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从零开始学泡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从零开始学泡茶

《从零开始学泡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家庭实用性,不拘束、不呆板,让您掌握在家中泡茶品茶的基本技术,了解茶性、水性和茶具特性,享受茶的乐趣。同时,《从零开始学泡茶》还会介绍一些茶的其他应用,比如只做各种茶膳,以及根据不同人群不同体质来炮制不同功效的茶饮等。

基本内容

作者:郑春英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8日)

平装: 14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2

ISBN: 9787506474450

条形码: 9787506474450

内容简介

《从零开始学泡茶》为爱好茶、刚入门的读者介绍了茶的基本知识和冲泡方法,包括如何辨识茶叶、选择茶叶、存放茶叶、选择合适的茶具和泡茶用水以及茶俗茶礼茶餐茶室。

推荐

《从零开始学泡茶》基础入门,包括识茶、择具、选水等基本知识,泡茶手法、水温的介绍,以及不同茶类最适宜的冲泡方式,品茶一章介绍了茶俗茶礼茶历史以及茶室的规划,《从零开始学泡茶》囊括最基本的知茶、泡茶和品茶知识。

作者简介

郑春英北京市茶艺师》资格考试高级考评委,北京市《茶艺师》资格考评督导,北京市《茶艺师》大赛评委,茶艺高级技师,北京市外事学校高级教师,《中华茶艺》网络课程任项目负责人,曾出版过《茶艺概论》、《茶艺服务》、《茶艺与服务》、《轻松入门鉴紫砂》,并参编国家《茶艺师》标准、《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文摘

中国是茶的故乡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制作茶和利用茶的国家。唐代的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的记载。意思是说,茶的发现与利用始于神农氏,到了鲁周公时正式闻名于世。

神农遇茶

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中也记载了茶的起源:“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之。”远古时代,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人类以采摘野果、捕食野兽为生,误食毒果而生病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据传说,部落首领神农有个像水晶一样透明的肚子,能够清楚地看到食物在胃肠里的情况,他为解除人们的痛苦,决定把所有的植物都品尝一遍。 有一次,他在品尝的时候中了毒,口干舌麻、全身乏力,便来到山脚下架起铁锅烧开水喝。可是水还没开,他就昏过去了。不知过了多久,神农在一种淡雅的清香中慢慢醒来。他听到水沸的声音,艰难地挺起身,正准备舀水喝,却发现锅里的水已经变成了黄绿色,上面飘着几片绿叶,那沁人的馨香就是从锅里飘来的。

神农舀起汤水喝下去,虽然味道有些苦涩,但顿觉舌根生津,神清气爽,他连喝了几碗,几个小时后,身上的剧毒竟然解了。神农四处寻找,发现叶片是从头上方的一棵植物上飘落下来的,于是采摘了很多绿叶带回去。通过多次煎服,神农发现汤汁有生津、解渴、利尿等很多功效。因为神农第一次品尝茶汤时,看到汁液在肚内到处流动,好像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得十分干净,于是将其命名为“茶”。

由此,茶正式登上了人类社会的舞台。

茶马古道情

在中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间,蜿蜒着一条由人和骡马踩踏而成的古道,千百年来,成群结队的马帮从这里走过,将茶叶销往各兄弟民族,留下了缕缕茶香。这就是神秘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当时汉族和藏族等少数民族间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的贸易往来。藏区和川、滇边地气候寒冷,海拔很高,那里的人们主要以奶、肉为食,需要茶解油腻、分解脂肪,可是那里却不产茶。汉族地区茶的产量很高,但由于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的需要,对马匹的需求源源不断。于是,汉藏之间开展了茶、马互换的交易,并且逐渐形成了一条贸易之路,这就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主要的线路有两条,一条是从云南的思茅、普洱等地出发,向北经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的邦达、昌都、洛隆、林芝、拉萨,再经由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另一条是从四川的雅安出发,向西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它们的起点都是盛产茶叶的地方,主线的沿途还会延伸出无数支线,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滇藏川大三角区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因此,茶马古道不仅在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是人类勇气的象征。

