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凤凰古城(李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初到凤凰古城》是中国当代作家李虹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初到凤凰古城
老公单位组织旅游,去湘西凤凰古城,要求自带家属。
早上六点钟出发,随大巴盘旋路转5个小时,转过桥,便看见了凤凰的古城。始料不及的我,惊喜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满心欢喜的在心里自语:终于来了,梦中的《边城》!
走进古城,随熙熙攘攘的人流往里走,沿途观看不一样的风景。
有小孩背着竹篓,拿着草编花环,在游客眼前来回的晃动:买花吧,买一个吧!因抵不过他们哀求的眼神,便随意买下两个。在后来的照片中,因为花环的点缀,却多了一份意外的美丽。
最想去的,是沈从文故居,也是我多年想来古城的心愿。
沿着窄窄的石板路,眼前是各种小书店,摆满了沈从文及湘西的各种图书。跃入视野的是正门上方的横匾:沈从文故居。不大的四合院,木质结构。在沈老家的大小厅堂里徘徊,欣赏沈老留下的发黄的生活照片。在他的书房,感受他的气息。轻抚着他曾经用过的书籍与砚台,想他当年在这里读万卷书,留下许多优美的文字和画卷,想象着他在风声、水声中著写《边城》,于是翠翠便从这里走出去,到大江南北……
在故居外的书摊上,买下《边城》,书中的渡船、爷爷、翠翠如沱江水,从我心底清澈流过。卖书人又在扉页上写下我的名字并加盖了章印,篆刻方正的隶书“沈从文故居参观留念”。书捧在手心,不禁将喜悦收藏心底。
正街的两侧,全是各色店铺:买蜡染布的,卖米酒的,卖姜糖的,卖苗家小吃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游客欣赏着古城风貌,游览苗家文化的古色玩物,谈价、交易……
沿正街走出,上了城墙,再往外走,几个人带着相机,爬到了城墙外最高的山间,路面非常陡峭,一直到山顶,在路的尽头,才看到群山之中零星点缀着或多或少几座吊脚楼,这是苗家寨子的零星部落,比起古城里的寨子及吊脚楼,感觉是跨了时代的记忆。
进寨子的路口,迎面是一座爬满青藤的小木屋,木屋很有点古意,于是,我们随意走进去。我们的不期而至,打破了寨子的宁静,村民从屋里出来,不敢走近,只是远远地朝这边张望。远山如黛,坡下房顶上缕缕炊烟,偶尔三两声鸡鸣犬吠,顿时觉得心里特别安宁。
眼前有条通道,姑且称它为“街道”吧,这里稍微平坦一点,能够盖一排房子,还可以留出一条路,供行人马匹经过。山太高,冬天一到,大雪封山,别的交通工具没有用,只有当地的矮种马才能驮着东西行走自如。来的路上就碰上几匹行走的小马,当时只顾惊叹山的险峻,居然忘记给它们留个影了。塌掉一半的青砖瓦房和土砖房无言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我想,在寨民没有迁移之前,这里应该是当年大户人家的住宅所在地。
小心又谨慎地走过这家木屋,有位老人像一尊雕塑,安然地坐在门口晒太阳打发时光,不管今是何世,亦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我们的路过,对她没有任何惊扰。再往前走,遇见的是只有一间教室的小学校,如今也没有学生来上课。废弃的教室,村民用来堆放农具杂物。到处是裂缝的木板墙壁,地板上杂草丛生,教室里堆放着柴火、木梯和一捆一捆的苞谷杆、没有门的粮仓,瓦片掉落下来碎了一地。然而校训依然清晰:励志团结,守纪勤奋。石板路坎坎坷坷、弯弯曲曲,直通向一片土墙瓦房,远看瓦房也是摇摇欲坠,瓦房靠近石山,房前或左或右各有闲地,闲地都是用大小均衡的石头垒成了围墙,地间留下了翻耕和栽种过的痕迹,据说这是苗家人建房投吉的风水要点,要么依山要么傍水,石头缝里还开有黄色的野花。
一幅自然清晰的苗家农舍遗址就在眼前,它是上个年代的文化缩影,可惜手抖了一下,没有留下清晰的图片。目睹此景,突然想起《边城》里面,翠翠和爷爷日夜摆渡输送山里村民出山求知求医以及换取生活用品的情景,昔日那山沟里的宁静迭延到渡船上的温暖嘻哈,记载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信守着灵魂的纯洁与天真,它是一个没有被污染的世外桃源,可是,沉重而原始的生活枷锁,迫使沈老写下《边城》这部文献,它是通过湘西纯朴世界来审视和健全人生,是沈老用笔墨在呼吁我们对湘西的热爱。
一阵清风拂过,将我这容易感性的灵魂,从情绪中脱逃。
有个村民正好路过,他告诉我们,他是少有的仍住在寨子的,寨子里的人为了孩子的上学以及更好的生活,都已搬迁到古城及古城周边,残留的是些古老的旧迹。
眼前有一条通往山外的石板路以及杉树皮盖的屋顶,路边藤蔓和野花随风飘摇,水泥砌的台阶,只有这点勉强属于现代的东西。
我们被这位热心的村民邀请到家,食饮到凤凰人家中珍藏的米酒,香气飘来,几碗米酒下肚,爬山涉水的疲惫全无,这主人家的房子是四面透风的木房子骨架,屋顶还比较完整,一看就知道家里人口稀少,泥巴筑成的前塔,爬满了青苔,靠房屋旁两棵树焕发生气,一棵棕树,另一棵不知名的落叶梗,屋边一捆一捆的柴火,看来是已经做好了越冬的准备,还有尖尖的谷草垛。我也是湘西北的后裔,眼前的一幕,勾起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回忆。
眼下有一条唯一通向古城的盘山路,接二连三的爬坡拐弯,路都扭成了麻花,惊心动魄的。山路十八弯,在这里形容一点也不夸张,确切的说就是羊肠小道,窄的地方仅仅勉强可以通过一辆农用车,一边靠山,另一边是深不见底的山崖,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我心里嘀咕:这古湘西,古凤凰的苗家人有着超强的吃苦耐劳的生存力,这些艰苦卓绝的环境温煦了我们对贫穷年代的情怀。
下山再次回到城墙,暮色渐近,远处山岭逶迤,墙外江河秀丽。清清的沱江水,将吊脚楼倒映水中,孩童鱼跃水中,时隐时现,苲草顺着船儿,羞涩的低着头与游鱼共舞。此情、此景、将我带进至清至纯的境地……
站在沱江岸边,睹沱江上,来往游船穿梭行驶,船上苗家汉子与岸边阿妹击鼓对歌,展现的是粗犷与柔美温婉的碰撞,如沱江撩绕青山,青山映在江里。
浅滩边,苗家洗衣女,棒槌敲击水流声响,如谭盾的水流乐章融进山城,将歌声、笑声、鼓声溶入湖湘文化的又一境界。
在店铺里买一双土家草鞋穿在脚上,坐在青石板上,手拎着裤角,将脚踏进水里,天色已晚,夕阳挂在远山上方,好像是为这座古城伴妆而至,游人不离,我也不舍,睁开双眼:吊脚楼、水、虹桥、万名塔,犹如一幅自然山水名画呈现在眼前。
再回到船上,看水碧如玉,望天空飘动的白云,两岸葱茏翠立,俯身将手伸进水中,清凉的水草从指间滑过,山歌在心头荡漾,整个人沉在水的柔情里,不知今夕是何年……[1]
作者简介
李虹,女,会计师,爱好文学。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白云镇晏家棚村,毕业于湖南工商大学财经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