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

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由金沙江大峽谷朱提江大峽谷構成,總長1100多公里,最高海拔4040米,最低海拔267米,谷底寬度50米至2000米。金沙江流經巧家永善綏江水富,與發源於魯甸並流經昭陽、大關、鹽津、水富的朱提江交匯於「萬里長江第一港」——水富港,孕育了中國大動脈長江,形成了「兩峽相連、兩江相通、循環互補」的文化旅遊線路。

中文名稱: 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

地理位置: 四川雲南

著名景點: 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組 成: 金沙江大峽谷和朱提江大峽谷

長 度: 1100多公里

海 拔: 267米

目錄

主要峽谷

金沙江大峽谷

經巧家、昭陽、永善、綏江、水富北至四川宜賓市,全長457公里,從海拔4040米巧家大藥山下降至267米水富滾坎壩,山頂山巒起伏群峰雄峻,江面波濤洶湧暗流湍急,有國家特級險灘11個,江面最窄處溜銅江虎跳石僅20餘米。

朱提江大峽谷

朱提江大峽谷全長300餘公里,從海拔3200米魯甸貓貓山下降至267米水富滾坎壩,從南至北縱貫魯甸、昭陽、大關、鹽津、水富5縣區。

牛欄江堂狼江)大峽谷

牛欄江牛欄江巧家境內江段在漢時稱堂狼江,後稱塗水。塗水即堂狼江,彝族稱「堂狼」為「妥魯」,「塗」即「妥魯」的連讀,塗水即堂狼水,即古堂狼江。

牛欄江流域的今巧家老店鎮一帶是古堂琅縣冶所所在地,是堂琅礦冶文化發源地和彝族發祥地,是堂琅文化的發祥地。

峽谷文化

堂琅礦冶文化

堂琅礦冶文化是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的文化之魂文化是山水的靈魂,文化是旅遊的靈魂。

巧家堂琅文化的核心——堂琅礦冶文化及其重要組成部分彝族發祥文化、發拉花燈和孫世祥《神史》等是滇東北的主要文化內涵,是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的文化靈魂。堂琅礦冶文化是古堂琅縣冶所所在地的今巧家縣為研究區域文化「堂琅文化」而確定的堂琅文化的主要內涵和最核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它是古堂琅縣所轄的今巧家縣、會澤縣、東川區及其周邊永善縣、昭陽區、魯甸縣等區縣的滇東北人民,自古及今開採、冶煉、運輸、鑄造以古堂琅縣地及其周邊區域的金、銀、銅、鉛等金屬礦藏的礦冶文化,是滇東北文化的主要內涵。

堂琅礦冶文化依託於滇東北堂琅區域以銅礦為主的豐富礦冶資源。從宏觀的地理區域考察,西南地區雲貴川交界的滇東北,有一條金屬大礦帶。這一大礦帶呈東北——西南走向,自昭通永善,經昭通市昭陽區、魯甸縣、巧家縣到曲靖市會澤縣、昆明市東川區,綿延近千里。這一礦帶以古堂狼山中的堂琅縣治所所在地的今巧家老店鎮一帶以藥山為主峰的堂狼山為中心,分別可以大體劃分為三部分:北部為牛欄江東北的古朱提山,自古及今以盛產銀礦為主;中部為巧家古堂狼山,即今巧家以藥山為主峰的東部山脈為主,自古即「出銀、鉛、白銅」;南部為巧家老三區(1952年劃歸昆明市東川區)和巧家老二區(1952年劃歸四川會東縣)。

數千年來,這一礦帶上的銀鉛銅為中華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

但一直以來,眾多研究者沒有將這一礦帶從一個有機的整體上進行研究,更多的是從朱提銀、堂琅銅、東川銅等割離的點去做,這就難以從總體上把握滇東北這一礦帶在中華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巧家堂琅文化研究課題組的研究人員查閱了大量礦冶典籍,開展了深入的田野調查,認識到滇東北金屬礦帶開採歷史久遠、開採規模大,對中華文明的影響深入持久,且因這一礦帶主要分布在以巧家堂狼山為中心的古堂琅縣地及其周邊區域上,堂琅銅已成為重要的區域文化品牌,在中華青銅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鑑於此,巧家縣堂琅文化研究課題組研究人員一致決定將古堂琅縣地及其周邊區域的整個滇東北存在的這一金屬礦帶命名為堂琅金屬礦帶,將其礦冶文化作為古堂琅治所所在地的巧家及代表滇東北區域文化內涵的概念提出來,並對其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研究。

