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雒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重定向自骆越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雒越又名骆越,最早源自于于越,属百越的一支[1],分布在中国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越南北部一带,中心曾经为交趾一带。

“雒越”的“骆”有水田之意,他们以农业维生,自战国时代生活在广西,骆越人经常与西瓯人(首府是郁林)共存于同一地区,故古籍上也将他们并称。后被并入南越,汉朝在此置交趾、九真、日南等郡。

他们虽然是百越中最落后的一支,但制作铜鼓的技术很高,他们在战国末年移至越南红河一带,成立瓯雒国;东汉后改称“里人”。与他们最接近的民族是京族、芒族等南亚语系民族,其东山文化传播至东南亚各国。

历史

骆越国是百越支下著名的方国之一,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云:“路音近骆,疑即骆越。”路即骆,此说中的。《逸周书》亦称《周书》,乃先秦古籍,多数篇章出于战国,其中所记商周之事,必有所本。在《吕氏春秋·本味》里,又提到“越骆之菌”,汉代高诱注:“越骆Daex Roeg,国名[2]。骆越是很早以前就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古老的方国,骆越文化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骆越有部分逐步南迁。到战国末年,迁徙到了今越南河内一带,成立了瓯雒国,是越南京族(越南的越族)、黎族、水族、老挝龙族的祖先,创造出璀璨的“瓯雒文化”,即越南东山文化。 骆越方国的存在,战国到骆越方国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亡以前,《吕氏春秋》、《史记》、《汉书》多有记载。

骆越即雒越,文献中存在的诸如“雒”、“骆”、“碓”等的写法或是因字形与“雄”近、或就是因音近等原因在传抄过程中从“雄”讹变而来。亦即, 根据南越木简的发现, 各字中正确写法的应为“雄”, 因形近讹变为“雒”、再因音近从“雒”变为“骆”, 或因形近从“雄”、“雒”、“骆”变为“貉”、“碓”。

骆越国是由先秦壮侗语族民族祖先在岭南建立。骆越包括各部(包括但不止于):交趾部、朱鸢部、武宁部、福禄部、越裳部、宁海部、阳泉部、陆海部、武定部、怀驩部、文郎部、九真部、平文部、新兴部、九德部。分布范围包括:今广西南宁、百色以及南到越南中北部地区。

骆越方国管辖的地域,北到浔江、黔江、红水河以南,正北与西瓯方国为邻,西北与夜郎为邻;东到今广东的罗定以南西南部,与闽国和后起的南越国为邻;东南到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东沙群岛南沙群岛;正南一度到交趾、九真;西部一度达到今云南文山一带,与滇国为邻,句町国崛起以后,在广西百色西部的西林和田林一带与句町国为邻。后瓯骆一些上层在交趾、九真地域短期建立瓯骆国,南越国崛起,于公元前204年灭瓯骆国,建立交趾和九真两郡,骆越方国南部疆域缩到今广西崇左市、百色市、防城港市境内。

学者认为“雒、骆、貉”等字之义为“水”, 所以《交州外域记》里所记载的“雒田”意思应该是“水田”, 而“雒民”就是“耕种水田的农民”, 掌握了灌溉设备而管理并支配土地的首长就叫“雒将”。

视频

雒越 相关视频

观复嘟嘟:“百越”一词的由来,广西为什么简称“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