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关向应纪念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关向应纪念馆关向应故居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后经多次改扩建,现展馆是2007年9月10日为纪念关向应同志诞辰105周年正式开馆的。关向应纪念馆为省级重点文件保护单位,占地3300平方米,包括关向应故居、主展馆、延安窑洞、红三军指挥所、满族风情四合院、关向应衣冠冢、兵器展示区、东方红组雕《红军颂》[1]等。“关向应同志故居”是由彭真同志题写的;纪念馆内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资料和77件实物详细地介绍了关向应同志革命的一生。

基本介绍

关向应纪念馆建于1986年,位于关向应同志的故居——大连市金州区向应镇关家村,馆内共展出珍贵图片239幅,复制文物62件,记述了关向应同志革命的一生。2006年4月进行扩建,新建馆占地面积47433平方米,展馆面积3448平方米,新建红三军指挥所、延安窑洞、关向应铜像等工程,维修和扩建关向应故居和私塾。目前,关向应纪念馆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参观者和游客来此接受教育。

关向应纪念馆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纪念馆区包括关向应纪念馆、关向应故居、延安窑洞、红三军指挥所、关向应雕像、满族风情院、办公区7个部分。新馆室内展区以关向应同志的一生经历为主题,设立4个展厅。通过实物陈列、照片展示和场景模拟等形式,将关向应同志的光辉革命历程生动地再现出来。

多年来,关向应纪念馆为了实现政治工程——“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文化工程——“挖掘一种内涵,铸就一种精神”;经济工程——“开发一方红土,致富一方人民”三位一体的功能,不断完善设施、丰富内容,不断提升了影响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在新馆建设中,充分运用了现代科技发展提供的新技术、新手段,积极拓展陈列内容,创新展示手段,在形式设计、实物制作、展品布置等各个环节加强研究,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陈列方式,运用实物、图片、模型等多种表现形式和声、光、电等多种科技手段,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在内容上,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大力弘扬关向应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突出宣传了关向应同志不论在白区还是在苏区,不论在长征路上还是在抗日疆场,都表现出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坚强的党性原则,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卓越的政治工作才能,扎实的工作作风;为人光明磊落,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热爱人民,与士兵心连心;意志坚定,顽强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

展厅展馆

第一部分为关向应故居,是一座三间石砌低矮的茅草房,1902年9月10日关向应在此出生,这里有他少年时代亲手栽种的大槐树和一家世代传用的老石磨。西屋土坑上放一小坑桌,桌上放一盏油灯,是关向应同志少年生活学习住屋。东屋是关向应同志父母居室。院内东窗前为磨面的石磨。故居四周用石砌围墙,南门楼外东侧有关向应同志父亲栽的中国槐树。故居后面,是新建关向应同志革命践陈列馆,馆前树立关向应半身铜像。

第二部分为关向应纪念馆[2],院中有关向应半身塑像。塑像后是一排整齐的展览大厅,分三个展室十个部分,用大量实物和珍贵的照片较翔实地介绍了关向应同志革命的一生。

第三部分为录像厅,向参观人员播放“关向应的生平事迹”、“追悼会录像”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该馆录像带等。

纪念馆主展馆陈列展出了许多珍贵的实物、图片和各类资料,配合声、光和电等多种科技手段,按照“从满族农家走出的革命青年”、“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带领红二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鞠躬尽瘁、光辉永存”六个部分,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关向应同志光辉的一生。

在纪念馆景区里面还有一个满族风情园,独立的典型四合院,通过对部分满族生活场景的恢复,向观众展示本地区满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景区里面还有一个仿建的延安窑洞,这个延安窑洞的由来就是当时关向应从冀中回到晋西北时,关向应检查发现患了肺病。毛主席要他回延安治疗,这里就是当时它养病的地方。

视频

关向应纪念馆 相关视频

关向应纪念馆
参观金州关向应纪念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