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华县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华县博物馆位于广东省五华县城水寨镇文化路26号。邮编:514400, 该馆系在全面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取得显着成绩的基础上于1984年3月成立。隶属县文化局。在文物普查中,发现文物点多,包括西汉南越王赵佗在五华山下所筑的“长乐台”遗址(狮雄山遗址),受到广东省文化厅、文管会的表彰奖励。馆内所藏一批以反映粤东八乡的根据地创建人之一、红十一军军长古大存同志领导的农民武装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文物。如:农会旗、苏维埃旗、广东工农讨逆军第七团团队部大印、农会会员证、火药枪、大刀、匕首[1]、山歌册等等。

馆舍简介

博物馆于1991年开馆。曾举办《五华历史文化》、《古大存革命事迹》、《亚洲球王-李惠堂》等长期及临时展览。该馆1986年起在梅林镇优河村古大存故居内举办《古大存革命事迹展览》,陈列实物、照片150多幅。在文物普查中,发现文物点多,包括西汉南越王赵佗在五华山下所筑的“长乐台”遗址(狮雄山遗址),受到广东省文化厅、文管会的表彰奖励。

建筑布局

该馆地外县城中心地段,为三层加顶钢筋水泥框架结构,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建筑面积810平方米,其中展览厅两个,面积220平方米。文物库房2个,40平方米

发展历史

五华县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3月,此馆于1987年冬重建,1990年冬基本完工。

馆藏文物

馆藏历代各种文物3200多件,以本县出土文物为主。如新石器时期的鸡型壶、春秋菱纹陶罐、西汉狮雄山遗址(考证为南越王赵佗所筑的“长乐台”)的绳纹板瓦、筒瓦、卷云箭簇瓦当、唐代陶罐、明青釉瓷器、清青花瓷器等。还有一批八乡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红十一军军长古大存同志领导的农民武装斗争时的革命文物。及出版《五华县文物志》。

主要藏品的有:中生代的恐龙蛋化石[2];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彩陶壶和各式石器;青铜时期的鸡型壶、龙纹三足双耳铜鼎;秦代半两钱;西汉南越王赵佗所筑“长乐台”遗址出土的绳纹板瓦、筒瓦;汉代彩绘茧形壶、绿釉长颈双耳壶;东汉连续弧纹铜镜;唐白釉唇口罐、四鸟菱花铜镜;宋影青贴人物龙虎带盖魂瓶、影青印花缠莲纹瓶;吉州窑黑釉白花碗;元青白釉贴人物虎纹带盖魂瓶;明青釉三足炉、青釉莲纹杯;清雍正蓝釉双耳瓶、乾隆蓝釉描金瓶;明清设色描金工笔肖像画、山水画;清书法家符翕《榕夏》、《五言诗》碑刻,诗人温训《梧溪石屋诗抄》、《登云山房文稿》刻版;民国时期的粉彩花卉菱形盘;近代仿唐三彩骆驼等。

作用价值

馆内所藏一批以反映粤东八乡的根据地创建人之一、红十一军军长古大存同志领导的农民武装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文物。如:农会旗、苏维埃旗、广东工农讨逆军第七团团队部大印、农会会员证、火药枪、大刀、匕首、山歌册等等。

这些文物都是该馆成立二十多年来收集和本地出土的,反映了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文化,为研究本县历史,特别是研究南越国历史和客家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该馆在文物考古和科学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在八十年代初开展的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文物点,其中包括南越王赵佗所筑的狮雄山建筑(长乐台)遗址,成绩显着,受到了广东省文化厅、省文管会的表彰和奖励。该馆还参加了已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售》(广东分册)和《广东名胜古迹辞典》、《广东古塔》及即将出版的《广东县域历史文化资源》丛书等专业着作的编写工作,撰写了有关本县文物点和名胜古迹的内容。五华县博物馆规模虽小,队伍也不大,但全馆同仁,同心同德,刻苦钻研,在文博战线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视频

五华县博物馆 相关视频

五华县博物馆举办红色文物展览
五华县文广新局、县博物馆举办红色电影海报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