979年出版的“医学伦理原则”:(一)行善原则、(二)诚信原则、(三)自主原则、(四)不伤害原则、(五)保密原则、(六)公义原则,期待医病关系间能健全互动,和谐平等,病患对医护人员尊重、信赖与感念;医护人员本于人性,源于利他爱心,亲切、同情、关怀病患,发扬以病人为中心真谛,无私服务

除此之外,在让医学生或护理系学生进入临床见习之前,都会有授服典礼的仪式,内容不外乎要宣示日内瓦宣言[2],内容大意为告诫医生应保持良好的专业措守及向病人作出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问题

医生的立场

医生可能会因为知识丰富而有强烈主观立场,导致对病患之病情不在乎。

医生可能因为语气用太多医学术语,而导致双方沟通困难,甚至是误会而引发争执,使医患关系走向决裂。

医病立场的冲突

医病关系中,有一个常见的两难情形。例如,当医师与病患对于“最有效的治疗与药物”有着不同的想法时,医生有时会直接做出自己的决定,却忽略了病患心理与生理的感受,进而引发纷争。或是当医病关系不单纯时,比如亲戚、上司、有金钱来往等,都会造成后续医疗立场模糊化。

正式与非正式关系的区别

可能会产生医患关系间意见分歧的还有正式与非正式关系之区别。

研究显示,有很多病人并不介意,或喜欢医生直接喊他们的名字,而不是喊他们的姓,在少数不喜欢被医生直呼其名的患者中,其年龄层以65岁以上的老人居多。

视频

医患关系 相关视频

【TED】医患关系最终解
医患关系微电影

参考文献

  1. 医务人员处理医患关系的价值观,道客巴巴,2014-10-03
  2. 日内瓦宣言,豆瓣,201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