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万有引力定律」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万有引力定律(英语:Newton's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定律指出,两个质点彼此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是与它们的质量乘…”)
 
行 1: 行 1:
万有引力定律(英语:Newton's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定律指出,两个质点彼此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是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并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平方反比。
+
''' 万有引力定律''' [[ 英语]] :Newton's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定律指出,两个[[ 质点]] 彼此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是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并与它们之间的[[ 距离]] [[ 平方反比]]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艾萨克·牛顿称之为归纳推理的经验观察得出的一般物理规律。它是经典力学的一部分,是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首次发表的,并于1687年7月5日首次出版。当牛顿的书在1686年被提交给英国皇家学会时,罗伯特·胡克宣称牛顿从他那里得到了距离平方反比律。
+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 艾萨克·牛顿]] 称之为[[ 归纳推理]] 的经验观察得出的一般[[ 物理]] 规律。它是[[ 经典力学]] 的一部分,是在1687年于《[[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中首次发表的,并于1687年7月5日首次出版。当牛顿的书在1686年被提交给[[ 英国皇家学会]] 时,[[ 罗伯特·胡克]] 宣称牛顿从他那里得到了距离[[ 平方反比律]]
  
 此定律若按照现代语文,明示了:每一点质量都是通过指向沿着两点相交线的力量来吸引每一个其它点的质量。力与两个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关于牛顿所明示质量之间万有引力理论的第一个实验,是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什于1798年进行的卡文迪许实验。这个实验发生在牛顿原理出版111年之后,也是在他去世大约71年之后。
+
 此定律若按照[[ 现代语文]] ,明示了:每一点[[ 质量]] 都是通过指向沿着两点相交线的力量来吸引每一个其它点的质量。力与两个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关于牛顿所明示质量之间万有引力理论的第一个实验,是[[ 英国]][[ 科学家]][[ 亨利·卡文迪什]] 于1798年进行的[[ 卡文迪许实验]] 。这个实验发生在牛顿原理出版111年之后,也是在他去世大约71年之后。
  
 牛顿的引力定律类似于库仑电力定律,用来计算两个带电体之间产生的电力的大小。两者都是逆平方律,其中作用力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库仑定律是用两个电荷来代替质量的乘积,用静电常数代替引力常数。
+
 牛顿的引力定律类似于[[ 库仑]] 电力定律,用来计算两个[[ 带电体]] 之间产生的[[ 电力]] 的大小。两者都是逆平方律,其中[[ 作用力]] [[ 物体]] 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库仑定律]] 是用两个[[ 电荷]] 来代替质量的乘积,用静电常数代替[[ 引力常数]]
  
 牛顿定律的理论基础,在现代的学术界已经被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取代。但它在大多数应用中仍然被用作重力效应的经典近似。只有在需要极端精确的时候,或者在处理非常强大的引力场的时候,比如那些在极其密集的物体上,或者在非常近的距离(比如水星绕太阳的轨道)时,才需要相对论。
+
 牛顿定律的理论基础,在现代的学术界已经被爱因斯坦的[[ 广义相对论]] 所取代。但它在大多数应用中仍然被用作重力效应的经典近似。只有在需要极端精确的时候,或者在处理非常强大的[[ 引力场]] 的时候,比如那些在极其密集的物体上,或者在非常近的距离(比如[[ 水星]] [[ 太阳]] [[ 轨道]] )时,才需要[[ 相对论]]
  
 
==基本定义==
 
==基本定义==
行 13: 行 13: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表示如下: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表示如下:
  
 任意两个质点由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吸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本质或物理状态以及中介物质无关。
+
 任意两个质点由通过[[ 连心线]] 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吸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 化学]] 本质或[[ 物理]] 状态以及[[ 中介]] 物质无关。
  
