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钢铁诗人”的宅家诗篇(叶子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钢铁诗人”的宅家诗篇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钢铁诗人”的宅家诗篇》中国当代作家叶子青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钢铁诗人”的宅家诗篇

2022年3月至今,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突袭上海。偌大的申城在新绿绽放、鲜花吐艳的阳春三月里,按下了“暂停键”已一个多月。

被封控在家的人们有的整日刷手机、有的整日打电玩、有的整日看电视,难免焦躁、抑或无聊,而中国作协会员、上海出海口文学社社长、79岁高龄的著名“钢铁诗人”刘希涛宅家期间则读书、写作。他调动生活积累和创作经验,创作了10余首精品力作。刘老师缘何能将无奈的宅家生活过得精彩而充实?这缘于他的人生历练和创作经历,诗歌已深深融入他的血脉之中。青春年少,为追寻诗人的梦想,投笔从戎,来到海峡一侧的福建部队服役,成为小有名气的“军旅诗人”;复员回沪,为创作接地气的诗歌,主动放弃干部编制在钢铁厂当了十年工人,炼成大名鼎鼎的“钢铁诗人”;古稀之年,笔耕不辍、硕果累累,创建文学社、创办文学报刊、扶掖文学新人。对于诗歌,刘希涛老师“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拜读刘希涛老师的这些新作,有3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疫情初起,看着确诊和无症状病人人数蹭蹭地上涨、互联网上的谣言和不实消息满天飞,心中充满着不安和焦虑。这时候,读书是安抚心灵、平复情绪的良方。也正是在这时候,我读到了刘希涛老师的《我的书房》。“一张书桌/一扇明窗/一排排一摞摞的书/贴到天花板上”,这就是刘老师家的书房——“涛声斋”,居于阳台的一隅。我曾戏言,这间书房颇似巴金故居的“阳台间”。而刘老师描写的这间书房,是不是让我们还联想到窗明几净的图书馆?阿根廷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博尔赫斯曾说过:“如果世界上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而天堂又何尝不是书房的模样?疫情期间,刘老师在书房“读一首好诗/一篇好文章/静静地享受/——这快乐的时光”。刘老师将书房比喻成多情的恋人,“将疫情与哗然/——挡在门外/让内心静下来”。在疫情的喧嚣中,书房无异于一方“世外桃源”;在疫情的汹涌波涛中,书房无异于一艘“诺亚方舟”。

刘希涛老师宅家期间还阅读诗歌名家,相继写下了《想到刘章》《诗人田间》《又读艾青》等几首诗。其中《又读艾青》一诗是刘希涛老师与诗坛前辈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刘老师引用《我爱这土地》中的名句,何尝不是他忧国忧民情怀的体现?而艾青在狱中写下的举世闻名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则让刘老师“每读一次——/都抑制不住泪花盈盈”。这是因为“我也吃过乳娘的奶呵/大堰河就是一束光/让我依稀看到/乳娘喂奶时的面容”。在这里,刘老师与艾青实现了共情。又读艾青,更让我们读懂“何谓诗歌/何谓诗人”。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刘老师以他的诗歌人生很好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而最引起我共鸣的便是《在遵义会址》一诗。遵义会议是百年党史中的一座里程碑,它在长征中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去年建党百年前夕,刘希涛老师曾前往遵义采风。这首追记于一年后的诗以小见大,从“烟草的味道”“呼吸与体温”“火盆”“炭火”这些细节入手表现宏大的历史事件,匠心独运。“那木炭的火苗/舔去寒冬/舔亮八角帽上的红星/让中国革命/——冻僵的步伐/暖了过来/踏上新的征程”这几句诗写出了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形象生动,没有说教;尤其令人击节赞叹的是,这几句诗与“长征是播种机”的比喻竟有异曲同工之妙!“走出你的小楼/我绵软的脚板/踏出了——/铿锵的足音”,为什么“绵软的脚板”会“踏出”“铿锵的足音”,因为在这里补上了理想信念之钙。这不仅是刘老师“铿锵的足音”,也是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铿锵的足音”!

书籍能滋养心灵,诗歌能升华生活。疫情宅家期间,刘希涛老师用诗歌将生活过得精彩纷呈、有滋有味。

附:刘希涛老师三首诗

我的书房

刘希涛

疫情期间

我的快乐时光

几乎都在书房

一张书桌

一扇明窗

一排排一摞摞的书

贴到天花板上

正如博尔赫斯所说

天堂就该这个模样

当下,书已淡出人们视线

手机、平板、“朋友圈”

尽显现代生活

——浮躁与匆忙

迫不及待的发布

网上的滚滚烟尘

让人们终日心旌摇荡

我依然习惯纸页

天然的沉静与舒缓

每次翻动——

书中人便和我说话

告诉我很多的事情

我分享他们的快乐

也分担他们的忧伤

书房多情似恋人

将疫情与哗然

——挡在门外

让内心静下来

读一首好诗

一篇好文章

静静地享受

——这快乐的时光

2022.3.23

又读艾青

刘希涛

疫情宅家

人类的“至暗时刻”

又读艾青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

——《我爱这土地》

历经岁月的淘洗

那朴素真诚的诗句

依然直抵人心

《大堰河——我的保姆》

每读一次——

都抑制不住泪花盈盈

我也吃过乳娘的奶呵

大堰河就是一束光

让我依稀看到

乳娘喂奶时的面容

又读艾青

眼前出现的

不仅是他高擎的火把

更有他博大的情怀

和那道目光——

犀利而深沉

正视人类的灾难

不可避免的疫情

以大爱和悲悯

——去承受

——去抗争

又读艾青

让我读懂了

何谓诗歌

何谓诗人

2022.4.16宅在“涛声斋”

在遵义会址

刘希涛

圆柱

砖墙

两层楼房

一个偶然的机缘

我来到你的身旁

八十多年过去了

这两层楼里

依然弥漫着

那烟草的味道

依然留着

他们的呼吸与体温

会议室很静

小楼很静

会议桌下

有只火盆

当年的炭火

依然在燃烧

那木炭的火苗

舔去寒

舔亮八角帽上的红星

让中国革命

——冻僵的步伐

暖了过来

踏上新的征程

走出你的小楼

我绵软的脚板

踏出了——

铿锵的足音

2022.4.30追记于“涛声斋”[1]

作者简介

叶子青,现上海市徐汇区湖南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