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长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长佑(1818年-1887年),子默印渠湖南新宁人,清代湘军大将,封疆大吏

生平

刘时华是一商人,富甲一方。道光二十九年拔贡。知县万鼎恩被戮,长佑与族叔刘坤一(比刘长佑小十几岁)募乡勇万馀人。1852年在籍办团练,随江忠源江西安徽太平军作战。1856年1月任补用知府,镇压广东天地会起义军馀部于湖南临武。旋率楚勇由湖南入江西,援救曾国藩,先后攻佔萍乡袁州临江等太平军据点,升道员江忠源死后,“楚勇”归刘长佑、江忠义等统带。刘长佑受骆秉章、左宗棠指挥,曾国藩告戒李榕:“阁下至饶境当可与席观察会晤,尤望妥为联络。渠军系‘楚勇’流派,有江岷樵、刘印渠之风,于‘湘’、‘霆’之外,另有家数!阁下亦可兼取其长”。[1]

1857年3月,被太平军击败于江西太平墟,受重创,一度准备自杀,为刘坤一劝阻,重振旗鼓,结果军势复振,反败为胜。1858年底,率部自江西建昌返湖南,尾追石达开军至广西,镇压了大成国起义。刘为人有信义,待下有恩,石达开一度准备受刘招安[2]。刘以战功升广西布政使,再升巡抚,成为名将。1862年奉旨接替劳崇光担任两广总督,将所部楚军交刘坤一统领,留防广西。不久调任直隶总督,镇压白莲教起义。刘为人质朴,不巴结朝廷权贵,为僧格林沁所忌惮。他表面尊敬刘,却密奏朝廷,称北人不能为南方人轻视,要求遣散刘所部楚军[2]。同治六年(1867年)张六领导的盐民起义军逼近京畿,被革职。1871年又被起用,历任广东,广西巡抚、云贵总督,任内提防法国侵略,向朝廷警告日本的狼子野心,主张先发制人,讨伐日本,帮助琉球复国[3]。1887年病死,諡武慎。着有《刘武慎公遗书》。

历史评价

刘长佑是湘军著名将领,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忠勇善战,因战功受清廷重用,历任直隶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刘长佑思想性格特征在晚清官僚群体中比较典型。其中,在用兵打仗方面,刘长佑在作战中剿抚兼施,柔中带刚,用兵周密谨慎,力求稳妥。他对军队训练严格,与将士同甘共苦。在绿营衰落之时,首创练军,促进近代军事改革。任职西南时,积极抵御法国侵略,维护国家边疆安全。与此同时,刘长佑为人谦卑,敦厚低调,不争功,不倨傲,因忠厚而受到朝廷重用。但因不善钻营,不谙官场经营之道,以致获罪罢官。在地方治理上,刘长佑亲民务实,清正廉洁,他关心百姓疾苦,减免课税,积极治理灾荒,努力减轻百姓负担。在整顿吏治中,以身作则,廉洁勤政,重视人才选拔。重视封建道德,积极发展封建教育,努力恢复当地封建秩序。其地方治理政策以守成为主,并不热心洋务。总而言之,刘长佑的思想性格有优有劣,他勇于任事,但缺乏变通;忠厚温和,但机敏不足。这种思想性格特征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在湘军乃至晚清大多数官僚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个人作品

2011年5月19日,《刘长佑集》在崀山举行首发式。此书作为《湖湘文库》重点书目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省内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刘长佑集》首发仪式,并在崀山进行为期四天的文化旅游资源考察。从汉建夫夷候国以来,崀山人才辈出,将星荟萃,南宋时有随岳飞抗金的民族英雄杨再兴,明有助郑成功七下西洋的两广总李敏,清代曾一度呈现"隔墙两制台,隔江两提台,五里七道台,十里八藩台"的鼎盛局面。晚清重臣刘长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新宁县县长李小坚认为,《刘长佑集》成功发行,为揭示崀山独特的历史文化提供了蓝本和范本作用。[4]

清史稿记载

刘长佑,字印渠,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九年拔贡。与同县江忠源友。咸丰二年,忠源率乡勇赴广西助剿,长佑从。粤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於蓑衣渡,长佑有赞画功,奖叙教谕。又从破浏阳徵义堂会匪,擢知县。三年,平衡山土匪,擢同知直隶州。忠源援湖北,遇贼崇、通间,长佑自长沙驰援,战於通城,大破之,自是独领一军。忠源守南昌,长佑偕罗泽南赴援,解吉安围,分兵克泰和,擢知府。忠源殉庐州,长佑偕忠源弟忠浚率千人驰援弗及,大愤,誓灭贼。

五年,江忠淑剿东安贼不利,骆秉章以长佑兼统其众,所部始盛。克东安,追破之新宁。六年,复郴州,擢道员。江西贼方炽,秉章奏以长佑率萧启江等诸军赴援,克萍乡,加按察使衔。遣启江复万载,进围袁州,屡击败援贼。十一月,降贼李能通为内应,克袁州。七年二月,进屯太平墟。贼由吉安大举来袭,列阵二十馀里,以骁骑冲突,将士多死亡,全军败溃。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

