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伊拉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南方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叙利亚伊朗约旦各位于其东西两侧。 [1]

伊拉克所在地历史悠久,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公元前4700年就出现了城邦国家。公元前2000年阿摩利人建立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2]   公元前550年起,先后遭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入侵和统治。1920年沦为英国“美索不达米亚托管地”。1921年8月伊拉克王国独立,1958年7月14日成立共和国。如今生活在伊拉克的阿拉伯人和库尔德人并不是阿摩利人,文化也完全不同。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伊拉克巴比伦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3]

伊拉克的石油工业是其经济支柱,原油储量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阿拉伯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3%, 库尔德人占21%。该国穆斯林占人口的95%,其中什叶派占54%、逊尼派占41%。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北部库尔德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库尔德语,东部地区有些居民讲波斯语。

 

2015年2月5日,鉴于伊首都巴格达安全局势好转,决定于7日开始解除巴格达长达数年的宵禁。 [4]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伊拉克共和国 英文名称 Republic Of Iraq
简 称 伊拉克 所属洲 亚洲
首 都 巴格达 主要城市 巴士拉,摩苏尔,埃尔比勒,苏莱曼尼亚,纳杰夫等
国庆日 1958年7月14日 国 歌 《我的故乡》
国家代码 IRQ 官方语言 阿拉伯语、库尔德语
货 币 第纳尔 时 区 UTC+3
政治体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 总统:巴尔哈姆·萨利赫、总理:阿卜杜勒马赫迪
人口数量 3700万(2017年) [5]   人口密度 85.7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 阿拉伯人、库尔德人 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什叶派
国土面积 43.83万平方公里(2019年) 水域率 1.1%
GDP总计 2259.14亿美元(2018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 5878美元(2018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 +964 国际域名缩写 .iq
道路通行 靠右驾驶 国家格言 “真主至大”
官方语言 阿拉伯语、库尔德语 人类发展指数 0.642(世界第131名,2013年)
气 候 热带沙漠气候 国 花 红玫瑰
国家结构 联邦制 主要学府 巴格达、巴士拉、摩苏尔

历史沿革

古代历史

伊拉克有悠久的历史,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4700年就出现了城邦国家,美索不达米亚的北部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而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公元前2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先后建立阿卡德王国、乌尔帝国、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涌现了萨尔贡、乌尔纳姆、汉谟拉比、尼布甲尼撒等著名君主,以苏美尔王表、吉尔伽美什史诗、苏美尔法典(乌尔纳姆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亚述巴尼拔图书馆、亚述法典等为文明标志。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为波斯帝国所灭。亚述人在伊拉克生活了几千年之久,是名符其实的土著民族,尼尼微省东部的三角地带现在依然是当代亚述人的集中聚居地和文化中心。 公元7世纪时被阿拉伯帝国吞并,阿拔斯王朝时期定都于巴格达。833~945年,伊拉克被突厥人控制。945~1055建立了布韦希王朝。塞尔柱人和蒙古人先后入侵,阿拉伯帝国覆灭后,为伊尔汗国的领土。 此后伊拉克受帖木儿汗国、土库曼人和萨非王朝的统治。 16世纪,苏里曼大帝夺取了巴格达,伊拉克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

现代历史

1920年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区”。 1921年8月宣布独立,成立伊拉克王国, 在英国保护下建立费萨尔王朝。 1932年获得完全独立。

1958年7月14日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费萨尔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国。 1963年2月8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推翻卡塞姆,建立以该党为主的政权,但由党外人士阿里夫任总统。

1968年7月17日,以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为首的复兴党军官集团联合阿卜杜勒·拉扎克·纳伊夫青年军官集团推翻了阿里夫,复兴党再度掌权,推行阿拉伯“统一、自由、社会主义”的 纲领,贝克尔出任总统。 1979年7月贝克尔因病辞职,复兴党人萨达姆·侯赛因接任总统。 1980年伊拉克因同伊朗边界纠纷发动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海湾战争,受到联合国制裁。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单方面发动伊拉克战争。4月9日,美军攻占巴格达,萨达姆政权被推翻。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 2011年12月20日,美国实现从伊拉克的完全撤军。

2016年10月28日,伊拉克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从2017年至2019年。  [6] 2017年6月7日晚,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政府发表声明宣布,2017年9月25日将在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以及辖区外的库尔德地区举行独立公投。美国国务院对此回应称,美方理解库尔德自治区的诉求,但是担心这样的公投可能不具备约束力。 2017年12月9日,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宣布收复被恐怖极端组织占领的全部领土,取得反恐战争的重大胜利。

2017年12月16日,伊拉克中央统计局发表声明称,2017年国家人口增长超过了过去的平均值,到目前为止,全国人口达到了37139519人,15岁到49岁的育龄妇女生育率为3.96,出生率(一年中每1000人所出生的人数的比率)达到了30.1‰。  [7] 2018年5月,伊拉克举行第四届国民议会选举。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国土面积约43.7万平方公里(包括924平方公里水域和伊拉克、沙特中立区伊拉克部分3522平方公里)。北接土耳其,东邻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 伊拉克出海口仅在东南端位于波斯湾头的一小段海岸。海岸线长60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西南为阿拉伯高原的部分,向东部平原倾斜;东北部有库尔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带。

