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英語: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縮寫:CFGC),簡稱中影集團,是中國大陸最具實力、產量最大的電影公司,也是中國大陸兩家擁有影片進口權的公司之一(另一家是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沿革

1999年2月,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是由原中國電影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中國電影器材公司、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即CCTV-6電影頻道)、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華韻影視光盤有限責任公司等8家單位整合組建的。目前,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擁有全資分子公司15個,主要控股、參股公司近30個,管理電視頻道1個,總資產28億元人民幣[1]

上市之路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再強大的國企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向市場化改革挺進。

2004年,中影集團啟動赴港上市計劃,但由於政策限制沒有獲得相關部門批准,計劃就此擱淺;

2007年,中影再次出發,開啟上市計劃,也就是在這一年,重量級人物韓三平擔任中影董事長成為中國電影的「守門人」。在他的推動下,中影集團公開發行5億原企業債券,成為第一家發行企業債券的文化企業,迅速擴大中影市場規模。

2008年1月,監管部門原則上批准上市申請,中影有望成為國內電影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可惜,遇上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上市再次被擱置。

2016年8月,中影股份在上交所最終上市,融資6億,迎來連續十二個漲停。

從2004年曆經12年,中影在港股和A股三次衝擊IPO後,終於成功上市,大步邁入市場化進程[2]

特點

中影集團不僅是中國產量最大的電影公司,還是中國大陸唯一擁有影片進口權的公司,掌握着國外片能否進入中國市場的生殺大權,同時,只有中影和華夏兩家公司具有進口分賬片的發行權,所以中影也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壟斷公司。

業績與革新

中影的業務範圍涵蓋電影行業的影視製作、電影發行、電影放映、影視服務等四大主要領域。

因為中影手握國外片的「唯一」進口權和「唯二」發行權,所以電影發行收入一直占中影收入最大頭,之後由於WTO電影政策調整,進口片的發行毛利率下滑,中影改變之前的重發行輕製作,逐漸強調合拍或者投資國外片,包括《速7》、中法合拍片《狼圖騰》以及《驚天大逆轉》《魔獸》等。

2003年電影產業化改革以前,中國電影依靠國產電影,整體形勢低迷,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03年以後,國企失去了資源占有權,民營資本、社會資本都可以介入電影行業,電影市場逐漸蓬勃發展,09年華誼兄弟A股上市成為國內影視行業第一股,各大民營影視公司登陸資本市場,這對體態龐大、改革困難的中影來說步履維艱。

時任中影掌門人的韓三平首提「賀歲檔」概念,並且開創了中國電影的大片時代,帶領中影先後拍攝《投名狀》《赤壁》《長江七號》《英雄》等商業大片,加速中國電影的工業化進程,引導觀眾回歸影院,刺激電影市場消費;韓三平主持院線制改革,攪動中國電影市場,中國電影總票房從07年的33億到13年的218億將近7倍增長。韓三平帶動主旋律電影發展,拍攝《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成就中國電影的「建國三部曲」,不僅開創了自己的「三平時代」,更是為中影集團的做大做強和中國電影的快速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2014年喇培康接任中影股份董事長後繼續為其添磚加瓦,目前中影集團已成為電影行業中實力最強、業務最廣的國企,同時緊跟市場步伐,除去發行業務以外,加強影視製作、電影放映、影院服務[3]

視頻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相關視頻

中國電影公司片頭混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