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克里米亚半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克里米亚半岛(Crimean Peninsulac,又译作克里木半岛)是黑海北部海岸上的一个半岛,也是乌克兰的一个自治共和国。

北部通过一条仅数公里宽的地峡相连,东部与俄罗斯隔刻赤海峡相望。

面积25500平方公里。人口:197.3万(2007年)。全部人口中民族构成为:俄罗斯人58.32%,乌克兰人24.32%,克里米亚鞑靼人12.10%,白俄罗斯人1.44%,鞑靼人0.54%,亚美尼亚人0.43%,犹太人0.22%,意大利人0.015%。

首府:辛菲罗波尔,位于半岛中部。人口358,108(2001年)。

克里米亚分为25个地区:14个“区”(raion)和11个城市的市政府,正式称为“市议会管辖的领土”。虽然塞瓦斯托波尔位于克里米亚半岛,但在行政上独立于克里米亚的其他地区,是乌克兰两个直辖市之一。[1]

历史

今天能够找到的最早的在克里米亚半岛定居的人是凯尔特人

公元前7世纪,斯基泰人开始排挤凯尔特人,只有在山区还有少数留了下来。与此同时希腊人开始在海岸建立殖民地。

公元前438年,博斯普鲁斯王国成立,定都潘吉卡裴(Panticapaeum,今刻赤),领有刻赤两半岛及菲奥多细亚等地。这个国家与雅典的关系非常好,它向雅典提供麦和其它货物。

公元前15年,克里米亚半岛海岸上的国家和城市都沦为罗马帝国的附属国。

公元3世纪,东哥德人(Ostrogoths)在黑海北边建国,领土包括大部克里米亚半岛。

374年,匈奴人武力入侵东哥德王国,征服东哥德人后,克里米亚半岛被匈奴人占领。

740年,可萨汗国达到鼎盛,疆域向西扩张到克里米亚和黑海北岸。

1016年,拜占廷军队消灭了突厥部族哈扎尔人(可萨人)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国家。,拜占廷占领克里米亚南部。

13世纪30年代,蒙古人征服了克里木半岛和黑海北岸草原地带的阿兰人(亚速人)、亚美尼亚人 、希腊人等当地居民。

13、14世纪之交,金帐汗国在索尔哈特(即旧克里木)设置总督管辖区。

1443年,成吉思汗之孙秃花帖木儿后人哈吉·格莱(1443~1466在位)在当地蒙古封建主的支持下,脱离金帐汗国,建立了独立的克里米亚汗国。东以顿河下游为界,西至第聂伯河下游地区,向北一直延伸到耶列兹城和坦波夫。

1454年,哈吉·格莱把克里米亚河南岸的巴赫奇萨赖(今克里米亚巴赫奇-萨莱村)定为都城。

1475年,哈吉·格莱被土耳其人囚禁,但鄂图曼人尊重克里米亚汗国的独立,因此两年后获赦,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封臣,克里米亚汗国也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半岛南部由土耳其人统治,哈吉·格莱可以继续统治其余的半岛和北方草原地区,允发行自己的钱币。他们之间关系特殊,奥斯曼帝国每有战事也找鞑靼人帮忙。

1502年,金帐汗国彻底崩塌,克里米亚成为金帐汗继承人。竭力保护其他弱小汗国,在土耳其苏丹支持下,力图在伏尔加河沿岸重建穆斯林国家,为此同俄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1512年,克里木汗国突然进攻莫斯科,在大肆掠夺后撤军。从此莫斯科大公国和克里木汗国之间正式成为敌对关系。

17世纪,沙俄同土耳其进行了9次争夺克里米亚的战争。

1774年,俄土两国缔结的《楚库克-凯那尔吉和约》,克里木汗国脱离土耳其而独立。这一和约是打开克里木大门的钥匙,保障了俄罗斯自由出入亚速海的刻赤和叶尼科列塞以及黑海边第聂伯河口附近的金布恩要塞。

1777年起,克里米亚汗国附属俄罗斯。在被沙俄并吞前,克里米亚维护了伊斯兰边界,定期扫荡南俄,阻止斯拉夫人定居草原。

1783年,俄罗斯正式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纳入版图,属塔夫里达州管辖。克里米亚汗国灭亡。

1854年至1856年间,克里米亚爆发了以俄罗斯为一方、英国法国土耳其皮埃蒙特和奥地利为另一方的漫长而艰苦的“克里米亚战争”。这场拉锯战以西方盟国最终艰难取胜而告终。

1918年,克里米亚建立塔夫里达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俄罗斯联邦的成员。

1921年,克里米亚成立隶属俄罗斯联邦的克里米亚鞑靼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克里米亚半岛也是一些很血腥的战役的战场。1941年德国军队在试图占领连接克里米亚半岛和大陆的地峡时损失惨重。最后德军还是冲破了苏军的防线,只有塞瓦斯托波尔从1941年10月一直坚持到1942年7月4日。

