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子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丁子香或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英语:clove)也叫鸡舌香,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的一个种,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原产于印度尼西亚,是一种香料[1],干燥后广泛用于烹饪中,做为一种食物香料,现在已经被引种到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目前出产丁香的地区主要有印度尼西亚、桑给巴尔和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也出产丁香,2005年,印度尼西亚生产了全世界80%的丁香。
丁香是一种常绿乔木,高达10至20米,叶椭圆形,单叶大,对生,革质;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径约6mm;花为红色,聚伞花序,花蕾初起白色,后转为绿色,当长到1.5至2厘米长时转为红色,这时就可以收获,萼托长,花萼和花瓣4;果实为长椭圆形,名为“母丁香”。
另外,木犀科丁香属植物一般称为“丁香花”,与本种没有直接关系。
功效用途
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 主治呃逆,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肾虚阳痿,腰膝酸冷,阴疽。
- 经脉
归脾经、胃经、肺经、肾经。
- 主治
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主呃逆,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肾虚阳痿,腰膝酸冷,阴疽。
①《药性论》:治冷气腹痛。
②《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
③《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
④《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
⑤《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
⑥《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
⑦《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
⑧《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
⑨《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
⑩《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
⑾《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感想末敷贴。
注意禁忌
不宜与郁金同用。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火。畏郁金。
②李杲:气血胜者不可服,丁香益其气也。
③《本草经疏》: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丁香用于烹调、香烟添加剂、焚香的添加剂、制茶等[2]。也可以作为药用,中药也有丁香花蕾入药,药名“公丁香”,性温,味辛。[3][4] 丁香油是一种重要的香料,也可以治疗烧伤,作为牙科的止痛剂。丁香还可用来解酒醉。[5]
曹操在诸葛亮书信中也提到,“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6]唐代鸡舌香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用于烹调和入酒,也用于制造丁香油。[7]宋代称丁香为鸡舌香,用于口含。宋代臣子向皇帝起奏时,必须口含其除口臭。[8]
具有防腐剂及杀菌剂的特性,还可协助消化作用。精油局部被应用于减轻牙痛和嘴部疼痛。
参考文献
- ↑ 《齐民要术》说“鸡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呼为丁子香”。《梦溪笔谈·药议》中说:“余集《灵苑方》论鸡舌香,以为‘丁香母’盖出陈氏《拾遗》,今细考之,尚未然。”
- ↑ Dorenburg, Andrew and Page, Karen. "The New American Chef: Cooking with the Best Flavors and Techniqu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2003.
- ↑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ateria Medica, Third Edition by Dan Bensky, Steven Clavey, Erich Stoger, and Andrew Gamble 2004
- ↑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ateria Medica, Third Edition by Dan Bensky, Steven Clavey, Erich Stoger, and Andrew Gamble 2004
- ↑ 《云仙杂记》记载:“饮酒者嚼鸡舌香则量广,浸半天回则不醉”。
- ↑ 《魏武帝文集》
- ↑ 美爱德华·谢弗 《唐代的外来文明》 吴玉贵译 陕西师范学院出版社 171 -172页 ISBN 7-5613-3257-2
- ↑ 《梦溪笔谈·药议》:“余集《灵苑方》,论鸡舌香以为丁香母,盖出《陈氏拾遗》。今细考之,尚未然。按《齐民要术》云:“鸡舌香,世以其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即今丁香是也。《日华子》云‘鸡舌香,治口气。’所以三省故事:郎官日含鸡舌香,欲其奏事对答,其气芬芳。此正谓丁香治口气。”沈括在编辑《灵苑方》时,认为丁香即鸡舌香。但他在《梦溪笔谈·药议》中,澄清当时世传的鸡舌香并非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