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劉勔

於 2019年2月4日 (一) 06:25 由 Yellowflower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修改格式)

劉勔(418年-474年),字伯猷,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南北朝時期南朝宋著名將領、大臣。

劉勔早年家貧,少有志節,兼好文義,初任廣州境內的增城縣令、揚烈府主簿。後來因奉使詣京都,酬對稱旨,獲授為寧遠將軍、綏遠太守。宋孝武帝在位期間,參與平定蕭簡劉義宣劉誕的叛亂,又率軍進討合浦大帥陳檀,並通朱崖道,先後以功封大亭侯、金城縣五等侯。在孝武帝朝歷任員外散騎侍郎、晉康太守、龍驤將軍、西江督護、鬱林太守、直閣將軍、振威將軍、屯騎校尉等職。

宋明帝即位後,四方反叛,以劉勔為輔國將軍,督軍征討豫州方向的叛軍,善撫將帥,內攻外御,戰無不捷,平定叛亂。因功封鄱陽縣侯,食邑千戶,拜太子左衛率。後又轉任右衛將軍、使持節、都督豫司二州諸軍事、征虜將軍、豫州刺史,統軍抗拒北魏,多次擊退北魏軍。後征拜為侍中、中領軍。宋明帝臨終前,劉勔受遺詔以尚書右僕射、中領軍之職擔任顧命大臣。

元徽二年(474年),桂陽王劉休范以「清君側」為名,據州起兵,兵至京師建康,劉勔親自率軍渡航力戰,中箭身亡,終年五十七歲。朝廷下詔哀悼,追贈司空,諡為「忠昭公」。

目錄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劉勔年輕時,因父親早逝,家境貧困,但他卻十分有志向氣節,又喜愛文辭。他最初擔任廣州轄境內的增城縣令,後來被廣州刺史劉道錫任用為自己揚烈將軍府中的主簿。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文帝發動第二次元嘉北伐但失利,反被魏軍反攻南侵,劉道錫派遣劉勔到建康,在拜見宋文帝時應答得當,獲授為寧遠將軍、綏遠太守。

孝武重用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劉劭弒父奪位,武陵王劉駿起兵討滅劉劭,是為宋孝武帝。但不久,劉劭同黨蕭斌的弟弟南海太守蕭簡起兵叛亂,劉勔起義兵討伐蕭簡,並燒其南門,協助鄧琬攻滅蕭簡。叛亂平息後,廣州刺史宗愨上書孝武帝請任劉勔為其軍府主簿,劉勔也因參與攻滅蕭簡的功勞,被封為大亭侯。不久,劉勔轉任員外散騎侍郎。

孝建元年(454年),荊州刺史劉義宣、江州刺史臧質起兵反抗朝廷,宗愨以劉勔行寧朔將軍、湘東內史,領軍出駐安陸,防備叛軍。亂事被平定後,劉勔轉任為晉康太守,後又轉任鬱林太守。

大明元年(457年),劉勔被孝武帝征還京師建康。不久,劉道隆擔任徐州刺史、寧朔將軍。劉道隆請求孝武帝將劉勔任命為寧朔司馬,隨其一同出鎮徐州。

大明三年(459年),竟陵王劉誕占據廣陵謀反,劉勔隨同劉道隆率軍向廣陵進發,受沈慶之節度指揮,參與攻克廣陵城的戰事。叛亂平定後,劉勔因功封為金城縣五等侯。不久,召還京師,擔任西陽王劉子尚撫軍參軍,入直閣,守衛皇城禁宮,擔任直閣將軍。

大明四年(460年),孝武帝曾派費沈攻打合浦大帥陳檀,打通海南島,但費沈沒有完成任務,於是孝武帝改派劉勔為龍驤將軍、西江督護、鬱林太守,再次向海南島出兵,再度攻打陳檀。劉勔到後,率軍進討,統率軍隊一路報捷,最後成功降服陳檀,恢復了劉宋朝廷對海南島的控制,並向朝廷進獻了大批名馬和珊瑚連理樹,孝武帝對此十分高興。