1944年,苏军重占塞瓦斯托波尔。斯大林以许多克里米亚半岛鞑靼人与德国合作为由,把全部鞑靼人居民强逼流放到中亚,大约46%被流放的人死于饥饿或疾病,其余的人直到数十年后才获准返回克里米亚半岛。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

1954年2月,为庆祝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300周年,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协议,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

1990年11月,俄罗斯和乌克兰签订了两国不互提领土要求的条约。

1991年12月,关于建立独联体的协定中第五条以及欧安会赫尔辛基最后文件都规定,现有边界不可更改。但是1992年1月俄罗斯议会通过一项决定,委托俄罗斯外交部和议会委员会一起审查1954年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的做法是否合乎宪法。同年5月俄罗斯议会通过和批准了一项决定,认为1954年的作法违反了宪法程序和立法程序,要求举行有俄罗斯、乌克兰和克里米亚代表参加的谈判,并鼓励克里米亚俄罗斯人自由表达意愿。乌克兰方面对此发表声明,谴责俄罗斯议会的决定,认为俄罗斯不是苏联的唯一继承国,不能单独改变和取消苏联时期的法律文件和决定,俄罗斯议会的行动违反了两国间的条约和赫尔辛基协定,会给两国关系带来严重的后果。

1992年2月6日,在克里米亚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代表们决定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改为“克里米亚共和国”,以便拥有更广泛的政治经济独立性,成为一个能够自由从事实业活动和投资、同地中海国家发展联系的共和国。但这一要求没有得到乌克兰议会的批准。

1992年4月29日,乌克兰议会通过《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地位法》,用法律形式拒绝了克里米亚的权力要求。这项法令引起了克里米亚议会的极大不满。议员们宣称,这一法令赋予克里米亚的权限不符合克里米亚人的愿望,也没有兑现乌克兰领导人的诺言。

1992年5月5日,克里米亚议会出人意外地通过了一项关于克里米亚共和国独立的法令。法令宣告成立主权国家——克里米亚共和国。法令中说:“克里米亚共和国将根据国际法,在平等、互利合作的墓础上同其它国家建立关系”。这项法令将在8月2日克里米亚全民公决予以确认之后生效。乌克兰议会宣布中止克里米亚独立法令的法律效力,建议克里米亚议会在5月20日之前废除这项法令。面对乌克兰政府的压力,克里米亚议会只得取消了5月5日通过的克里米亚共和国独立法令,并中止原定于8月2日就独立问题举行的全民公决,同时对宪法进行了修改。

1992年6月1日,乌克兰议会和克里米亚议会代表团在雅尔塔会晤,讨论克里米亚间题。双方达成共识,克里米亚确认半岛是乌克兰的一部分,它不谋求属于乌克兰的国际政治权力的主体地位,但克里米亚应有权独立与其它国家建立社会经济和文化联系,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独立权。

通过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双方的努力,克里米亚的独立风波暂时平息,岛上恢复了平静。但是诱发克里米亚独立的根本原因并没有消除,俄罗斯人要求独立,回归俄罗斯的呼声也未停止。特别是当1993年12月乌克兰政府与克里米亚政府签定的、允许克里米亚财政独立的协定实际上没有兑现的情况下,克里米亚俄罗斯人的分离运动再现高潮。

1994年1月30日,克里米亚半岛违宪进行总统大选。在这次大选中,一直主张脱离乌克兰、回归俄罗斯的共和党获胜,该党领导人梅什科夫当选为克里米亚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新总统梅什科夫奉行亲俄路线,宣称要在谈判的基础上与乌克兰建立平等的关系,恢复同俄罗斯的经济联系。他的最终目标是要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决定于3月27日就克里米亚的地位间题进行全民公决。后在乌克兰压力下,克里米亚将全民公决改为不具法律效力的“民意测验”。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该地区60%的选民参加了这次“民意测验”,其中80%的人赞成克里米亚独立,允许该地区的俄罗斯族人拥有乌克兰和俄罗斯双重国籍。

1995年3月17日,乌克兰议会颁布法令废除克里米亚共和国宪法和总统制,决定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划归乌克兰中央政府管辖,成为直辖市。

1996年6月28日,乌克兰议会通过国家独立后第一部宪法,承认克里米亚为自治共和国,拥有自己的宪法,实际上承认了以俄罗斯人为主体的克里米亚自治。

1997年5月31日,俄罗斯与乌克兰签署《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确认克里米亚半岛归乌克兰所有,克里米亚半岛上主体民族俄罗斯族也逐渐顺应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的自治制度,并与乌克兰各民族和睦相处。

2006年,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天然气战争”中,克里米亚表现很叛逆。乌克兰提出要加入北约。然而克里米亚当地民众组成“人盾”阻止美军进驻,亲俄派更是利用在当地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宣布整个半岛为“非北约区”。克里米亚的反对让乌克兰政府陷入窘境。

2014年2月22日,乌克兰议会解除亚努科维奇的总统职务、并组建亲西方内阁以后,该国局势一直动荡不安。亲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地区更成为西方与俄罗斯矛盾的“导火索”。

