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述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经义述闻》结合小学、校勘、经学,自序云:“诸说并列,则求其是;字有假借,则改其读。”又有阮元序。《经义述闻》初刊于嘉庆二年(1797年),为未完整本;道光七年(1827年)重刻。
内容简介
《经义述闻》是王引之所做[1]。其中约有一半是记述其父王念孙的关于经义的论说,故书名曰“经义述闻”,但也有不少是作者自己的见解。本书大多为随经文所做的训诂和校勘。
综观《经义述闻》全书,其要在校正古书文字和阐释文字假借两方面。历来学者对《经义述闻》评价甚高。该书在训诂和校勘上的卓越成就使它在中国语言学史和清代学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出版
清嘉庆二年(一七九七), 初刊,不分卷。
嘉庆二十二年,再刻于江西,15卷。
道光七年(一八二七) ,重刊于京师,增加《太岁考》、《春秋名字解诂》两篇,为足本,32卷。另有学海堂本,止28卷,乃是据32卷本合并而成(据叶德辉说)。
一九八五年,江苏古籍出版社据32卷本(大部分是扬州仿刻道光七年本,偶有道光七年原刻本)影印,书尾附条目索引,检阅甚便。
作者介绍
王引之,清代汉学家。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父念孙、祖安国,皆以治名物训诂称著。早年,承其家学,究心《尔雅》、《说文》、《音学五书》等,以求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嘉庆四年(1799)为进士,以优异成绩径授翰林院编修,后擢升至礼部左侍郎。参与纂修《词林典故》,任实录馆、国史馆副总裁。
道光七年(1827),晋工部尚书。曾奉旨勘订《康熙字典》讹误,辑为《考证》十二册。逝世后,谥号文简。其学力主通核,不尚墨守,以文字训诂最为专精,与其父王念孙齐名,并称“高邮二王”。
原文
〖经义述闻〗三十二卷。清王引之(1766-1834)撰。引之幼承念孙家教,此书所述,多为念孙所授,而为引之所继承并有所发展。自序称“旦夕趋庭,闻大人讲授经义,退而录之。终然成帙,命曰《经义述闻》。所述均为训释《周易》、《尚书》、《毛诗》、《周礼》、《礼记》、《大戴礼记》、《左传》、《国语》、《公羊传》、《谷梁传》、《尔雅》等书中的讹字、衍文、脱简、句读等疑难问题,纠正毛、郑、马、贾、服、杜之旧注,陆、孔、贾之旧疏,解决了自汉以来很多不易解决的问题,最大的价值在校勘与训诂,很多难读或前人误读的文句,经引之广征博引、深入考辨而冰释[2]。
凡《易》一百零六条、《尚书》一百零五条、《毛诗》一百五十条、《周官》九十六条、《仪札》七十四条、《大戴札记》二百二十一条、《礼记》二百一十二条、《左传》二百一十六条、《国语》一百七十一条、《春秋名字解诂》二百九十条、《公羊传》五十四条、《谷梁传》六十一条、《尔雅》二百一十八条、《太岁考》二十八条、《通说》五十三条。为读经的重要参考书,对于研究文字、训诂、音韵学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是王引之的代表作之一。与《经传释词》、《读书杂志》、《广、雅疏证》并称“王氏四种”(念孙、引之)。
此书版本很多,主要有《皇清经解》本、《四部备要》本、1985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75年台北世界书局影印本等。
视频
经义述闻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经义述闻》(王引之),中国孔子网,2017-11-20
- ↑ 从《经义述闻》看王引之的训诂方法,道客巴巴,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