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严修」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物历程
行 46: 行 46:
 
 严范孙幼年受传统教育,饱读经籍。
 
 严范孙幼年受传统教育,饱读经籍。
  
1882年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后入清翰林院任职。做过清朝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详校官、贵州学政、学部侍郎,掌管全国的教育。但他不同于一般封建官吏,积极倡导新式教育。曾以奏请光绪帝开设“经济特科”借以改革科举制度而传名于世。
+
1882年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后入清[[ 翰林院]] 任职。做过[[ 清朝]] 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详校官、贵州学政、学部[[ 侍郎]] ,掌管全国的教育。但他不同于一般封建官吏,积极倡导新式教育。曾以奏请[[ 光绪]] 帝开设“经济特科”借以改革科举制度而传名于世。
  
 
 在推行新式教育方面,严范孙的重大贡献是筹设南开学校。
 
 在推行新式教育方面,严范孙的重大贡献是筹设南开学校。
行 62: 行 62:
 
1918年与张伯苓同赴美考察大学教育。
 
1918年与张伯苓同赴美考察大学教育。
 
[[File:U704P6T12D1706608F44DT20050806232253.jpg|缩略图|400px|严修与张伯苓]]
 
[[File:U704P6T12D1706608F44DT20050806232253.jpg|缩略图|400px|严修与张伯苓]]
1919年二人又共同创办南开大学,为了建立一所高水准的南开大学,严范孙亲自去美国考察教育,1918年末回国后,他即奔走各地筹集办学经费,他还率先垂范为南开大学捐款、捐地、捐赠图书。
+
1919年二人又共同创办南开大学,为了建立一所高水准的南开大学,严范孙亲自去[[ 美国]] 考察教育,1918年末回国后,他即奔走各地筹集办学经费,他还率先垂范为南开大学捐款、捐地、捐赠图书。
  
 
1919年严范孙捐赠购书款2千美元及中文图书共30余种数百册,1922年捐赠土地近6亩,1924年又捐图书典籍数十种,为南开大学的早期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此后又成立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1919年严范孙捐赠购书款2千美元及中文图书共30余种数百册,1922年捐赠土地近6亩,1924年又捐图书典籍数十种,为南开大学的早期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此后又成立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到1928年,独具特色的南开系列学校(小学、中学、女中、大学)终于全部建成。 慧眼识英才,周恩来是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学生。在校时,组织社团,主编刊物,演出话剧,参加文化知识和课外比赛,品学兼优,深得严范孙赞赏和师生好评。从南开中学开始,严范孙与周恩来就有很多往来。中学二年级时,周恩来就曾到严宅请为他主编的《敬业》杂志题写封面。三年级时,学校举行全校性作文比赛,260余人参赛,试卷姓名密封,严范孙亲自参加评定,结果选定周恩来为全校第1名,并亲自为周恩来所在班级书写:“含咀英华”的奖旗。并称[[周恩来]]有宰相之才。周恩来毕业后去日本求学。<ref>[https://www.360kuai.com/pc/9fdab8dbad83efb3e?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严修张伯苓眼中的周恩来:南开最好的学生,有宰相之相],快资讯,2019-02-27</ref>
+
 到1928年,独具特色的南开系列学校(小学、中学、女中、大学)终于全部建成。 慧眼识英才,周恩来是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学生。在校时,组织社团,主编刊物,演出话剧,参加文化知识和课外比赛,品学兼优,深得严范孙赞赏和师生好评。从南开中学开始,严范孙与[[ 周恩来]] 就有很多往来。中学二年级时,周恩来就曾到严宅请为他主编的《敬业》杂志题写封面。三年级时,学校举行全校性作文比赛,260余人参赛,试卷姓名密封,严范孙亲自参加评定,结果选定周恩来为全校第1名,并亲自为周恩来所在班级书写:“含咀英华”的奖旗。并称[[周恩来]]有宰相之才。周恩来毕业后去[[ 日本]] 求学。<ref>[https://www.360kuai.com/pc/9fdab8dbad83efb3e?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严修张伯苓眼中的周恩来:南开最好的学生,有宰相之相],快资讯,2019-02-27</ref>
  