大明六年(462年),劉勔被召還京師,擔任新安王劉子鸞的撫軍中兵參軍,但劉勔還未拜職,就遇到了母親去世,劉勔因為為母守孝,所以沒有上任。

大明八年(464年),劉勔被任命為振威將軍、屯騎校尉,再度入直閣,守衛皇城禁宮。

統軍平叛

泰始元年(465年),宋明帝劉彧殺侄即位,加劉勔為寧朔將軍。當時江州刺史、晉安王劉子勛拒絕承認宋明帝的建康政權,在鄧琬、袁顗等人擁立下,於次年正月在尋陽稱帝,年號「義嘉」,並得國內四方響應。劉勔遂以本官加領建平王劉景素的輔國司馬,出據梁山。不久,豫州刺史殷琰投向劉子勛,劉勔遂被召還建康,假輔國將軍,率呂安國、黃回等三十位將領征討殷琰,時山陽王劉休祐出鎮歷陽總統諸軍,劉勔兼任其驃騎司馬,代行統軍的具體事務,負責征討豫州方向的叛軍。

二月,殷琰部將劉順、柳倫、皇甫道烈等人以八千兵駐守在離豫州治所壽陽三百里的宛塘。劉勔率軍進前,在劉順等部數里外建營。當時劉勔軍因為雨天關係,天亮還未建好營壘和防禦工事,劉順打算乘虛突襲,但因柳倫及皇甫道烈不肯響應而未成事,劉勔才得以成功立營與之對峙。至四月,劉順軍原本準備的糧食因相持而食盡,轉向壽陽方面求糧,劉勔聞訊即挑選精兵讓呂安國及黃迴繞到劉順軍後方截斷其糧道,在橫塘全殲壽陽派來的運糧部隊,嚇退杜叔寶軍,呂安國等遂成功燒毀糧食而還。無援乏食的劉順軍遂潰散,於五月一日棄守宛塘,劉勔就隨而進逼壽陽。壽陽守軍嬰城固守,劉勔等軍遂在城外分別駐紮;當時汝南太守常珍奇派部將周當,烜式寶等率數百人送武器給殷琰,驍勇的烜式寶留守北門,率眾開城門突襲劉勔軍營,不過劉勔成功逃脫,烜式寶只能在其營帳中掠得走衣物離去。

六月,劉勔軍築成長圍,另外又在七月派軍擊敗來援殷琰的龐孟虬 。八月,皇甫道烈柳倫等二十一人知龐孟虬戰敗後出降,劉勔以此勸降殷琰不果;另一方面江州治所尋陽失陷,劉子勛被殺,宋明帝亦開始派人以此勸降壽陽,不過杜叔寶封鎖消息,遂令圍困一直持續到十二月。劉勔圍攻壽陽多月,進攻和防守都能取勝,撫恤將帥亦寛厚有道,故能穩定軍心。尋陽失守的消息漸漸傳開,壽陽人心至十二月已經很沮喪了,最終對壽陽之圍困隨殷琰請降而結束。劉勔在城破時並未行任何殺戮,並約束三軍禁止侵犯騷擾城內的百姓 ,故令壽陽城內的百姓都很感動,都說「來蘇」,甚至為他立碑。劉勔之後還都拜太子左衛率,封鄱陽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

抗拒北魏

泰始三年(467年),劉勔以本官加征虜將軍,假節督西討前鋒諸軍事。先前,豫州刺史殷琰被圍困在壽陽時,曾命駐守在豫州北部的汝南太守常珍奇等人向北魏尋求援助,常珍奇於是在招引北魏軍南下,並開城投降,豫州的汝南、譙郡、陳郡、南頓、新蔡、汝陽等淮西六郡之地盡入北魏。但殷琰自己最後卻向宋明帝的建康朝廷投降。此時,劉勔寫信招誘策反常珍奇。當時魏軍趁勢攻打汝陰,但為汝陰太守張景遠及軍主楊文萇所敗,常珍奇也乘虛在懸瓠反叛北魏,重新歸附劉宋朝廷,並在譙郡襲殺了北魏駐守在當地的子都公費拔等三千餘人。但不久,北魏重新發軍攻打常珍奇,常珍奇為魏軍所攻,被逼南返,最後成功返回壽陽。

泰始四年(468年),劉勔轉任右衛將軍,使持節,都督豫司二州諸軍事、征虜將軍、豫州刺史。同年,魏將趙懷仁攻打武津,劉勔派遣龍驤將軍曲元德擊退了他,又在汝陽章華台東擊斬閼於拔,攻下外壘,斬殺魏軍士兵首級一百五十人,掠奪一千三百輛魏軍戰車而還。另外,劉勔又派司徒參軍孫曇瓘督弋陽以西,當時北魏軍進攻義陽,孫曇瓘領兵大破魏軍,魏軍敗還。劉勔又乘北魏送當地租稅回北方時,招集當地荒人,命他們於許昌截擊運輸部隊,面對突然襲擊,魏軍驚慌錯亂,奔逃散去,劉勔派去的人燒毀了魏軍的所有米糧。