进规临江,八月,石达开自抚州率二十万众来援,总兵普承尧战峡江不利,贼薄太平墟。长佑乘其营垒未定,约萧启江、田兴恕合战,江忠义、李明惠先陷阵,卢秀峰绕其后,纵击,大破之,遂围郡城。捷闻,诏嘉其奋勇,赐号齐普图巴图鲁。十二月,克临江,歼贼酋张发纪,加布政使衔。八年,长佑病归,以刘坤一代统其众,萧启江自为一军,合克新淦、崇仁,进克抚州。是年夏,长佑复至军,屯建昌,迭败贼於新城、金溪,败入福建界。江西边境肃清,记名遇江西道员缺简放。

九年,回军湖南剿郴、桂贼,解永州围,记名以按察使题奏。石达开围宝庆,长佑与李续宜分扼东西两路,贼败走,长佑追破之九巩桥、白杨埔、大临桥、芦洪司,遂窜广西,陷兴安、灵州,直扑桂林。长佑倍道赴援,贼不虞其骤至,走庆远,追击之,所向皆捷,授广西按察使,逾月,擢布政使。攻柳州,拔之。

十年,擢广西巡抚。四月,克庆远,破达开於思恩,又破之兴安,乃遁窜。时广西土匪犹蔓延,大者踞郡县,小者千百为群,倐兵倐贼。长佑莅任,整饬吏治,兴练水师,匪氛渐戢。商货流通,税厘增倍。军事饷事差能自固,不尽仰资邻省。十一年,遣刘坤一剿柳州土匪,斩其渠伍声扬,馀党就抚。调水陆军剿浔州艇匪,克府城,斩其渠陈开。贵州匪首黄金义投诚复叛,擒斩之。同治元年,长佑亲赴浔州督防,分军进剿,迭克要隘。寻擢两广总督,以所部楚军付刘坤一接统,留剿广西诸匪。

未几,调直隶总督。时降捻张锡珠、宋景诗先后叛,畿辅骚动。二年春,长佑航海至天津,即赴衡水督师。三月,破贼束鹿,歼张锡珠。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剿匪事宜。宋景诗踞刘贯寨、甘官屯,合山东军攻之,以迟延降级留任。九月,破贼张秋镇,歼贼目杨殿一,景诗逸走,乃罢军。

四年,僧格林沁战殁曹州,捻匪益炽,畿南戒严,长佑遣兵自开州至张秋扼河防。奉天马贼入喜峰口,坐疏防议处。八月,捻匪窜山东濮、范南岸,长佑驰赴大名,击走之。疏请直隶分练六军,议定营制,加练二军,下部议行。

六年,沧州枭匪张六等劫庆云、盐山、宁津、南皮四县盐场,山东教匪应之,保定、天津、河间三府属皆骚动。长佑檄前藩司唐训方屯齐河,臬司张树声屯张秋,防捻。自率兵剿捕盐枭,贼乘虚北走,过滹沱河,众增至千馀,窜扰涿州、固安、永清、霸州,逼近京师,诏褫长佑职,以大学士官文代之。命下数日而枭匪平,予三品顶戴,率所部回籍。寻东捻平,诏念前劳,晋二品顶戴。

十年,起授广东巡抚,寻调广西。初,奸民出关劫掠越南,官兵不能制。悍酋吴终伏诛,而苏国汉复起。九年,广西提督冯子材进军龙州,国汉旋乞抚於两广总督瑞麟,仍招纳亡命,匪首邓建新、曾亚日,分路肆扰。至是总兵刘玉成擒亚日於上林社,诛之。复会广东军攻克旧街,乘胜抵海宁,匪多散亡,国汉奔东兴,亦就擒。长佑奏言:"论越南大局,则宜直捣河阳,一劳永逸。然河阳距关二千馀里,穷兵劳费,讨捕为难。今拟芟荡海阳、太原,即回师列戍,以固藩篱。庶可分助越之众,协剿黔苗;抽出关之兵,先清土莽。"十月,副将陈得贵、游击李扬才克越南从化府,遂会刘玉成克通化、白通,破琼山、北山匪巢。十一年正月,复败匪於三星山,擒其酋何三等,馀党悉平。长佑檄刘玉成暂屯镇抚,咨越南国王遣兵换防,久之不至;又以营弁滋事,暴兵非计,七月,乃撤入关内,搜捕沿边伏匪。

时匪酋黄崇英犹踞越南河阳,结白苗攻保乐,扰我镇安边。十二年春,长佑檄关内外军击走之,密奏:"越南贫弱,版章日蹙,法国蚕食於滨海,黎裔虎视於横山,桶冈则白苗跳梁,峒奔则黄酋雄踞。近闻其国君臣输款法人,黄崇英受职黎裔,虽系道听之言,亦系意中之事。臣窃谓黎裔为患,越南受之;法国为患,不仅越南受之。今欲拯敝扶衰,必须大举深入。若合两粤之力,宽以数年之期,步步设防,节节进剿,庶交夷可期复振,而他族不至生心。否则惟有慎固边防,严杜勾结而已。"是时防越诸军尚八千人,长佑檄刘玉成引军北还,以六营屯关外诸隘,四营屯归顺、龙州,令覃远琎八营分驻关内。