1918年春严范孙赴美国考察教育,在日本稍事停留。周恩来闻知即去拜望。南开大学成立后,经严范孙、张伯苓批准周恩来免试入南开大学文科。开学前4天,严特在私宅设宴欢迎周恩来,并请[[黄郛]]、[[范源濂]]、张伯苓及直隶教育厅厅长等知名人士共席,可见严范孙对周的器重。五四运动期间,周恩来成为天津学生运动领导人,被天津反动当局逮捕。出狱后,严范孙即与张伯苓商议,以他在南开所设“严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出国。他还给驻英国公使顾维钧写信,介绍周恩来去英留学。周到欧洲后,一直与严书信往还,保持着密切联系。严为资助周恩来,特在严家帐目上为周恩来立了户头。除第一年的用款是用支票交周携走外,以后三年,均让人汇寄,每半年一次,准时不误。周恩来在[[欧洲]]参加共产党后,有人曾劝严范孙不要再给周恩来以资助,但他不为所动,以“人各有志”奉答,继续寄钱给周恩来。周恩来对此感念不忘。
+
1918年春严范孙赴美国考察教育,在日本稍事停留。周恩来闻知即去拜望。南开大学成立后,经严范孙、张伯苓批准周恩来免试入南开大学文科。开学前4天,严特在私宅设宴欢迎周恩来,并请[[黄郛]]、[[范源濂]]、张伯苓及直隶教育厅厅长等知名人士共席,可见严范孙对周的器重。五四运动期间,周恩来成为天津学生运动领导人,被天津反动当局逮捕。出狱后,严范孙即与张伯苓商议,以他在南开所设“严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出国。他还给驻[[ 英国]] 公使顾维钧写信,介绍周恩来去英留学。周到[[ 欧洲]] 后,一直与严书信往还,保持着密切联系。严为资助周恩来,特在严家帐目上为周恩来立了户头。除第一年的用款是用支票交周携走外,以后三年,均让人汇寄,每半年一次,准时不误。周恩来在[[欧洲]]参加[[ 共产党]] 后,有人曾劝严范孙不要再给周恩来以资助,但他不为所动,以“人各有志”奉答,继续寄钱给周恩来。周恩来对此感念不忘。
  
1950年张伯苓由重庆返抵北京,周恩来在西花厅宴请,张带去严范孙照片,周恩来动情地说:“我在欧洲时,有人对严老先生说,不要帮助周恩来了,他参加了共产党。老先生说‘人各有志’,这话是颇有见识的。他是清朝的官,能说出这种话,我对他很感激。”
+
1950年张伯苓由[[ 重庆]] 返抵[[ 北京]] ,周恩来在西花厅宴请,张带去严范孙照片,周恩来动情地说:“我在欧洲时,有人对严老先生说,不要帮助周恩来了,他参加了共产党。老先生说‘人各有志’,这话是颇有见识的。他是清朝的官,能说出这种话,我对他很感激。”
  
 
1929年3月14日“南开校父”严范孙在天津病逝,享年69岁。遍及全世界各地的南开校友捐款,在南开中学建“范孙楼”,并塑造了铜像。
 
1929年3月14日“南开校父”严范孙在天津病逝,享年69岁。遍及全世界各地的南开校友捐款,在南开中学建“范孙楼”,并塑造了铜像。

於 2020年3月31日 (二) 20:51 的修訂

嚴修:一般指嚴范孫

嚴修
出生 1860年4月12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號夢扶,別號偍屚生、南開校父
職業 教育家、書法家
知名於 革新教育、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先驅 、創辦南開系列學校
知名作品 《嚴修東遊日記》《嚴范孫先生古近體詩存稿》《蟫香館手札》

嚴范孫(1860年4月12日—1929年3月14日),名修,字范孫,號夢扶,別號偍屚生,原籍浙江慈谿(今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出生於天津,漢族,是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學者,與華世奎趙元禮孟廣慧並稱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先驅。