淮西郡人賈元友上書宋明帝,勸其攻取懸瓠,以取陳郡、汝南、南頓及新蔡四郡。明帝以此書送到劉勔處,劉勔對元友建議逐條反駁,並稱邊境人民常常都勸大軍北伐,每當取信都是耗財折兵之舉,反指這些邊民都只看軍隊強弱,完全是牆頭草,大軍到境就在路邊歡迎,大軍撤走就四處抄掠,不足取信。終令宋明帝放棄進攻。

託孤重臣

泰始五年(469年),劉勔獲征還任散騎常侍、中領軍,不過劉勔因世道紛擾不已而只自求東陽太守,得到允許。

泰始六年(470年),劉勔由散騎常侍改任侍中。同年,又擔任使持節,都督南徐、兗、青、冀、豫五州諸軍事,平北將軍,侍中、中領軍如故,出鎮廣陵;但次年就解節、都督及將軍號。

泰豫元年(472年),宋明帝去世,臨終前讓劉勔以本官守尚書右僕射,中領軍如故,給鼓吹一部,成為五位顧命大臣之一。宋後廢帝劉昱即位後,又加兵五百人。

力戰身死

元徽元年(473年),天現「太白犯上將」的星象,有人勸劉勔辭職避禍,但劉勔認為自己行事無負任何人,而且若果災難要來也逃不過。當時,劉勔權位甚重,但他卻建立園宅,稱為「東山」,反而將朝中事務放在一邊,將部曲都解散,蕭道成曾作規勸,但劉勔也沒聽從。

元徽二年(474年),桂陽王劉休范以「清君側」為名,自江州起兵,率軍攻至京師建康,劉勔獲加使持節、領軍將軍,守衛石頭城。敵軍及後進至朱雀航南,右軍將軍王道隆率軍至朱雀門,知敵軍已到就急召劉勔。劉勔當時打算封鎖朱雀航阻擋敵軍,但王道隆不肯,反而催促劉勔渡航進戰,劉勔於是親自率軍於朱雀航南與敵軍交戰,在與敵軍交戰中,不幸中箭身亡,享年五十七歲。朝廷下詔哀悼,追贈他為散騎常侍、司空,諡為忠昭公。

人物評價

劉昱:故持節、鎮軍將軍、尚書右僕射、中領軍鄱陽縣開國侯勔,思懷亮粹,體業淹明,弘勛樹績,譽洽華野。綢繆顧托,契闊屯夷,方倚謀猷,翌康帝道。逆蕃扇禍,逼擾京甸,援桴誓旅,奉律行師。身與事滅,名隨操遠。朕用傷悼,震慟於厥心。昔王允秉誠,卞壺峻節,均風往德,歸茂先軌。泉途就永,冤逝無追,思崇徽策,式光惇史。可贈散騎常侍、司空,本官、侯如故,諡曰忠昭公。

沈約:吳漢平蜀,城內流血沾踝,而其後無聞於漢;陸抗定西陵,步氏禍及嬰孩,而機、云為戮上國。劉勔克壽春,士民無遺芻委粒之嘆;莫不扶老攜幼,歌唱而出重圍,美矣!

李延壽:劉勔出征久撫,所在流譽,行己之節,赴蹈為期,雖古之忠烈,亦何以加此?

軼事典故

劉勔督軍征討豫州叛軍時,以其寬厚性格而深得將士之心。王廣之隨劉勔征討豫州叛亂,後方的合肥卻被叛軍攻陷。劉勔召集全軍將領,商議收複合肥。王廣之對劉勔說道:「將軍如果能把您的戰馬送給我,我便能奪回合肥。」幢主皇甫肅對劉勔道:「王廣之竟敢貪圖將軍的戰馬,其罪應斬。」劉勔卻道:「觀其之意,必能立功。」劉勔當即就笑着將自己的戰馬送給王廣之。而王廣之也不負眾望,僅用三日便從叛軍手中奪回合肥。劉勔後來對皇甫肅說道:「將軍當初若聽從你的建議,不但屈斬了壯士,也收復不了合肥。你不懂得欣賞人才,才有這種愚蠢的想法。」

