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简称矿大附小,坐落在环境幽雅、人文氛围浓厚的中国矿业大学校园内,是一所美丽的花园式学校[1]

办学条件

学校教育教学[2]设施较为齐全,拥有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音乐教室、科学实验室等,且可以共享大学现代化的教育资源。

矿大附小1952年创办于北京, 后辗转于四川,1981 随矿大搬迁到徐州。学校现有 18个教学班,900 余名学生, 45 名教师,其中 2 名外籍教师常年在校上英语听说训练课。在五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矿大附小伴随现代教育的铿锵节拍,锐意改革,与时俱进,素质教育是矿大附小工作的主旋律。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活动,并结出丰硕成果。在国家、省、市举办的电子制作、机器人、“三模”等科技比赛中多次获奖,在各级各类中小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书法、舞蹈、演讲等比赛中也屡屡获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培养新世纪创新型学生已成为矿大附小为之奋斗的目标。学校确立了“德育为先、发展个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育教学理念,倡导“求实、进取、团结、文明”的校风,“爱生、敬业、民主、善导”的教风,“尊师、守纪、勤学、善思”的学风,“三风”已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身要求。所有这些,都加快了矿大附小前进的步伐,为实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矿大附小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拥有一支师德高尚、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达 90% 以上,他们中有省、市骨干教师,有市(区)学科带头人、市(区)青年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获得者。近年来,教师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达百余人次;学校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十余项。

面对新课改,学校向老师提出“走进新课程,体验新课程,做课程改革的弄潮儿”的要求。开展“以教研为先导,以课堂实例为载体,以校园网络为平台 ”的校本教研活动,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学生们热爱矿大附小,称之为“学习的乐园”。在这里,为了孩子们今天和明天的幸福而努力工作的教师群体使学生们如沐浴春风:浓浓的师生情让他们享受着温暖,丰富的学识令他们由衷的敬佩;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提出不懂的问题、不同的看法,可以自由、平等地和老师讨论交流;在这里,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给每个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天地,大家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随着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日臻完善,学生们在这里学习的更加愉快,生活的更加舒适。

学校全体教师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不断开拓进取,迎接辉煌明天

学校领导

附小党支部书记、校长:张红卫。

讲师,中小学副校长,小学校长,哲学硕士

附小党支部副书记:郝淑芬。

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徐州市支持少先队工作好校长;云龙区教育管理先进个人。主持省、市级课题2项;多篇论文、案例分获国家、省、市一、二等奖或发表。

副校长:王晓琳

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曾获得江苏省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徐州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徐州市大市评优课一等奖;被授予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省级刊物。

学校文化

“三风”建设。

校风:求实 进取 团结 文明

教风:爱生 敬业 民主 善导

学风:尊师 守纪 勤学 善思

校歌

由隋星先生谱曲,房华强先生填词。

校标

校标由中国矿业大学的校名英文缩写“CUMT”的四个字母为设计元素,字母经变化组合成一人物和一条彩带。整个图案构图简洁明快,动感大气,且易于制作及在各种载体中使用。选择“CUMT”为设计元素寓意着附小从创办伊始,一直和中国矿大风雨同舟,永远相伴;动感的人物,舞动的彩带预示着孩子们在附小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中活泼健康地成长。蔚蓝色的外围线条象征着矿大附小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校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1952年9月创办于北京,初名为北京矿业学院子弟小学,隶属于北京矿业学院。小学创建之初共有四名教师,设初小3个班,学生50余名。校园面积约1500平方米,校舍10余间。

1956年4月根据北京市教育局指示,矿院子弟小学、地院子弟小学和三圣庵小学合并,成立暂安处中心小学,归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局管理。因暂安处中心小学学生人数较多,后根据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局指示,暂安处中心小学分为暂安处小学校本部、暂安处地院分校和暂安处矿院分校。矿院教职工子弟主要集中在暂安处矿院分校和暂安处中心小学校本部学习。其中一至四年级在暂安处矿院分校学习,五、六年级在暂安处中心小学校本部学习。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正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被打乱。1969年7月暂安处矿院分校独立办学,改名为东升小学,仍隶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局管理。

1970年,根据中央指示,矿院搬迁至四川省三汇坝,小学也随之辗转到四川,在东升小学工作的矿院教职工家属随迁至四川,开始创办四川矿院子弟学校,中小学合并办学。由于当时学校教职工分别在三汇坝和重庆居住,四川矿院子弟学校也就在三汇坝和重庆两地办学。由于三汇坝教职工较多,大部分学生随父母在三汇坝就读;矿院子弟小学重庆分校(招收1-9年级学生)人数较少。

1972年9月四川矿院子弟学校中、小学分开办学。小学部改名为“四川矿院子弟小学”,仍主要招收矿院教职工子弟。教师约二十名,学生一百余名。学生入学率为100%。“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学校进行拨乱反正,恢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1978年8月22日,矿院党委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办好中小学的要求,作出了《关于办好中小学的决定》(院委〔1978〕20号)。之后,小学各项工作得到加强和巩固

1981年9月小学落户徐州,“四川矿院子弟小学”改名为“中国矿院子弟小学”。校园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教师办公室七间,一座三层教学楼,教室15间,校舍约1500平方米,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余名,教师近30名。

1988年9月,学校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子弟小学”;2001年又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教学楼加高到4层,建好了多媒体室电脑教室、图书室等。2001年—2008年学校办学规模扩大为15个教学班,学生600余名,教师30余名。

参考文献

  1. 花园式学校评分标准,道客巴巴,2014-09-10
  2. 教育教学内容设计,搜狐,20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