嚴范孫早年入翰林,後出任貴州學政、學部左侍郎等職。後來戊戌變法失敗後,辭職返鄉,但仍堅持認為中國需要改革。後來與張伯苓一起創辦了南開系列學校,1919年又創辦了南開大學,被稱為「南開校父」 。

1929年3月15日嚴范孫病逝。逝世後,南開校友集資在南開中學內興建了「范孫樓」。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嚴范孫

外文名 :イエン シウ、Yen Hsiu(拉丁文)

別   名: 號夢扶,別號偍屚生、南開校父

國   籍: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天津

出生日期: 1860年4月12日

逝世日期: 1929年3月14日

職 業: 教育家、書法家

主要成就: 革新教育、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先驅 、創辦南開系列學校

代表作品: 《嚴修東遊日記》

人物歷程

嚴修與張伯苓等

嚴范孫幼年受傳統教育,飽讀經籍。

1882年鄉試中舉,次年中進士,後入清翰林院任職。做過清朝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會典館詳校官、貴州學政、學部侍郎,掌管全國的教育。但他不同於一般封建官吏,積極倡導新式教育。曾以奏請光緒帝開設「經濟特科」藉以改革科舉制度而傳名於世。

在推行新式教育方面,嚴范孫的重大貢獻是籌設南開學校。

1902年到1904年間曾兩次東渡日本考察教育方法。

1904年春出任直隸學校司督辦。之後與張伯苓決定將嚴范孫和王(益孫)館合併,籌設私立敬業中學堂。

1904年10月,中學正式開學,聘張伯苓為監督(即校長)。這就是南開學校的前身。

1904年11月,創建「保定初級師範學堂」(即現在的保定學院),隸屬於直隸省學務處。

1907年改名南開中學堂。嚴范孫作為校董,不僅以個人財力、物力資助學校發展,而且在教育思想和辦學方向上對南開也有很大影響。

1918年與張伯苓同赴美考察大學教育。

嚴修與張伯苓

1919年二人又共同創辦南開大學,為了建立一所高水準的南開大學,嚴范孫親自去美國考察教育,1918年末回國後,他即奔走各地籌集辦學經費,他還率先垂範為南開大學捐款、捐地、捐贈圖書。

1919年嚴范孫捐贈購書款2千美元及中文圖書共30餘種數百冊,1922年捐贈土地近6畝,1924年又捐圖書典籍數十種,為南開大學的早期發展提供了物質支持此後又成立南開女中、南開小學。

到1928年,獨具特色的南開系列學校(小學、中學、女中、大學)終於全部建成。 慧眼識英才,周恩來是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學生。在校時,組織社團,主編刊物,演出話劇,參加文化知識和課外比賽,品學兼優,深得嚴范孫讚賞和師生好評。從南開中學開始,嚴范孫與周恩來就有很多往來。中學二年級時,周恩來就曾到嚴宅請為他主編的《敬業》雜誌題寫封面。三年級時,學校舉行全校性作文比賽,260餘人參賽,試卷姓名密封,嚴范孫親自參加評定,結果選定周恩來為全校第1名,並親自為周恩來所在班級書寫:「含咀英華」的獎旗。並稱周恩來有宰相之才。周恩來畢業後去日本求學。[1]

1918年春嚴范孫赴美國考察教育,在日本稍事停留。周恩來聞知即去拜望。南開大學成立後,經嚴范孫、張伯苓批准周恩來免試入南開大學文科。開學前4天,嚴特在私宅設宴歡迎周恩來,並請黃郛范源濂、張伯苓及直隸教育廳廳長等知名人士共席,可見嚴范孫對周的器重。五四運動期間,周恩來成為天津學生運動領導人,被天津反動當局逮捕。出獄後,嚴范孫即與張伯苓商議,以他在南開所設「嚴范孫獎學金」資助周恩來出國。他還給駐英國公使顧維鈞寫信,介紹周恩來去英留學。周到歐洲後,一直與嚴書信往還,保持着密切聯繫。嚴為資助周恩來,特在嚴家帳目上為周恩來立了戶頭。除第一年的用款是用支票交周攜走外,以後三年,均讓人匯寄,每半年一次,準時不誤。周恩來在歐洲參加共產黨後,有人曾勸嚴范孫不要再給周恩來以資助,但他不為所動,以「人各有志」奉答,繼續寄錢給周恩來。周恩來對此感念不忘。