子嗣後代

子女

劉悛,本名劉忱,嗣子,鄱陽侯封國於齊篡宋後被削除,但劉悛仍在齊任官,屢得親遇,官至散騎常侍,領驍騎將軍、五兵尚書。

劉愃,悛弟,太子中庶子。

劉繪,愃弟,官至建安王車騎長史,行建安國事。

劉瑱,繪弟,南齊義興太守。

劉氏,嫁齊高帝蕭道成子鄱陽王蕭鏘

孫子

劉孺,劉悛子,官至侍中。

劉覽,孺弟,官至尚書左丞。

劉遵,覽弟,在梁官至太子中庶子。

劉氏,劉悛女,嫁齊明帝子晉安王蕭寶義。

劉氏,劉悛女,嫁齊明帝侄安陸王蕭寶晊。

劉苞,愃子,有文才,官至太子洗馬。

劉孝綽,本名劉冉,繪子,有很高文學造詣,獲南梁文士所看重,官至秘書監。

劉孝熊,孝綽二弟,早卒。

劉潛,孝綽三弟,官至豫章內史,侯景之亂時去世。

劉孝勝,孝綽五弟,蕭紀據蜀自立為其尚書僕射,兵敗被梁元帝俘後獲赦,官至司徒右長史。

劉孝威,孝綽六弟,官至太子中庶子,兼通事舍人,侯景之亂時去世。

劉孝先,孝綽七弟,與五兄孝勝同被俘,官至侍中。

劉氏,孝綽妹,嫁琅邪王氏王叔英

劉氏,孝綽妹,嫁吳郡張氏張嵊

劉令嫻,孝綽妹,嫁東海徐氏徐悱。

史籍記載

《宋書.卷八十六.列傳第四十六.劉勔傳》

《南史.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九.劉勔傳》

參考資料

1. 《宋書.劉勔傳》

2. 《南史.劉勔傳》

3. 《宋書.劉勔傳》:勔少有志節,兼好文義。家貧,為廣州增城令,廣州刺史劉道錫引為揚烈府主簿。元嘉二十七年,索虜南侵,道錫遣勔奉使詣京都,太祖引見之,酬對稱旨,除寧遠將軍、綏遠太守。

4. 《宋書.劉勔傳》:元嘉末,蕭簡據廣州為亂,勔起義討之,燒其南門。廣州刺史宗愨又命為軍府主簿,以功封大亭侯。除員外散騎侍郎。

5. 《宋書.劉勔傳》:孝建初,荊、江反叛,宗愨以勔行寧朔將軍、湘東內史,領軍出安陸。會事平,以本號為晉康太守,又徙鬱林太守。

6. 《宋書.劉勔傳》:大明初還都,徐州刺史劉道隆請為寧朔司馬。

7. 《宋書.劉勔傳》:竟陵王誕據廣陵為逆,勔隨道隆受沈慶之節度,事平,封金城縣五等侯。除西陽王子尚撫軍參軍,入直閣。

8. 《宋書.劉勔傳》:先是,遣費沈伐陳檀,不克,乃除勔龍驤將軍、西江督護、鬱林太守。勔既至,率軍進討,隨宜翦定,大致名馬,並獻珊瑚連理樹,上甚悅。

9. 《宋書.劉勔傳》:還除新安王子鸞撫軍中兵參軍,遭母憂,不拜。

10. 《宋書.劉勔傳》:前廢帝即位,起為振威將軍、屯騎校尉,入直閣。

11. 《宋書.劉勔傳》:太宗即位,加寧朔將軍,校尉如故。江州刺史晉安王子勛為逆,四方響應,勔以本官領建平王景素輔國司馬,進據梁山。會豫州刺史殷琰反叛,征勔還都,假輔國將軍,率眾討琰,甲仗三十人入六門。復兼山陽王休祐驃騎司馬,余如故。

12. 《宋書.殷琰傳》:「是月,劉順、柳倫、皇甫道烈、龐天生等馬步八千人,東據宛塘,去壽陽三百里。勔率眾軍並進,去順數里立營。在道遇雨,旦始至,壘塹未立,順欲擊之。時琰所遣諸軍並受節度,而以皇甫道烈、土豪柳倫,台之所遣,順本卑微,不宜統督,唯二軍不受命,至是道烈、倫不同,順不能獨進,乃止。既而勔營壘漸立,不可復攻,因相持守。」

