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雪山隧道

雪山隧道
雪山隧道爆破
图片来自荣民文化网

雪山隧道原名坪林隧道,简称雪隧;于西元2006年6月16日通车启用,位在台湾新北市坪林区宜兰县头城镇间,属蒋渭水高速公路横贯雪山山脉路段的公路隧道。其建造目的之一为改善宜兰地区联外交通,以及促进台湾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目录

雪山隧道简介

雪山隧道是由多组隧道构成的隧道群;除了东行线、西行线的两座主隧道,包括中间的导坑;两座主隧道中间,有28座横向的人行联络隧道、八座车行联络道,加上抽排风系统所挖掘的竖井、三处通风站、三座通风中继站合计12处横向通风隧道、六座通风竖井[1] 及一号竖井顶部排风用横向排气隧道等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共58组隧道,是全世界规模最大双孔公路隧道群。

至西元2020年,雪山隧道是亚洲第九长的公路隧道,同时也在全世界的公路隧道中排行第十三。在雪山隧道通车之前,台湾所有的陆上运输隧道(不分铁路公路,并排除两者的地下化部份)长度排名的前段班皆由台湾铁路管理局铁路线拥有。雪隧通车后改写了以往纪录,并使台铁失去了“台湾最长隧道拥有者”的头衔。另由于隧道施工难度高,早在未更名之前,以“坪林隧道”名称列入《大英百科全书》中。

隧道命名

由于雪山隧道有三分之二位在台北县坪林乡(今新北市坪林区)境内,施工之初依照中华民国国道命名惯例而暂名“坪林隧道”,时任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基于隧道两端分别为台北县坪林乡(今新北市坪林区)与宜兰县头城镇,且当地属雪山山脉支脉末端,改名雪山隧道定案。

兴建计画&施工

计画

“[[北宜高速公路南港头城段建设计画]]”奉行政院于西元1988年9月22日函核定办理,计画总经费为新台币601亿元,计画期程为西元1998年6月底,嗣经二次修正核定展延至至西元2006年12月底,计画总经费修正为新台币588亿元。

“[[北宜高速公路头城苏澳段建设计画]]”前奉行政院西元2001年2月13日及西元2005年12月22日核定总经费为新台币274.6亿元,计画期程至西元2007年7月底。

两项建设计画进入结案阶段时经中华民国交通部依实际支应需求检讨后,因执行期程长,遭遇艰困地质、物价大幅变动、配合地方发展之需要、工程履约争议案件、工务行政业务所需等因素影响,总经费分别增加至新台币598.15亿元与新台币282.87亿元。(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北宜高速公路南港头城段”、“头城苏澳段”两项建设计画调整总经费案。)

为控制北宜高速公路南港头城段的建造成本,分两阶段办理价值工程研析。第一阶段,基本设计完成隧道断面配置、施工方法评选、通风方案等工作后,于西元1990年10月至11月委托世曦工程顾问公司办理,由国内外专家组成工作小组,依“公路桥梁”、“隧道工程”之不同特性进行编组研析提出13项建议,其中隧道内径缩小经评估接受采用。第二阶段,基本设计成果提出经估建设经费达629.6亿元,超出原编计画经费601亿元甚多,后提出可调整之设计建议方案排定优先顺序采行,初步结算计画总经费控制尚控制在预算601亿元以内,其中雪山隧道土建部分约占260馀亿元。荣民工程公司负责施工。

施工历程

雪山隧道为完成蒋渭水高速公路建设的关键工程。施工期间遭遇台湾工程史中未曾面对的困难,造成工程严重受阻且进度大幅落后,直至西元2000年5月整体工程进度仅有33.6%,通车时程因此比预估的西元1998年足足晚了八年。细数雪山隧道工程艰难之处,主要因素在于行经极度恶劣的地质,其中包括了六处地震带断层、98处剪裂带及36处地下涌泉。隧道工程常常因此而受到阻碍,有施工人员形容,雪山隧道就像是“泡在水里长大的隧道”。

