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茶叶及饮料植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农业部茶叶及饮料植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于2008年获得第五批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评估命名[1],重点实验室在原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
简介
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在1993年1月第二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评审中获首次命名, 2001年进入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系列。
发展历史
陈宗懋院士和杨亚军研究员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正、副主任,江用文研究员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叶阳研究员、林智研究员分别为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和副主任。重点实验室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高级研究人员32名,其中博士9人;有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2人,第一层次4人,第二层次9人;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4名。拥有总价值2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先进分析仪器和试验装置有49台套,30万元以上有19台套,如液-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2]、双柱双塔气相色谱、离子色谱仪、毛细管电泳仪、近红外分析仪、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等先进的精密仪器,设备配备齐全先进,能够满足茶学及相关各学科领域的研究需要。 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
1. 茶及饮料植物产品品质化学研究,风味物质的化学基础研究、加工过程中品质形成机理研究及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机理研究。
2. 茶及饮料植物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 。
(1)初加工技术研究,主要开展茶及饮料植物(菊花、苦丁茶、藤茶、甜茶等)品质提升新技术、新工艺研究;研制茶及饮料植物加工装备及自动控制技术;开展茶及饮料植物机械化、清洁化和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2)精深加工增值技术研究, 重点开展茶及饮料植物产品增值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个性化、功能型高附加值产品;开展高品质、功能性茶及植物性饮料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及新设备研制;开展高新技术在茶及饮料植物精深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3. 茶及饮料植物功能性成分研究。主要包括:茶及饮料植物功能性的资源化学研究;功能性成分的制备技术及工业化研究;功能性成分的功效评价与产品开发。
4. 茶及饮料植物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主要开展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标准制定等。
重点实验室承担着国家基金、863、国家支撑、成果转化等国家与省部级重点项目的科研任务。与美国、英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有合作研究关系。曾获国家级奖励8项,省部级奖励20余项,在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多篇。
实验室具备博士后、博士、硕士等人才培养的条件与经验,是高级茶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实验室遵循“开放 流动 联合 竞争”的原则,期望与科技、教育、医学和企业等各界同行广泛开展各种层次的合作。
视频
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农业部关于发布第五轮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建设名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08-08-20
- ↑ 液相色谱简史 ,搜狐,201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