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勃七铁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勃七铁路起自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勃利镇,由图佳铁路勃利站444公里处出岔,终点为七台河市的七台河站,全长36.1公里。是七台河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

为加速勃利煤田的开发建设,1958年3月勃利县委决定自筹资金修建勃七铁路。1958年6月5日开工,1958年11月20日建成通车[1]。总造价525 万元,土方45万立方米,共需资钢轨3258吨,比国家规定的国标路每公里造价40万元,降低62.5%。使用了枕木50170根,鱼尾钣217吨,道钉105吨,螺丝26吨,电柱816根,电线25吨。1959年9月17 日18时起,移交牡丹江铁路局。

1969年煤炭外运量增加到122万吨,七台河站老站区难以组织撞车。终点站的铁路向东延长10公里,建立七台河站新站区。1969年2月开始筹建,1970年开始施工,1971年5月1日竣工通车。 至此,七台河站中心里程为勃七线35公里939米处。七台河站与七台河矿务局接轨的铁路进站信号机,位于36公里815米处。

铁路简介

勃七铁路建设动意起于勃利县地方政府,1958年初,经国家地质勘探得知七台河一带蕴藏储量颇丰的煤田。时任勃利县副县长的毕福山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议:“由县政府自筹资金,向东部山区修建勃利至七台河铁路。”即勃七铁路。该建议得到了勃利县委、县政府的批准,随即成立以县委书记为首的筑路领导小组,并设立勃七铁路修建总指挥部,副县长毕福山任总指挥,副县长、公安局长、财贸部长等领导干部任副总指挥,下设9个办事机构。历经60天时间,完成了勃七铁路前期勘察、论证和设计工作。

工程始末

勃七铁路筑路工程于1958年6月5日开始施工。勃利县地方为修建勃七铁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得到了四面八方的大力支援:桦南县派来1400余人支援;汤原县派来1900余人参战;铁道部特批3200吨钢轨、190吨鱼尾板等铁路物资,并为筑路提供了诸多技术指导。

勃七铁路全线路基共使用土石方45万立方米,钢轨3258吨、道钉105吨、枕木50170根、鱼尾板217吨、螺丝26吨。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施工,勃七铁路于当年冬全线竣工。经牡丹江铁路局检查验收合格,达到了国家铁路规定的质量标准,于1958年11月20日10时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仪式。

勃七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特制作了一批纪念章,赠发给勃七铁路的所有建设者[2]。修建勃七铁路纪念章(如图)为铜质,盾牌造型,宽2.5厘米、高3厘米,中间绘有隆隆开进的列车图案,并镌有“修建勃七铁路纪念”铭文,上方为齿轮和交叉的铁锤标志,代表工人,两边绘有麦穗,象征农民,底部为红色飘带,寓意欢庆勃七铁路建成通车,背面铸“1958年”。

1959年9月19日,黑龙江省政府决定将勃七铁路全线移交牡丹江铁路局管理经营,并纳入国家铁路序列。至此,由勃利县政府承建的勃七铁路只存在不足一年,即结束了这段县建、县管铁路的历史

勃七铁路的建成通车,为后来的新兴城市七台河建市和开发七台河煤田奠定了战略基础。

视频

勃七铁路 相关视频

航拍站景第六期勃七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