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原圖鏈接來自 北京旅遊網 的圖片

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原為始建於明代宣德八年(1433年)永豐屯屯中祠堂,後改為供奉呂洞賓呂祖堂,1900年庚子事變中成為義和團總壇口,該遺址位於中國天津市紅橋區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號。目前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為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目前為天津義和團紀念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保存完好的義和團壇口遺址和惟一的義和團運動紀念地。

歷史

呂祖堂始建於明代宣德八年(1433年),當時為永豐屯屯中祠堂。清朝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改建為供奉八仙之一「純陽呂祖」的道觀。乾隆六十年(1795年)、道光十九年(1839年)和中華民國九年(1920年),呂祖堂歷經三次修葺,形成了現在的建築規模。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興起,干字團首領曹福田統率靜海、滄州、鹽山、南皮、慶雲等地數千人沿運河抵達天津,設總壇口於呂祖堂。重要首領張德成、劉十九、紅燈照黃蓮聖母林黑兒等曾多次在此「拜壇」共商大計,抗擊八國聯軍。呂祖堂為天津地區義和團活動的中心。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呂祖堂遭到嚴重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2年,呂祖堂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初,天津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由國家文物局直接撥款對建築的前殿、後殿、五仙堂和迴廊等處進行了全面翻修,並重新設計了山門。修建工程於當年10月竣工。1986年1月1日,呂祖堂建成「天津義和團紀念館」並對外開放接待觀眾[1]。2003年,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擴建出附近6000平方米的配套空間並恢復呂祖堂周邊歷史的環境,周邊的何家胡同和呂祖堂前街得以保留。

建築

天津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的主要建築有山門、前殿、後殿、東西廂房和五仙堂,前殿供奉呂洞賓和北斗元君,兩側東西廂房供奉有藥王藥聖,西側院的五仙堂供奉有道教北五祖。呂祖堂總占地13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600平方米。呂祖堂整體建築形式為明代風格,外立面為灰磚灰瓦,山門顏色為朱紅色,建築入口處地勢較低,殿堂和後院的地勢逐步升高[2]

天津義和團紀念館

天津義和團紀念館的建築面積為636平方米,展覽面積為317平方米,該紀念館的展覽部分設置在何家胡同的南側兩套兩進的四合院中。目前館藏有2000餘件文物,其中展出238件史料和實物展品,其中,館內設有呂祖堂義和團壇口復原陳列、五仙堂義和團首領議事廳復原陳列、義和團運動發展簡史陳列和義和團運動在天津的陳列這四個陳列。其中,紀念館正殿設有呂洞賓和其兩個弟子的塑像,五仙堂內設有曹福田、張德成、林黑兒和劉呈祥的塑像。此外,在紀念館的院子裡還收藏有從紅橋區界內搜集的二十餘塊碑刻和匾額。2003年,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擴建出附近6000平方米的配套空間並恢復呂祖堂周邊歷史的環境。該規劃保持了呂祖堂原有的布局形式,其中,周邊的何家胡同和呂祖堂前街得以保留。2005年,天津義和團紀念館門前廣場的西側新建有一尊重4,高6.4米的義和團群雕銅塑像。

視頻

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 相關視頻

《義和團的歷史真相》(上)
路過呂祖堂,想起120年前的那段悲痛且荒唐的歷史,天津損失慘重

參考文獻

  1. 天津義和團紀念館,北方網,2007-05-20
  2. 呂祖堂擴建打造旅遊名地(圖),搜狐,2007-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