十月,法人攻陷河内,黄崇英等乘机袭太原,潜与之通。山西奸民响应,北宁戒严。越南乞援,乃令刘玉成统十营进太原为左军,道员赵沃统十营分部镇安为右军。法人寻与越南议和,黄崇英为越将刘永福所败,潜伏河阳,遣党陈亚水攻保乐。十三年十月,长佑阅兵南宁,令赵沃、刘玉成进军。光绪元年二月,赵沃右军由龙阑渡河克同文,白苗弃巢遁,沃抚之为助,遂攻底定、襄安,皆克之。刘玉成左军败贼白通,阵斩邓志雄。崇英闻师至,嗾周建新拒左军,陈亚水守猛法,自当右军,凭险拒守。五月,沃军克淰台,直薄河阳,崇英败走。右军复败陆之平援众,进攻猛法。陈亚水惶惧,乞为内应,河阳、安边同日降。崇英遁走,捕获诛之。刘玉成左军亦克通化、白通,斩周建新,合攻者岩,克之。陆之平遁,宣光、金沙江上下肃清。凯撤入关。

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长佑疏言:"云南山川深阻,种人犷悍成性,剽掠行旅。本地绅练,恃众横行,挟制官长。上下猜忌,法令不行。万一防护不及,致有同於前案,或更甚於前案,其有害於云南一隅犹小,其有挠於中夏全局甚大。且洋人知前案难办,有免其既往之议;知后患难防,有保其将来之议。臣恐滇省官民,於已往者不以为幸免,而以为得计;将来者不引为前鉴,或敢於效尤。洋人通商,意在图利,亦断无不思远害之理。应俟三五年内外官民稍稍安定,遣员商办。"长佑以滇事渐定,屡疏引病乞罢,优诏慰留。

四年,腾越徼外土目耿荣高等攻陷耿马,长佑遣将讨之,荣高降;又剿平临安、开化、广南土匪。初,腾越苏关先之乱,其党刘宝玉逃之野山。野山在滇、缅之交,其夷自为君长,不隶羁属。刘宝玉纠野贯十三种及盏达=摆夷伏罗坤山,时出劫掠。会缅甸遣官诣腾越,持图说约由野山通道列戍。长佑檄熊昭镜赴腾越,召诸土司、野贯申禁约,诱诛宝玉於千崖,诸野夷皆解散。

七年,法兵窥越南东京,诏滇、粤备边。长佑疏言:"法人自据嘉定以来,越南四境皆有商埠、教堂,胁其君臣,渔其财力。取越与否,非有甚异。其所以处心积虑,乃在通商云南。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滇、粤三省,与越接壤,东西几二千里,要害与共,劳费殊甚。若自三江口以至海阳,东西仅数百里,以中国兵力为之御敌,兵聚而力省。以视防守滇、粤边境,劳逸悬殊。请以广西兵二万为中路,广东、云南各以万人相犄角。广东之兵自钦、连而入,云南之兵出洮江而东。别以轮船守广东顺化港口,断其首尾,法人必无自全之理。"又力言刘永福可御敌,请密谕越王给其兵食。疏入,诏下廷议。

八年,法兵陷东京,越匪纷起,广西援兵至太原,长佑檄道员沈寿榕率军出关,与为声援。长佑屡以病乞罢,慰留未许。八月,入觐,予假两月,九年,乃许开缺回籍。寻坐云南报销失察,降三级。十三年,卒於家。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广西、云南、湖南并立专祠。

注释

  1. 《曾文正公书札》卷21第41页《复李申夫》。
  2. 2.0 2.1 《刘武慎公年谱》
  3. 《刘武慎公年谱》引奏折
  4. “中国旅游日”新宁崀山首发《刘长佑集》(图),红网
官衔
前任:
李閒
清朝广西按察使
咸丰九年九月十三 - 咸丰九年十月二十三
1859年10月8日 - 1859年11月17日
繼任:
张凯嵩
前任:
李閒
清朝广西布政使
咸丰九年十月二十三 - 咸丰十年闰三月十二
1859年11月17日 - 1860年5月2日
繼任:
张凯嵩
前任:
曹澍锺
清朝广西巡抚
咸丰十年闰三月十二 - 同治元年闰八月二十四
1860年5月2日 - 1862年10月17日
繼任:
张凯嵩
前任:
劳崇光
两广总督
任职期间:1862年10月17日-1863年2月14日(未到任)
繼任:
晏端书
前任:
崇厚
直隶总督
同治元年十二月二十七 - 同治六年十一月初四
1863年2月14日 - 1867年11月29日
繼任:
官文
前任:
李福泰
清朝广西巡抚
同治十年六月二十 - 光绪元年十一月初五
1871年8月6日 - 1875年12月2日
繼任:
严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