1950年張伯苓由重慶返抵北京,周恩來在西花廳宴請,張帶去嚴范孫照片,周恩來動情地說:「我在歐洲時,有人對嚴老先生說,不要幫助周恩來了,他參加了共產黨。老先生說『人各有志』,這話是頗有見識的。他是清朝的官,能說出這種話,我對他很感激。」

1929年3月14日「南開校父」嚴范孫在天津病逝,享年69歲。遍及全世界各地的南開校友捐款,在南開中學建「范孫樓」,並塑造了銅像。

1992年,南開大學又塑銅像於校園,以此來紀念嚴范孫一生矢志新學的功績和對祖國教育事業的貢獻。

主張思想

革新教育

嚴范孫是積極倡導西學、革新封建教育的改革家,是天津近代民辦教育的先行者。大力推進民間辦學,熱心於鄉里興學。開始以學館為基地,改革舊式教育,推進「西學」傳播。先約張伯苓來教家塾(時稱「嚴館」),習英文、數學和自然科學,開津門西學之先。又聯合士紳創辦民立第一、第二小學堂,協助地方當局辦起多所官立小學與半日學堂、補習所、研究所等多種教育機構。

嚴范孫認為,舊的教育口不離詩書,所習非所用,所用非所習,言行不一,學用脫節,主張廢除科舉制度,培養對社會有用的實用人才。1897年,在任貴州學政時,就大膽變革教育,學子不僅閱覽經史書籍,而且學習英文及西方科技知識。同時,甘冒頑固派之大不韙,上書皇帝開設「經濟特科」,強調只要有真才實學,不必經過科舉正途,也可量材取用。嚴范孫這一主張,是自隋朝實行科舉以來的巨大突破,震動朝野。他的改革嘗試,也使地處偏陬、民貧土瘠的貴州文風為之一振。貴州學界為他立「去界碑」、「哲學碑」,稱他是「經師兼人師,二百年無此文宗」。

嚴范孫認為,國家要走向富強之路,必須博採東西文明,引進西方文化與教育制度。他先後去日本、美國和歐洲進行教育考察,探求建立新式學校的模式與途徑。戊戌變法之後,嚴范孫辭官回到天津專心投入新式教育的開拓與興辦。他把自己的嚴氏家館作為實驗基地,聘請熱心西學的張伯苓教授英文、數理化等新知識,並以此基地實驗成果,示範和帶動天津地區的教育。從1902年至1905年,他聯合一些熱心教育的邑紳興辦或協助興辦民立小學、官立小學21所,以及師範學堂、工藝學堂、法政學堂、專科學校、高等女子學堂等,使天津教育興起了一個高潮,並走在全國前列。

倡辦女學

嚴范孫是中國近代倡辦女學的先行者之一。1902年,首先在自己家中辦起嚴氏女塾,開創了天津女子教育的先河。1905年,他又參照日本的模式創辦了嚴氏蒙養園(幼兒園)。這是中國最早的私立幼兒園之一。同年,嚴范孫還開辦了「保姆講習所」。這是全國最早培養幼兒師資的學校,為京津培養了第一批幼師人才。

創辦南開

嚴范孫最重要的教育貢獻是在20世紀早期,與張伯苓一起廣納社會力量創建了全新教育模式的著名的南開學校。這是中國人以自己的力量發展教育最成功的範例之一,不僅給當時的中國教育界塑造了一道新穎的學校景觀,也給世人、給時代樹立了一個先進的民辦教育的典範。

