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一军旗红(郭兴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八一军旗红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八一军旗红》中国当代作家郭兴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八一军旗红

每到八月来临之际,我的脑海里便会萦绕着铿锵激昂的旋律:“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从无到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

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的中段,那里山峻林秀,被人们称为“仙山”、“圣山”那里地处宁冈、酃县、遂州、永新四县之交,周围500余里。1927年9月,湖南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即率领参加秋收起义的革命武装进驻井冈山,1928年4月,与朱德所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部队会师。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根据地。于是,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领导的部队,人民有了自己的子弟兵,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

革命力量日益壮大,根据地也日渐扩大,引起了敌人的恐慌,对井冈山发起了进犯。毛泽东亲自带领部队前去迎战比我军多十几倍兵力的敌军,敌人首先进犯的是黄洋界。

黄洋界位于茨平西北17公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时常弥漫着茫茫云雾,看上去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因之又名“汪洋界”,又称“望洋界”。它是进入井冈山的一个险要的口子,称哨口。其东为桐木岭,南为朱砂冲,西为双马石,北为八面山。黄洋界距井冈山的中心茨平25里,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宁冈。形势险峻,左邻深谷,右倚陡壁,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敌军进犯时,我军第一营闻讯于8月28日星夜兼程前往迎击,29日即至黄洋界构筑工事。30日,敌以优势兵力做四次进攻,均被击退。敌死伤数百人,被打垮一个团,次日中午,我军又发两颗炮弹,均命中敌营,敌急抱头逃遁。八一军旗引领子弟兵,旗开得胜。

革命形势有了很大发展,很多省份建起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根据地。全国红军已发展至十万人,蒋介石大起恐慌,于1930年纠集了10万兵力,对根据地进行了第一次大围剿。当时中央红军不足四万人,但是,我们的子弟兵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采取了灵活的机动的战略战术,又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这次反围剿中,五天之内打了两个大胜仗,俘获敌人9000余人,还活捉了敌军师长张辉赞,敌人便望风而逃。

但是,蒋介石并不死心,于1931年又纠集20万兵力发动了第二次围剿。当我军只有三万人,但我军士气特别旺盛,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又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两次反“围剿”的胜利,并没有使敌人死心,于1931年7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并请德、英两个外国人当军事顾问,兵力也增加到30万,分三路向根据地疯狂的进行“围剿”。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的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其虚弱的方针,在80天内,三战三捷,歼敌三万人,缴获枪支一万多支,胜利的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不料,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于1932年底又调集兵力50万人,对根据地再一次进行“围剿”。我们的子弟兵红军采用集中兵力,在运动战中各个击破的方针,歼敌三个师,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从井冈山走来的这支人民子弟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着八一这杆鲜红的军旗,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不畏千难万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披荆斩棘,四渡赤水,抢过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重重围追堵,围追堵截,奔走25000里,奔赴抗日前沿,将红旗插到了延安。抗战八年,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又高举八一战旗,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把五星红旗插上北京城。建立了新中国

放眼当今世界形势,风云变幻莫测,人民解放军、人民子弟兵更是护国的铜墙铁壁,全国五大战区的子弟兵,高擎着鲜艳的八一军旗,严阵以待。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让我们放声高唱:“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1]

作者简介

郭兴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学高级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