整个雪山隧道工程使用两大一小共三部全断面隧道钻掘机(TBM)进行快速挖掘,负责主隧道工程的大型TBM单价约新台币十亿馀元,独力挖通导坑的小型TBM约3.2亿元。其中一部大型TBM在进行隧道东口工程时,通过硬度比还要高的四棱砂岩地层,一度遭遇每秒750公升的大涌水。在挖掘过程中,共发生过63次岩盘崩落,全断面钻掘机曾26度受困。位于西行线(通车后改称为北上线)的另一部在1997年12月15日的一次隧道崩塌事故中,被大量土石掩埋而损毁报废。施工单位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在第二号竖井内增开新的工作面,并用传统钻炸法施工,以增加工作面的方式提升施工速度,才让整体施工进度大幅改善。

整个公路工程共有上千名工程人员参与,在国道五号公路前后15年的施工期间内共计有25位工作人员不幸殉职,雪山隧道工程的部分则共有13位工作人员殉职。

隧道安全议题

消防与安全

在长公路隧道中,消防工作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在密闭的空间里若发生火灾会比在空旷处更难以救援。比如法国义大利边境的白朗峰隧道曾在西元1999年3月24日发生卡车火灾事故,引起温度一度高达摄氏1,000度的熊熊大火。事故发生后,法国、义大利及瑞士三国联合救灾,花了三天才将火势扑灭,最后计有39人不幸罹难。事故地点因高温燃烧造成隧道顶拱崩塌,后续花了三年时间封闭维修才重新开放通车。

雪山隧道在防灾设计上每隔350公尺设有一个人行逃生出口连接导坑,每1,400公尺更设有两座主隧道的车行联络道,以利发生灾难时能让车辆利用对向隧道顺利离开事故现场。鉴于长隧道内行车时,驾驶可能因周遭环境单调而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使得车祸更加容易发生。隧道的内壁绘制了台湾原住民服装的图案以增加景观变化,更可提醒用路人目前开到了何处。

另外为了避免高速行驶应变不及发生车祸,通车后之初期,隧道内限制行车时速在50至70公里间。隧道内行车安全距离须保持50公尺以上(若遇壅塞导致行车速度低于50公里或完全停止时,则应保持20公尺车距)。

超速未保持安全车距任意变换车道等违规者将由内政部警政署国道公路警察局严格拍照告发取缔,并得连续累积处分以确保其他用路人的行车安全。

隧道工程原于西元2005年底就已经完工,但是因为消防及安全演练尚未完成,迫使交通部原订于西元2006年1月19日通车的计画取消。最后依2004年原始三阶段履勘计画作业实施勘验,完成各项防救灾演练,并将履勘意见改善完成,在确保安全无虞后才在西元2006年6月16日正式开放通车。

国道5号“石碇至头城”段(含雪山隧道)已于西元2007年11月15日开放大客车通行,但限行外侧车道。西元2008年5月1日,隧道内速限由50至70公里提高到60公里到80公里,西元2010年11月1日提高到90公里。

未来规划

由于雪山隧道仅有双向四线道(单向仅两车道),预估在十年内容量即会不足。相关部门亦在研议新建平行的北宜直线铁路,缩短原有宜兰线之里程作为替代,可能直接改建雪隧导坑作为直铁隧道。

影音纪录

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与交通部合作,为雪山隧道拍摄纪录片《建筑奇观:台湾雪山隧道》(英译Man Made Marvels: Taiwan's Hsuehshan Tunnel),纪录兴建雪山隧道的艰辛过程,并称雪山隧道足以跻身全球“最艰钜建筑工程”之列。该片于西元2006年8月27日晚间9:00首播,创下该频道在台湾开播以来收视率的最高纪录,并将陆续于全亚洲23个国家及全球播出。

隧道基本资料

  • 隧道长度:主坑(南下12,917m,北上12,942m),导坑12,941m。
  • 最高时速:90km/h(缓冲10km/h,初期开通并无缓冲值超过70km/h即开罚,西元2008年3月16日放宽速限至80km/h,西元2010年11月开始放宽速限至90km/h)。
  • 开工日期:主坑西元1993年7月,导坑西元1991年7月。
  • 贯通日期:导坑西元2003年10月,主坑(北上西元2004年4月,南下西元2004年9月)。
  • 启用日期:西元2006年6月16日(启用初期限小型车通行)。

参考文献

  1. 深不见底的竖井,噶玛兰船旗国道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