地形地貌

伊拉克东北部有库尔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带,高原与山地间有占国土大部分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绝大部分海拔不足百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两河在库尔纳汇合为夏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平原南部地势低洼,多湖泊与沼泽。平原以东为扎格罗斯山系的西部边缘。西南部为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分布有叙利亚沙漠。

气候特征

伊拉克夏季最高气温高达50摄氏度以上,冬季最低气温为0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由南至北为100至500毫米,北部山区达700毫米。伊拉克常年刮西北风,冬季凉爽、多雨,空气潮湿,夏季炎热干燥。首都巴格达市夏季七、八月温度45摄氏度左右,冬季一月温度为4摄氏度。每年六至九月为最干燥的季节,月平均降雨量为1毫米。最湿润的季节在三月,平均降雨量为28毫米。

自然资源

伊拉克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石油工业是经济主要支柱。2010年10月伊拉克石油部长称已探明储量1431亿桶,在欧佩克和世界已探明石油总储量中分别占12.0%和9.8%,位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已探明储量3.1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7%,居世界第十位。磷酸盐储量约100亿吨。

行政区划

行政区

全国设一个库尔德自治区,18个省,省下设县、乡、村;首都是巴格达。 18个省是:巴格达省(baghdad)、尼尼微省(neineva)、安巴尔省(anbar) 、埃尔比勒省(arbil)、巴比伦省(babil)、穆萨纳省(muthanna)、纳贾夫省(najaf)、巴士拉省(basra)、济卡尔省(dhiqar)、卡迪西亚省(qadisiya)、迪亚拉省(diyala) 、萨拉赫丁省(salahuddin)、杜胡克省(dohuk)、苏莱曼尼亚省(sulaymaniya) 、卡尔巴拉省(karbala) 、塔米姆省(tameem)、米桑省(misan)、瓦西特省(wasit)。

城市

巴格达是伊拉克的首都,全国最大城市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重要的国际航空站。人口660万。 [2] 有炼油、钢铁、水泥、纺织、皮革、卷烟、食品等工业部门。市内穆斯坦西里耶书院始建于1227年,曾是阿拉伯世界最高学府之一。巴格达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中部,其古波斯语意为“神赐的地方”。4000多年前即为重镇。公元762年成为阿拉伯帝国的都城。在长达数个世纪中,它是西亚、中东地区经济、贸易、文化、交通的中心。此间几经兴废。 巴士拉有伊拉克最大海港,可同时停泊20多艘万吨以上海轮。有大炼油厂,郊区是椰枣主要产地。输出石油和椰枣。市南郊建有乌姆盖斯尔深水港。重要国际航空站。历史悠久,《天方夜谈》中的航海家辛伯达周游世界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巴比伦世界著名占城遗址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一,其名意为“神之门”。古巴比伦城规模宏伟壮美,出土有世界卜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现在已恢复了宁马克神庙、仿古巴比伦城等古迹。

国家象征

国旗

伊拉克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由红白黑三个平行长方形组成。白色中间有三颗绿色五角星,其间用阿拉伯文写着“真主至高无上”四种颜色是泛阿拉伯颜色,分别代表穆罕默德后代的四个王朝。此外红色代表勇猛和革命,白色象征宏大和和平,黑色象征圣战胜利和石油,绿色象征土地。三颗星象征统一,自由,社会主义。2008年1月12日,根据一项于12日提交给伊拉克议会的法案,伊拉克新国旗将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在国旗上的手写体更换为印刷体,国旗上三颗星星的象征含义也将发生改变,改为和平、宽容和正义。2008年1月22日,伊拉克议会通过有效期一年的修改国旗的临时法案,将旗上代表复兴党口号的3颗绿星除去。

国徽

 

伊拉克国徽大体框架形成于1965年,2008年进行了部分修改。国徽上的萨拉丁雄鹰是12世纪伊斯兰圣战中领导穆斯林抗击十字军东征的库尔德族领袖的纪念物。雄鹰昂首挺胸,舒展双翅,勇猛雄壮,英勇不屈,在阿拉伯世界中代表了崇高、勇敢和强悍,也像征人类历史上最早期文明之一的巴比伦文明。胸部有一枚国旗图案的盾徽,暗示着祖国永在伊拉克人心中。国徽基部绿色饰匾上用阿拉伯文写着国名:“伊拉克共和国”。