客来敬茶是中国的传统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自被大众熟知开始就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客来敬茶、以茶待客、以茶会友的习俗也逐渐形成,并一直延续下来。如今的茶艺馆,为以茶会友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朋友见面与聚会,一杯清茶堪比千言万语。如果是在工作单位或家中接待客人,洁净而富于艺术性的茶具、淡雅的茶香以及整洁舒适的环境,都能使客人精神舒畅。“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历史延续至今,中国各民族饮茶习俗不同,但客来敬茶、以茶待客的精神是一致的。比如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就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的一种饮茶方式,当地人称它为“绍道兆”。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此外,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咸奶茶等,不仅是当地人们的日常饮品,也是款待客人的最高方式。这些内容丰富、各呈风采的饮茶风俗是中国历史的产物,与此同时,中国的茶通过海、陆的丝绸之路,僧侣、学者的往来等方式远传到各国,又生发出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等文化。

目录

绪论 悠久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 6

神农遇茶 6

茶马古道情 7

客来敬茶是中国的传统 8

茶之趣事 10

以茶代酒的故事 10

陆羽煎茶 10

宋徽宗与《大观茶论》 11

泡茶方法的演变 14

煮茶法 12

点茶法 12

泡茶法 13

含茶饮料的出现 13

第一章 晴窗细乳戏分茶 识茶鉴茶赏茶

赏茶之术 16

五品 16

三看 16

三闻 17

三品 17

三回味 17

茶的16种功效 18

茶的分类 20

绿茶 20

绿茶名品 22

西湖龙井 22

碧螺春 22

信阳毛尖 23

六安瓜片 23

太平猴魁 24

黄山毛峰 24

安吉白茶 25

庐山云雾 25

红茶 26

红茶名品 28

祁门红茶 28

正山小种 28

红碎茶 29

滇红茶 29

乌龙茶 30

乌龙茶名品 32

安溪铁观音 32

武夷大红袍 32

凤凰单枞 33

冻顶乌龙 32

黄茶 34

黄茶名品 36

君山银针 36

霍山黄芽 36

广东大叶青 37

蒙顶黄芽 37

白茶 38

白茶名品 40

白毫银针 40

白牡丹 40

新工艺白茶 41

贡眉 41

黑茶 42

黑茶名品 44

普洱生茶 44

普洱熟茶 44

六堡茶 45

茯砖茶 45

花茶 46

花茶名品

茉莉花茶 48

袖子花茶 48

花草茶 49

造型花茶 50

第二章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宜茶美水的标准 54

好水的种类 56

寻泉评水 58

科学煮茗 60

...

序言

前言

茶是一种最经典的植物,生于名山秀水间,得天地之精华,自五千年前与神农相遇,便与中国人结缘。

于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中国也自古形成了“客来敬茶”的优良传统。

中国茶的神奇,在于它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在“琴棋书画诗酒茶”中,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一种涤荡心灵、修身养性的良剂,儒家以之养廉,道家以之求静,佛家以之助禅。

近代,随着科学的发展和长期的研究实践,茶的养生功效被越来越多地发掘和证实:明目固齿、提神醒脑、杀菌解毒、消脂减肥、美容养颜、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孙中山先生曾赞誉“茶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并提倡“茶为国饮”。

在弘扬茶文化、普及茶知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茶、认识茶、学泡茶,我们这本书便在这样的诉求下应运而生了。这是一本真正面对大众的图文书,书中运用大量精美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在教给您最实用的鉴茶、赏茶之术的同时,也对具体的冲泡方法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您的饮茶向导,携您步入氤氲的茶香世界中,尽享泡茶、饮茶的乐趣。[1]

参考文献

  1. 从零开始学泡茶饮茶人网,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