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护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伞护种(英语:Umbrella species),即保护伞物种,是一种选择作出保护-相关的决策,通常是因为保护这些物种间接地保护了其他许多物种组成的生态群落其栖息地。因为很难确定许多物种的状况,物种保护可能是主观的。伞类可以用来帮助选择潜在保护区的位置,找到这些保护区或保护区的最小尺寸,并确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过程。
概述
伞护种是保护生物学中的一个概念,指那些生存环境需求能够涵盖许多其他物种生存环境需求的物种。通过保护伞护种可以同时对其他物种提供保护伞,故被称为伞护种。伞护种可用来确定应被保护的生存环境的类型与面积,常用于自然保护区的规划。
1984年生态保护学家布鲁斯•威尔科克斯(Bruce A. Wilcox)最早提出伞护种概念,他认为“ 伞护种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物种,这个目标物种的生境需求能涵盖其他物种的生境需求,从而对该物种的保护,同时也为其他物种提供了保护伞,这种目标物种的生境需求应综合了其他种类生境需求的信息”。
定义
常用定义有二:
- 1.“其要求包括许多其他物种的广泛物种”:
具有大面积要求的物种,对其进行保护可以为拥有相同栖息地的其他物种提供保护。
- 2.“传统的伞形物种,高等脊椎动物的相对大体和广泛的物种”:
在土地利用管理中,伞类物种作为一种保护工具的使用受到了广泛的争论。布鲁斯•威尔科克斯(Bruce A. Wilcox)首次使用该术语,他将伞形物种定义为其最小面积要求至少与通过建立和管理保护区而寻求保护的其馀社区一样全面。
管理
科学家发现,伞效应为管理生态群落提供了更简单的方法。其他人则认为,结合其他工具可以建立更好的土地管理储备,以保护更多物种,而不仅仅是仅使用伞形物种。无脊椎动物物种可以成为很好的保护伞物种,因为它们可以保护较旧的独特生态系统。在某些情况下,伞类物种已经保护了很多面积,这对周围物种是有利的。Dunk,Zielinski和Welsh(2006年)报导说,北加州的保护区(克拉马特h-西斯基尤森林)被留给北部的斑,也保护了软体动物和sal在那个栖息地内。他们发现,留给北部斑点猫头鹰的保护区“可以作为评估的分类单元的合理的粗滤器保护伞物种”。
相关法令
《濒危物种法》
美国实施《濒危物种法》自1987年以来,海湾棋盘蝴蝶就一直处于“濒危物种名录”中。两位学者Launer和Murphy(1994)试图确定这种蝴蝶是否可以被认为是保护其栖息的天然草地的保护伞物种。他们发现,《濒危物种法》存在漏洞,但不包括联邦政府保护的私有财产植物。但是,《加州环境质量法案》加强了州环境保护法规。伞护种有著人们的主观意识与自然生态间的权衡,使用濒危物种法保护所谓的伞形物种及其栖息地可能会引起争议,某些州(例如加利福尼亚州)在保护整个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执法力度不佳,有待日后保护意识加强得以完善。
典型实例
"伞护种",是指选择一个覆盖范围广、容易研究、容易追踪的物种建立保护区,在保护这个选定物种的同时,也像伞一样连带保护了整片区域的其它物种。例如中国大陆猫熊就是“伞护种”,不但保护了它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还涵盖了区域内的物种 [1]。
黑面琵鹭和水雉
黑面琵鹭一样的保护伞物种(umbrella species),保护它有如撑起一把伞,其他物种也蒙受好处;只要重点放在它身上,其他物种也会跟著受到保护,因黑面琵鹭而声名大噪的七股湿地,位于曾文溪出海口向北的海埔地,原本只是一般的湿地生态,因受黑面琵鹭的青睐,选在此地作为渡冬的栖息之所。除了大批的黑面琵鹭之外,每年冬天到隔年春天还有海鸥、鹭科、鹬行鸟科等水鸟,以及蟹类、红树林等丰富的生态景观,而成为保护区[2]。
“台南市野鸟学会”的水雉生态教育园区与“友善大地有机联盟”合作,加入“绿色保育行动”,以无毒方式耕作菱角田,让水雉扮演“保护伞”的重要角色,把关湿地环境健康,透过行动维护水雉栖息环境自然保育,同时也兼顾食安。[3]
猫熊
2017年4月10日,四川凉山州冕宁县冶勒自然保护区内,放归近4年的猫熊通过技术修复生态环境,猫熊栖息地有包括川金丝猴等在内的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学者建议成立国家公园体制加强对猫熊的保护,也促进整个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4]。
北美斑点猫头鹰
- 北美有斑点的猫头鹰和古老的森林:软体动物和sal在北美有斑点的猫头鹰的保护范围内。
- 海湾棋盘蝴蝶Checkerspot和草原
- 俄罗斯远东的东北虎被认为是雨伞/基石物种,因为它们会影响其生态系统中的鹿和野猪
- 海洋右鲸
影片
参考资料
- ↑ 凭什么大熊猫要受到保护?因为它是个合格的“伞护种”!每日头条
- ↑ 黑面琵鹭来了!“台江黑琵季”10月台南登场 东森ETtoday旅游云
- ↑ 水雉成为菱角田“保护伞” 农田保育行动兼顾食安东森ETtoday宠物云
- ↑ 发挥好大熊猫的伞护功能(新时代新步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