2014年2月26日开始,克里米亚大批民众举行示威,要求扩大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权力,并要求举行全民公决以决定克里米亚继续保留乌克兰自治共和国地位还是成为独立国家,或并入俄罗斯。

2014年2月28日,俄罗斯外交部证实俄军进入克里米亚,称俄黑海舰队装甲车辆在克里米亚半岛实施调动,目的是保障该舰队在乌克兰驻扎地安全,这符合俄乌两国就黑海舰队问题签署的基础性协议。

2014年2月28日晚,代行总统职责的乌克兰议长图尔奇诺夫指责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露骨的军事入侵”,要求俄罗斯停止挑衅行为。

2014年3月6日,克里米亚共和国请求俄罗斯总统普京审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的要求。克里米亚共和国将于3月16日举行公民投票,决定继续留在乌克兰,还是加入俄罗斯。

2014年3月11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议会通过“独立宣言”。克里米亚议会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说,在参加表决的81名议员中,有78人投了赞成票。宣言包括三点内容:一旦3月16日的全民公决作出包括塞瓦斯托波尔市在内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加入俄罗斯的决定,克里米亚就将宣布成为具有共和国治理形式的主权独立国家;克里米亚共和国将是民主、世俗和多民族的国家,它将保证维护其领土上的和平以及民族间和宗教间的和谐;在全民公决得出相应结果的情况下,克里米亚共和国将以主权独立国家的身份建议俄罗斯联邦根据相应的国家间条约接纳它为新的联邦主体。

2014年3月17日,克里米亚公投委员会负责人马雷舍夫(Mikhail Malyshev)表示,根据对全民公投100%选票的统计结果,参与公投的96.77%选民投票支持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加入俄罗斯。因而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克里米亚“独立”。“根据此前通过的关于该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的独立宣言,克里米亚宣布成为独立主权国家——克里米亚共和国。塞瓦斯托波尔市则享有特殊地位”。“克里米亚共和国向俄罗斯提出建议,接受克里米亚共和国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拒绝承认克里米亚公投结果,议会通过了局部动员军队的动议;俄罗斯外交部声明称,莫斯科呼吁承认并尊重克里米亚根据其居民自由意志表达结果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俄方还积极为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做各种准备;美欧正式启动对俄罗斯的制裁。

2014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克里米亚议会议长康斯坦丁诺夫、克里米亚总理阿克肖诺夫和塞瓦斯托波尔市议会主席恰雷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了克里米亚成为俄罗斯一部分的条约,签字仪式结束后奏响俄罗斯国歌。克里姆林宫宣布,从签署条约的日期开始,克里米亚被视为俄罗斯的一部分。[2]

主要城市

辛菲罗波尔

俄罗斯西南部城市。克里米亚共和国首府。在克里米亚山脉西北麓、萨尔吉尔河畔。人口33.7万(2014年)。铁路、公路及空运枢纽。工业以食品加工(葡萄酒、制糖等)、针织、棉织、制烟、制革等为主。气候温和,风景优美,为旅游胜地。有数所高等学校。

雅尔塔

雅尔塔位于风景如画的克里米亚半岛,是著名旅游城市。洁白的海滩,湛蓝的海水,是大自然给雅尔塔人最好的礼物。这个城市三面环山,一面望海,山上的朵朵白云,掩映着一座座教堂、古堡和宫殿,远处隐约的涛声更增添了城市安静和祥和。郊外片片葡萄园,犹如颗颗翡翠点缀在碧海蓝天之间。[3]

这个黑海之滨的小城,不仅以其人间仙境般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招徕各国的游客来此休闲度假,其中不乏世界的名人政要。而且,由于1945年召开确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国际会议更使它名声大振,会议上美国的罗斯福、英国的丘吉尔和苏联的斯大林三巨头齐聚于此,讨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确定和利益的划分。

雅尔塔会议旧址------俄罗斯末代沙皇的行宫弗兰兹宫。 宫殿分四层,一二层为雅尔塔会议旧址展览,宽敞宫殿陈列有一件件展品,巨大的圆形谈判桌、签字台、一份份签字的条约和协议,还有丘吉尔的烟斗、斯大林的元帅服。第三层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临时办公室,沙皇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的人,曾自学几种语言,可阅读英、法和西班牙语的书籍。天文、地理、化学和物理等各方面知识也有很深的造诣,桌上还摆放着他起草的文件,所有的文件都亲自拟定、修改,很少秘书帮忙。第四层生活着他的一家人,教子女学习音律的琴房,一台老式钢琴上还放着贝多芬乐谱,墙上挂的小黑板上还写着几个法语单词,那是他辅导子女学外语。

视频

旅游圣地——克里木半岛,美的让人流连忘返

參考资料

  1. 克里米亚半岛——黑海门户,俄罗斯之痛不再痛 2018-11-27 来源:搜狐网
  2. 俄罗斯和克里米亚签订入俄条约2014-03-19 来源:济源阳光网
  3. 迷人的克里米亚2017.04.24 来源:美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