堂琅礦冶文化主要包括堂琅金屬礦帶等堂琅金屬礦藏自古及今的勘探、開採、冶煉、運輸、鑄造等礦冶工作中形成的物質性的礦冶文化和非物質性的礦冶文化。

數千年來,堂琅礦冶區域人民創造了豐富的礦冶歷史文化資源。一是礦冶歷史久遠、深厚。

朱炳泉和金正耀是國際著名的鉛同位素研究專家通過鉛同位素理論研究認為,三星堆銅料、安陽殷墟婦好墓部分銅料所含鉛的同位素比值全國只有永善和巧家的鉛的比值能與之匹配。 這說明三星堆銅料、安陽殷墟婦好墓部分銅料只可能來自堂琅區域。先秦時期,家堂狼山銅礦鑄造了今出土古彝文銅質印章「堂狼山里手轄印」、「堂狼山里木手印是」。 東漢時期,古堂狼山采冶的銅礦鑄造的「堂狼」銅洗遠銷全國。

公元3世紀典籍記載的堂狼山「白銅」是世界是最早關於「白銅」的記載,比西方早15個世紀以上,這說明公元前3—2世紀在大夏國出土的「大夏鎳銅幣」也是經南方絲綢之路由堂狼山經印度傳到大夏去的。

西漢時期,堂狼區域朱提山、堂狼山開採的「朱提銀」因質地優良而成這聞名天下的「朱提銀」。

東漢時期巧家堂山區開採的銅鑄造了名聞天下的「堂狼銅冼」。明清時期,雲南產銅占全國的80%,而東川府(時巧家老三區湯丹一帶)產銅占全省的72%,每年額定滇銅600萬斤運交京師專供寶源、寶泉兩局鑄幣,運距之長、運量之大、持續時間之久,在世界古代史上也屬罕見,故稱之為「京運」。魯甸、巧家的「樂馬廠銀」名聞天下。

直至今日,古堂琅區域的礦冶仍在大量采冶,礦冶文脈自古不絕;二是遺存大量的銀、鉛、銅等礦冶遺址。

堂琅區域留下了成千上萬個銀、鉛、銅礦采冶遺址。其中以古代即開採成空山的巧家堂狼山留下的礦冶遺址最多,調查到傳說中694個古銅礦硐、492個古鉛礦硐中的144個和170個;三是具有諸多會館、碑刻等礦冶文化遺蹟。堂琅區域古代因礦冶而會館林立,其中以巧家、昭陽、會澤、魯甸最多。其餘如安順橋、普車河橋碑記址、樂馬廠「官房」遺址、樂馬廠西王廟遺址、樂馬廠土主財神廟遺址、「達崎開塞」石刻、「靈裕九圜」匾、巧家金沙江銅運古棧道等礦冶遺蹟不可勝計;四是遺存和出土大量而豐富的礦冶文物。堂琅區域遺存了堂狼山里手轄印、堂狼山里木手印是、「建初元年堂狼造」銘文銅洗、唐代「朱提瓶」等數百種金、銀、銅、鉛鑄造文物和科學檢測證明礦料來自滇東北的古蜀國三星堆、商婦好墓青銅器物等等。無論從時間和空間來說,堂琅礦冶文化的各個組成部分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需要從宏觀和整體上對其作全面、系統、深入的研究。

2010年4月2日,昭通歷史文化研究座談會在昭通舉行,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陸琴雯與省、市專家學者座談,共同探討昭通市歷史文化發展。會上,市內學者就「朱提文化」、「烏蒙文化」、「昭通文化」、「彝族文化」、「堂琅文化」等文化概念在昭通歷史中的地位和昭通歷史文化的定位進行了討論,雲南大學方鐵教授對巧家堂琅文化研究課題組將堂琅文化的主要內涵定位為堂琅礦冶文化給予了高度肯定。方鐵教授認為,昭通市歷史文化的主要內涵是礦冶文化,建議將昭通文化定位以礦冶文化為核心,以「朱提礦冶文化」或「堂琅礦冶文化」為名稱,對以礦冶文化為核心的昭通歷史文化進行深入研究。這充分說明巧家堂琅文化研究課題組以堂琅礦冶文化作為滇東北堂琅區域的主要文化內涵的定位是準確的。

「堂琅礦冶文化」是巧家堂琅文化主要內涵,也是昭通歷史文化的主要內涵,是「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的文化之魂。