国歌

我的故乡 2004年临时政府将《我的故乡》定为伊拉克新国歌,《我的故乡》这首歌在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很流行,原词作者是巴勒斯坦人伊卜拉欣·赫费·投千,在1936年巴勒斯坦民众反抗“以色列”占领的起义中首先唱出,很快便在整个阿拉伯世界中流行开,并曾一度成为巴勒斯坦的代国歌。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伊拉克总人口3700万。伊拉克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其中阿拉伯族占78%(什叶派占60%,逊尼派占18%),库尔德族占15%,其余为阿塞拜疆族、亚美尼亚族、亚述人。

外交

对外政策

 

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奉行积极务实的外交政策,重视发展同大国关系,特别是同美、英的关系;寻求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为国内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努力争取国际社会为伊拉克战后重建提供帮助。21世纪初,伊拉克已与近80个国家恢复或建立了外交关系,并恢复了在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会议组织、联合国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地区和国际组织内的活动。 2010年12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取消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对伊拉克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导弹和民用核活动领域的制裁,结束“石油换食品”计划。2012年3月,阿盟首脑会议在伊举行。5月,举办伊朗核问题六国对话会。2013年6月,安理会解除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对伊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伊美关系

伊拉克同美国在1967年中东战争后断交。两伊战争中两国关系有较大发展,1984年复交。海湾战争爆发后,1991年2月伊拉克宣布与美国断交。1992年美、伊围绕执行安理会决议等问题多次发生对抗;美国一再声称要用武力迫使伊拉克执行决议。克林顿上台后,伊拉克表示愿同美国对话,美国强调伊拉克必须全面执行安理会决议,并坚持对伊拉克保持国际制裁。 2011年8月3日,伊拉克副总理鲁什·努里·沙维斯宣布,伊拉克各派经过讨论后决定同意美军在2011年年底期满后继续在伊驻扎,但条件是美军只承担训练伊拉克安全部队的任务。10月11日,伊拉克方面同意驻伊美军2011年年底期满后留5000人,用于训练伊拉克安全部队,但不享有豁免权。美军此前曾把享有司法豁免权作为留守的条件之一。按照协定美军应在年底前全部撤出伊拉克,美国2011年年初以来一再向伊拉克政府施压,敦促伊主动要求美军逾期驻留。10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军将在2011年年底前全部撤离伊拉克。从而结束这场持续近9年的战争。美军撤离后,美伊两国关系将成为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双边关系,两国将在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稳固、长期的伙伴关系。

伊中关系

 

1958年8月25日中国同伊拉克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1990年海湾危机爆发后,中国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中止了与伊的经贸、军事往来。海湾战争后,中国根据安理会“石油换食品”(Oil-for-Food)计划与伊拉克进行了一些经贸交往。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中伊双边关系受到影响。战后,中伊关系实现平稳过渡和发展。2004年7月,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复馆,10月,两国互派大使。2014年12月,中国驻埃尔比勒总领事馆开馆。 2003年10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伊拉克重建捐助国会议上,中国宣布为伊拉克重建提供2500万美元人道主义援助。2014年9月,中国向伊拉克提供6000万元人民币人道主义援助。

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主席、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领导机构成员贾拉勒·塔拉巴尼(2003年8月)、临时管理委员会轮值主席 欧鲁姆(2004年3月)、临时政府副总统沙维斯(2005年1月)、总统塔拉巴尼(2007年6月)、总理马利基(2011年7月)、外交部长贾法里 (2015年6月)、总理阿巴迪(2015年12月)等先后访华。2014年2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伊拉克。2015年3月,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访问伊拉克。2017年4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和伊拉克外交部长贾法里在“文明古国论坛”首次部长会期间会晤。

2015年12月伊拉克总理阿巴迪访华期间,两国发表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2012年,中伊双边贸易额达175.69亿美元,同比增长23.13%。2013年1至9月,双边贸易额为181.3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48.1亿美元,进口133.2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3.3%、32.7%和47.6%。中国从伊进口原油1755.7万吨,同比增长58.3%。 2017年,伊拉克是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1.6%。中国从伊进口原油3682万吨,同比增长1.7%。

伊俄关系

伊拉克与苏联于1944年建交。1972年两国签订友好条约,一度关系密切。苏联反对伊拉克侵吞科威特。苏联解体后,伊拉克承认独联体11个成员国 、波罗的海3国和格鲁吉亚共和国的独立。俄罗斯支持一切迫使伊拉克遵守联合国决议的措施,并赞同美国等在伊拉克南部设“禁飞区”。

相关视频

1、解放伊拉克

解放伊拉克

2、揭秘伊拉克战争

揭秘伊拉克战争

参考来源

  1. 地理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2014-12-04
  2. 伊拉克国家概况 ,外交部网,2019年4月
  3. 伊拉克巴比伦古城申遗成功 36年终入选世遗名录,网易网,2019-07-06
  4. 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拟独立公投 美称支持伊统一  ,网易网,2017-06-10
  5. 伊拉克GDP、人口 ,世界银行网,2017-07-05
  6. 中国等14国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 ,中国网,2016年10月29日
  7. 伊拉克全国人口增加到3700多万,人民网,2017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