13. 《宋書.殷琰傳》:「叔寶本謂台軍停住歷陽不辦進,順等至,無不瓦解,唯齋一月日糧。既與勔相持,軍食盡,報叔寶送食……安國即復夜往,燒米車,驅牛二千餘頭而還。」

14. 《宋書.殷琰傳》:「劉順聞米車見燒,叔寶又走,五月一日夜,眾潰,奔還壽陽,仍走淮西就常珍奇。勔於是方軌而進。」

15. 《宋書.劉勔傳》:破琰將劉順於宛唐,杜叔寶於橫塘,事在琰傳。

16. 《宋書.殷琰傳》:「叔寶斂居民及散卒,嬰城自守。勔與諸軍分營城外,黃回立航渡肥水,叔寶遣馬步三千,欲破航,並柵斷小峴埭,回擊大破之,焚其航柵。」

17. 《宋書·殷琰傳》:「初,常珍奇遣周當、垣式寶率數百人送仗與琰。式寶驍勇絕眾,因留守北門,乃率所領,開門掩襲勔,入其營,勔逃避得免,式寶得勔衣帽而去。」

18. 《宋書·殷琰傳》:「六月,勔築長圍始合。」

19. 《資治通鑑.卷一三一》:「龐孟虬進至弋陽,劉勔遣呂安國等迎擊於蓼潭,大破之。孟虬走向義陽。王玄謨之子曇善起兵據義陽以應建康,孟虬走死蠻中。」

20. 《宋書·殷琰傳》:「八月,皇甫道烈、柳倫等二十一人聞孟虬敗,並開門出降。勔因此又與琰書曰:『柳倫來奔,具相申述……皇天后土,實聞此言。至辭不華,寧復多白。』

21. 《宋書·殷琰傳》:「是月,劉胡敗走,尋陽平定,太宗遣叔寶從父弟季文至琰城下,與叔寶語,說四方已定,勸令時降。叔寶曰:『我乃信汝,恐為人所誑耳。』叔寶閉絕子勛敗問,有傳者即殺之。」

22. 《宋書.劉勔傳》:琰嬰城固守,自始春至於末冬,薛道標、龐孟虬並向壽陽,勔內攻外御,戰無不捷。善撫將帥,以寬厚為眾所依。

23. 《宋書.殷琰傳》:「南賊降者,太宗並送琰城下,令城內交言,由是人情沮喪。……無所誅戮,自將帥以下,財物資貨,皆以還之,纖毫無所失。」

24. 《宋書.劉勔傳》:及琰開門請降,勔約令三軍,不得妄動。城內士民,秋毫無所失,百姓感悅,咸曰來蘇。百姓生為立碑。改督益寧二州諸軍事、益州刺史,持節、將軍如故,又不拜。還京都,拜太子左衛率,封鄱陽縣侯,食邑千戶。

25. 《宋書.劉勔傳》:泰始三年,以勔為征虜將軍、督西討前鋒諸軍事,假節、置佐、本官如故。先是,常珍奇據汝南,與琰為逆,琰降,因據戍降虜,事在琰傳。

26. 《宋書.劉勔傳》:至是引虜西河公、長社公攻圍輔國將軍、汝陰太守張景遠。景遠與軍主楊文萇拒擊,大破之。

27. 《宋書.劉勔傳》:勔與常珍奇書,勸令反虜,珍奇乃與子超越、羽林監式寶,於譙殺虜子都公費拔等凡三千餘人。勔馳驛以聞,太宗大喜,以珍奇為使持節、都督司北豫二州諸軍事、平北將軍、司州刺史,汝南新蔡縣侯,食邑千戶;超越輔國將軍、北豫州刺史,潁川汝陽囗囗三郡太守,安陽縣男;式寶輔國將軍、陳南頓二郡太守,真陽縣男,食邑三百戶。珍奇為虜所攻,引軍南出,虜追擊破之,珍奇走依山,得至壽陽。

28. 《宋書.劉勔傳》:除勔右衛將軍,仍以為使持節、都督豫司二州諸軍事、征虜將軍、豫州刺史,余如故。四年,除侍中,領射聲校尉,又不受。進號右將軍。其年,虜遣汝陽司馬趙懷仁步騎五百,寇武津縣。勔遣龍驤將軍曲元德輕兵進討,虜眾驚散。虜子都公閼於拔又率三百人防運車囗囗千兩,於汝陽台東水上結營。元德單騎直入,斬拔首,因進攻汝陽台,即陷外壘,獲車一千三百乘,斬首一百五十級。勔又使司徒參軍孫曇瓘督弋陽以西,會虜寇義陽,曇瓘大破之。虜上其北豫州租,有車二千兩,勔招荒人,邀擊於許昌,虜眾奔散,焚燒米谷。