彝族發祥文化

彝族發祥文化是「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

各地彝族典籍都提到以巧家藥山為主峰的巧家堂狼山(羅尼山、洛尼白)是是彝族再生始祖篤慕的居住地、彝族發祥地、彝族先民的活動中心、已逝彝族同胞靈魂歸依的「祖界」。

康熙《大定府志》載:「有祝明(篤慕)者,居堂狼山中,以伐木為業,久之,木拔道通,漸成聚落,號其地為羅邑,又號其山為羅邑山;夷人謂邑為業,謂山為白,故稱為羅業白。」 彝文典籍《六祖分支》、貴州彝文《指路經》、四川涼山彝族《指路經》均載明彝族發祥於巧家的堂狼山;」陳本明、傅永祥在《彝族史探》、範文鍾在《昭通歷史文化論述》指出彝族六祖分支的事件「就發生在堂狼山(今巧家縣境域仍存此稱謂)」。

對於堂狼山的地理位置,《華陽國志》、《續漢志》、《水經注·若水》、《清史稿·地理志·東川府》、《新纂雲南通志》、《民國巧家縣誌稿·輿地·山脈》、《雲南省歷史地名考索》、《巧家縣地名志》、《中國歷史地名大詞典》、《中國歷史地圖集》、《新纂雲南通志》等均認為堂狼山是橫貫巧家境內始於牛欄江邊老店鎮迄於爐房鄉的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篤慕所居的羅邑,即後來的古堂琅縣治所在今老店鎮。

商末周初的時候希幕遮從「氂牛徼外」帶領部族跋山涉水遷到今巧家縣城附近沿金沙江一帶的平壩地區的「邛之鹵」。這裡依山傍水,山上可狩獵放牧,壩區可耕種,金沙江里可捕魚,是個理想的人居環境。更重要的是東部高山即是富藏銀、鉛、銅等礦產資源的堂狼山,有着優越的自然條件,希慕遮和他的子孫們在這裡發展生產,創造文化。後來,由於發生世紀性大洪水,希幕遮的三十一世孫篤慕帶領部族就近遷往堂狼山,主持了彝族歷史上著名的「六租分支」。千百年來,彝族從堂狼山中走出,分布於西南諸省,並走向全國、全世界,創造了「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燦爛的彝族發祥文化。

民族民間文化

孫世祥《神史》等巧家文藝是「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文化的重要部分。

「昭通作家群」是中國唯一以地區命名的由一群文學創作者組成的群體,「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巧家堂狼山主峰藥山下的孫世祥創作的長篇小說《神史》,是巧家文學藝術的重要代表,也是「昭通作家群」作品中極為重要的文本,同時也是「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文化的重要部分。

有評論者認為,《神史》符合J.W. Deforest 給偉大的美國小說下的「一個描述美國生活的長篇小說,它的描繪如此廣闊、真實、並富有同情心,使得每一個有感情、有文化的美國人都不得不承認它似乎再現了自己所知道的某些東西」的定義標準,是一部「描述中國生活的長篇小說,它的描繪如此廣闊、真實、並富有同情心,使得每一個有感情、有文化的中國人都不得不承認它似乎再現了自己所知道的某些東西」的偉大的中國小說。該書像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分別代表了某個領域的生活的最高成就的《金瓶梅》、《紅樓夢》、《儒林外史》等書,是上世紀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巧家堂狼山社會生活的真實再現,是重要的青年勵志書、漢語教育的經典讀本和百科全書式的滇東北社會風俗畫卷。

《神史》於2007年獲雲南省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入選獎,北京漢語研究所把第六屆「漢語貢獻獎」授予其作者孫世祥,「祝賀他以剛強勇猛的意志重構了漢語的疆界」。2008年列為雲南省專家推薦的「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神史》和淵源於商周時期的方相氏驅儺活動於漢代與每年元宵燈節的「百戲」活動結合後,漸漸發展成數千年來漢民族娛神娛人歌舞劇「中國花燈」,其活化石發拉花燈等巧家文學藝術,成為「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文化的重要部分。

總之,以堂琅礦冶文化、彝族發祥文化、民族民間文化、文學藝術等為核心的巧家堂琅文化,是滇東北文化的主要內涵,是「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的文化之魂。

險絕風景

巧家的藥山、金沙江大峽谷、牛欄江大峽谷共同構成的險絕風景,是「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一顆璀璨的明珠。

