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刚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刚毅(1837年-1900年),字子良他他拉氏,满洲镶蓝旗人,晚清大臣。[1]戊戌政变后监斩戊戌六君子及支持义和团而着名。

生平

刚毅刑部笔帖式出身,后逐渐升为郎中按察使布政使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任山西巡抚,在黄河河套屯田并设官治理。十四年(1888年),调任江苏巡抚,适逢苏南地区遭受洪涝灾害,刚毅採取以工代赈的方法整修当地水利工程,特别是整治了上海境内的蕰藻浜吴淞江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刚毅积极主战,受到慈禧的赏识,遂进入军机处,任军机大臣礼部侍郎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毓贤入北京向大学士刚毅等亲贵,力荐拳民可用,为义和团事件的先声。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因坚持反对戊戌变法,甚至主张废黜光绪帝,升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成为慈禧亲信之一。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为中央政府解决财政困难,赴南方各省督办税务,其间多有搜刮各地的行为,一时舆论譁然,称其为「搜刮大王」。[2]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进入北京时,刚毅与载漪等人出于极端的排外心理,主张招抚义和团,希望能利用义和团的「仙术」达到「扶清灭洋」的效果。6月,刚毅和赵舒翘等前往顺天府良乡县涿州一带察看义和团虚实,回朝后胁迫赵舒翘向慈禧太后报告「其术可用」,遂同载勳被任命为统率义和团大臣,率领义和团同八国联军开战。8月,八国联军佔领北京,刚毅随同慈禧太后「西狩」,途中病死于山西侯马镇。战后,西方列强将刚毅列为主要战犯之一,要求清朝政府加以惩处,清政府以其先死,未加以追究,但追夺其原有全部官职。[1]

刚毅与毓贤皆是刘鹗老残游记》中清官比贪官可恨的代表。

参考文献

  1. 1.0 1.1 16x16px 维基文库中有關清史稿/卷465的文本
  2. 刘耿生. 光绪事典: 清史事典11. 远流出版. 2005-07-16: 251. ISBN 978-957-32-5569-7. 

参见

前任:
奎斌
山西巡抚
1885-1888
繼任:
卫荣光
前任:
崧骏
江苏巡抚
1888-1892
繼任:
奎俊
前任:
刘瑞芬
广东巡抚
1892-1894
繼任:
马丕瑶
前任:
怀塔布
工部尚书
1896-1897
繼任:
松溎
前任:
松溎
刑部尚书
1897-1898
繼任:
崇礼
前任:
荣禄
兵部尚书
1898-1900
繼任:
敬信
前任:
熙敬
吏部尚书
1900
繼任:
敬信

Template:光绪朝辛丑条约灭洋死难获咎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