29. 《宋書.劉勔傳》:淮西人賈元友上書太宗,勸北攻懸瓠,可收陳郡、南頓、汝南、新蔡四郡之地。上以所陳示勔,使具條答……臣竊尋元嘉以來,傖荒遠人,多干國議,負儋歸闕,皆勸討虜。魯爽誕說,實挫國威,徒失兵力,虛費金寶。凡此之徒,每規近說,從來信納,皆詒後悔。界上之人,唯視強弱,王師至境,必壺漿候塗,裁見退軍,便抄截蜂起。首領回師,何嘗不為河畔所弊。」太宗納之,元友議遂寢。

30. 《宋書.劉勔傳》:詔進勔號平西將軍、豫州刺史,余如故,不拜。其年,征拜散騎常侍、中領軍。勔以世路糾紛,有懷止足,求東陽郡。上以勔啟遍示朝臣,自尚書僕射袁粲以下,莫不稱讚,咸謂宜許。

31. 《宋書.劉勔傳》:六年,改常侍為侍中。其年,南兗州刺史齊王出鎮淮陰,以勔為使持節、都督南徐兗青冀囗五州諸軍事、平北將軍,侍中、中領軍如故,出鎮廣陵。固辭侍中、軍號,許之,以為假平北將軍。七年,解都督、假號、並節。

32. 《宋書.劉勔傳》:太宗臨崩,顧命以為守尚書右僕射,中領軍如故,給鼓吹一部。廢帝即位,加兵五百人。

33. 《宋書.劉勔傳》:元徽初,月犯右執法,太白犯上將,或勸勔解職。勔曰:"吾執心行己,無愧幽明。若才輕任重,災眚必及,天道密微,避豈得免。"

34. 《資治通鑑.卷一三二》:「先是,月犯右執法,太白犯上將,或勸劉勔解職。勔曰:『吾執心行己,無愧幽明,若災眚必至,避豈得免!』勔晚年頗慕高尚,立園宅,名為東山,遺落世務,罷遣部曲。蕭道成謂勔曰:『將軍受顧命,輔幼主,當此艱難之日,而深尚從容,廢省羽翼,一朝事至,悔可追乎!』勔不從而敗。」

35. 《宋書.劉勔傳》:桂陽王休范為亂,奄至京邑,加勔使持節、領軍,置佐史,鎮扞石頭。既而賊眾屯朱雀航南,右軍王道隆率宿衛向朱雀,聞賊已至,急信召勔。勔至,命閉航,道隆不聽,催勔渡航進戰。率所領於航南戰敗,臨陳死之,時年五十七。事平,詔曰:"夫義實天經,忠惟人則,篆素流采,金石宣輝,自非識洞情靈,理感生極,豈有捐軀衛主,捨命匡朝者哉!故持節、鎮軍將軍、守尚書右僕射、中領軍鄱陽縣開國侯勔,思懷亮粹,體業淹明,弘勛樹績,譽洽華野。綢繆顧托,契闊屯夷,方倚謀猷,翌康帝道。逆蕃扇禍,逼擾京甸,援桴誓旅,奉律行師。身與事滅,名隨操遠。朕用傷悼,震慟於厥心。昔王允秉誠,卞壺峻節,均風往德,歸茂先軌。泉途就永,冤逝無追,思崇徽策,式光惇史。可贈散騎常侍、司空,本官、侯如故,諡曰忠昭公。"

36. 《南史.卷四十六.列傳第三十六》:隨劉勔征殷琰。兵既盛而合肥戍又阻兵為寇。勔宣令軍中求征合肥者,以大郡賞之。廣之曰:"若得將軍所乘馬,判能制之。"勔幢主皇甫肅謂勔曰:"廣之敢奪節下馬,可斬。"勔曰:"觀其意必能立功。"即推鞍下馬與之。及行,合肥果拔,勔大賞之,即擢為軍主。廣之於勔前謂肅曰:"節下若從卿言,非唯斬壯士,亦自無以平賊。卿不賞才乃至此邪!

37. 南史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