巧家藥山的險絕自古即聞名一世。藥山之名最早見於清代《東川府志》地圖,標註為「大藥山」。根據《水經注》、《漢書》和《華陽國志》諸典籍考證,藥山即為古代堂狼山的主峰「瀘峰」。《水經注·卷三十六》又載:「繩水(金沙江)又東北至犍為朱提縣西為瀘江水。」《清一統志》:「按:水經注瀘水在朱提界,武侯渡瀘,在其地。」金沙江古稱繩水,繩水流到朱提縣西為瀘江水,朱提縣西即今巧家縣一帶。瀘峰即瀘江水東岸的山峰。《水經注·卷三十六》:「建安二十年,立朱提郡,郡治縣故城。郡西南二百里,得所綰堂琅縣,西北行上高山,羊腸繩屈八十餘里,或攀木而升,或繩索相牽而上,緣陟者若將階天。故袁休明《巴蜀志》云:高山嵯峨,岩石磊落,傾側蒙回,下臨峭壑,行者扳緣,牽援繩索。三蜀之人,及南中諸郡,以為至險。」考諸地理,在朱提縣西南200里,控扼、環繞堂琅縣東北去80餘里,「最傑秀,孤高三千餘丈」、「三蜀之人,及南中諸郡,以為至險」的瀘峰,應即古堂狼山的主峰,也即今巧家藥山,是「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的自然之「至險」所在。

藥山從金沙江、牛欄江匯流處海拔517米的大峽谷中凌宵而起,直達4041米海拔的轎頂山主峰,海拔相對高差3524米,柱地擎天,高不可攀,為滇東北最高峰。因形似一尊頂天立地的大佛,故又有「大佛山」之美稱。

藥山下的金沙江、牛欄江大峽谷地勢陡峭,懸崖絕壁層巒疊嶂,有雄關絕塞之奇險;復水縱橫,得柳暗花明之韻致。金沙江峽谷江面忽開忽合,水道迂曲不定,險狹處,僅數十米,上游來水,汪洋恣肆,灘陡流急,大江如飛瀑跌落,濤聲十餘里外都聽得到,驚心動魄。其中的蜈蚣灘、三灘、白鶴灘、金剛背、紅石崖等處,有極為壯觀的高山峽谷景觀:浩浩江流,忽斷折如帶、忽跌落成瀑。雄距其上的亞洲第一高溜——鸚哥溜渡,溜索長220米,溜高360米,奇險無比;懸於灘險水急、古不通舟的的巧家葫蘆口經白鶴灘至金沙江與牛欄江交江處的小牛欄江岸的崖壁間的銅運古棧道,是清代水陸聯運的「萬里京運之路」的歷史見證,千仞岩崖,棧道懸於其間,險絕無比。牛欄江大峽谷峽高谷深,江流曲折,兩岸溝壑縱橫,峰嶺綿延,風景秀麗。平緩處,江灘寬闊,水流輕曼;陡峻處,江面狹窄,江水湍急;迴旋處峰迴路轉,跌宕處狂舞高歌。牛欄江峽谷地貌奇特,沿岸的山嶺分3個層次重疊,最下一層是陡峭的斜坡,中間一層是垂直的懸崖,最上一層又是傾斜的大山,於是兩岸合在一起就將峽谷拼成了下部V型、中部方型、上部倒八字型的美妙曲線,被被譽為「最神奇的東方峽谷」。

承載悠久歷史、深厚的文化的「一山(藥山)兩江(金沙江、牛欄江)」的巧家,是集「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的文化之魂與自然至險之大美於一體的「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區域的一顆璀璨明珠,它在「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文化旅遊品牌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的整體規劃和建設中,充分發掘、利用好巧家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加大巧家文化旅遊建設,對於「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峽谷特色

金沙江大峽谷以民族文化和水電文明為特色,朱提江大峽谷以歷史文化和交通文明為特色,兩個大峽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在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中,金沙江咆哮奔騰,朱提江恬淡寧靜,兩江牽手將隔山互聞的兩大峽谷呈環狀鏈接在一起,構建出地球上少見的環形大峽谷。

同時,更賦予了峽谷動靜皆有的性格,展示着陽剛與陰柔相間的個性之美。

科羅拉多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相比較,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除了擁有令人嘆為觀止的險峻景觀外,更記錄着人類與峽谷從古至今無比默契的相守相依,記載着人類文明演進的五線七彩印記[1]

峽谷景點

在「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的環行旅遊線上,串聯着「國際重要濕地」和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山包、「雲南王」龍雲的龍氏家祠、續接亞洲人類起源「缺環」的古象化石群遺址、「瀑布之鄉」黃連河、省級歷史文化名鎮鹽津豆沙古鎮、亞洲最大的露天溫泉——西部大峽谷溫泉、銅鑼壩國家森林公園、大毛灘新石器遺址、溪洛渡西部民族文化生態園、碼口「地下長城」溶洞群、撮魚灘堪稱中國歷史上奇蹟工程的「銀銅古棧道」、茂租亞洲第一高溜以及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大世界級巨型水電站等20多個旅遊景區景點。

視頻

換個角度看中國西部大峽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