 
==引力场==
 
==引力场==
+
 
 引力场是用于描述在任意空间内某一点的物体每单位质量所受万有引力的矢量场。而在实际上等于该点物体所受的引力加速度。
+
 引力场是用于描述在任意[[ 空间]] 内某一点的物体每单位质量所受万有引力的[[ 矢量场]] 。而在实际上等于该点物体所受的引力[[ 加速度]]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如果被讨论的物体具有空间广度(远大于理论上的质点),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以物体的各个等效质点所受万有引力之和来计算。在极限上,当组成质点趋近于“无限小”时,将需要求出两物体间的力在空间范围上的积分。
+
 如果被讨论的物体具有空间广度(远大于理论上的质点),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以物体的各个等效质点所受万有引力之和来计算。在[[ 极限]] 上,当组成质点趋近于“无限小”时,将需要求出两物体间的[[ ]] 在空间范围上的积分。
  
 从这里可以得出:如果物体的质量分布呈现均匀球状时,其对外界物体施加的万有引力吸引作用将同所有的质量集中在该物体的几何中心[1] 时的情况相同。(这不适用于非球状对称物体)。
+
 从这里可以得出:如果物体的质量分布呈现均匀球状时,其对外界物体施加的万有引力吸引作用将同所有的质量集中在该物体的[[ 几何]] 中心时的情况相同。(这不适用于非球状对称物体)。
  
 
==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尽管牛顿对万有引力的描述对于众多实际运用案例来说十分地精确,但它也遭遇到一些理论难题,而且被证实不符合一些重要观测结果。
+
 尽管牛顿对万有引力的[[ 描述]] 对于众多实际运用案例来说十分地精确,但它也遭遇到一些理论难题,而且被证实不符合一些重要观测结果。
 +
 
 +
==参考文献==

於 2020年3月21日 (六) 05:03 的修訂

萬有引力定律英語:Newton's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定律指出,兩個質點彼此之間相互吸引的作用力,是與它們的質量乘積成正比,並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平方反比

萬有引力定律是由艾薩克·牛頓稱之為歸納推理的經驗觀察得出的一般物理規律。它是經典力學的一部分,是在1687年於《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首次發表的,並於1687年7月5日首次出版。當牛頓的書在1686年被提交給英國皇家學會時,羅伯特·胡克宣稱牛頓從他那裡得到了距離平方反比律

此定律若按照現代語文,明示了:每一點質量都是通過指向沿着兩點相交線的力量來吸引每一個其它點的質量。力與兩個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關於牛頓所明示質量之間萬有引力理論的第一個實驗,是英國科學家亨利·卡文迪什於1798年進行的卡文迪許實驗。這個實驗發生在牛頓原理出版111年之後,也是在他去世大約71年之後。

牛頓的引力定律類似於庫侖電力定律,用來計算兩個帶電體之間產生的電力的大小。兩者都是逆平方律,其中作用力物體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庫侖定律是用兩個電荷來代替質量的乘積,用靜電常數代替引力常數

牛頓定律的理論基礎,在現代的學術界已經被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取代。但它在大多數應用中仍然被用作重力效應的經典近似。只有在需要極端精確的時候,或者在處理非常強大的引力場的時候,比如那些在極其密集的物體上,或者在非常近的距離(比如水星太陽軌道)時,才需要相對論

基本定義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可以表示如下:

任意兩個質點由通過連心線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該吸引力的大小與它們的質量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兩物體的化學本質或物理狀態以及中介物質無關。

引力場

引力場是用於描述在任意空間內某一點的物體每單位質量所受萬有引力的矢量場。而在實際上等於該點物體所受的引力加速度

適用範圍

如果被討論的物體具有空間廣度(遠大於理論上的質點),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可以以物體的各個等效質點所受萬有引力之和來計算。在極限上,當組成質點趨近於「無限小」時,將需要求出兩物體間的在空間範圍上的積分。

從這裡可以得出:如果物體的質量分布呈現均勻球狀時,其對外界物體施加的萬有引力吸引作用將同所有的質量集中在該物體的幾何中心時的情況相同。(這不適用於非球狀對稱物體)。

存在的問題

儘管牛頓對萬有引力的描述對於眾多實際運用案例來說十分地精確,但它也遭遇到一些理論難題,而且被證實不符合一些重要觀測結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