南開學校由男中部(即1904年成立的南開中學)、大學部(即1919年成立的南開大學)、女中部(即1923年成立的南開女中)、小學校部(即1928年成立的南開小學)組成,是一個獨具特色的教育系統。南開學校學習和借鑑以科學、民主為旨趣的西方教育精神,密切聯繫中國社會實際,主張德、智、體、美四育並進,強調愛國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注重科學知識,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形成了「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精神和「愛國、敬業、創新、樂群」的光榮傳統,培養了以周恩來、陳省身吳大猷曹禺等代表的一大批優秀人才,至今南開大學還是國內名校,這與嚴范孫的開創之功是分不開的。所以,愛國教育家張伯苓說:「南開之有今日,嚴先生之力尤多,嚴公逝世,在個人失一同志,在學校失一導師,應尊嚴先生為校父。」[2]

倡導文明

社會文明是國家進步的標尺。嚴范孫說:「欲強國家,先善社會。」

他反對嫖娼、征妓、納妾等社會不良習染。他不僅自己「終身恥作狹邪游」,而且規諫好冶遊(嫖娼)者朋友。嚴范孫特別反對身為教師者逛妓院。昔日天津許多小學教員染有如此不良行徑,他諄諄告誡:「道德墮落,何以表率生徒?精神疲敝,何以勤思職務?」他還痛詆納妾等歧視婦女的世俗偏見。嚴范孫反對歧視婦女的又一表現,是對纏足婦女的深切同情,力倡女子放足,求婦女獲得解放。他曾編《放足歌》,先在女塾教唱,其後傳誦社會。

吸煙、賭博是舊社會靡然風同的兩大陋習。嚴范孫在為李石曾著「戒煙」書作序時,深望愛國憂國之士,遞相勸戒,先自身戒斷,而後及諸人人,為吾身去無形之害,為吾身吾家吾國吾並世之人造無疆之福。對於賭博之害,更是深惡痛絕,無時不勸諫朋友戒此癖好。

嚴范孫還反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為此,他率先垂範,其子結婚改通行的乘彩轎為雙馬車,改新郎不迎娶的津俗為新郎騎馬親迎。這兩項舉動為「津邑之創格」,使當時天津為之轟動。針對喪禮大講排場、互相攀比,極盡奢靡的風俗,他訂立「喪禮八則」,其中包括:人死登報紙告喪,不必致訃;不必作哀啟,如作哀啟,但述病狀等。他也不主張過生日、祝壽。嚴范孫的這些主張,在當時都是開風氣之先河,至今也有現實意義。

主要著作

嚴修晚年還在天津倡組了城南詩社、崇化學會,著述存稿有詩、文、日記、函札等多種,現輯錄出版的有《嚴修東遊日記》《嚴范孫先生古近體詩存稿》《蟫香館手札》等著作。

嚴修不僅通經史、習數算,還研究泰西之學。而且琴棋書畫樣樣通曉,其書法秀逸渾雄,頗有功力,為當時津門四大書家之一。其還善詩歌,與趙幼梅王守恂同被譽為「近代天津詩壇三傑」。

《嚴修東遊日記》

這本「東遊日記」是由《壬寅東遊日記》和《第二次東遊日記》構成,前者系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後者系1904年(光緒三十年)。比較翔實地記錄了明治三十年代日本教育的實況,包括學校的學制、定員、經費、課程設置、教學法、教學設備等各個方面情況;其次嚴修在日本接觸到不少名人,日記中對其中一些人的言行和印象也有記錄。這本日記不僅對研究日本史、中國史(尤其是中國近代教育史)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而且也是研究嚴范孫其人及其教育思想發展的珍貴史料。

現南開中學內圖書館樓為紀念他而起名為「范孫樓」。

嚴范孫公還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當時天津地區有四大書法家「華嚴孟趙,」即:華世奎、嚴范孫、孟廣慧趙元禮

作品欣賞

珍貴視頻

1、中國當代著名幼兒教育家,盧樂山先生對於外祖父嚴修的回憶

中國當代著名幼兒教育家,盧樂山先生對於外祖父嚴修的回憶

2、「南開校父」嚴修回京拜師不僅吃閉門羹,還被逐出門牆!

3、嚴修創辦的嚴氏女學,思路來源於日本!

嚴修創辦的嚴氏女學,思路來源於日本!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