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家蚕学名Bombyx mori)是鳞翅目(Lepidoptera)蚕蛾科(Bombycidae)的昆虫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华南地区俗称之蚕宝宝娘仔

家蚕的英文名为“silkworm”(意为“丝虫”)是因为它用。茧是由一根300-900米长的丝织成的。

形态特征

幼虫有13个环节,胸腹部有8对足,依品种不同身体呈青白色或黑色,虫足极具黏性。

成虫有3对足,两对翅膀,身体上有白色的鳞毛。

性别特征

蚕在四龄时,身体变大,易区分雄与雌。

从蚕的身体的尾部算起,如果在第二、三环节之间有一个叫做海洛尔特氏腺的凸出的小圆点,则是雄性;如果在倒数第二、三环节的下面,有被称为石渡氏腺(Ishiwata's gland)的四个凹形的小圆点,则是雌性。

从蚕茧分辨

蚕茧尾端的下方,如果有个X形,则是雌的;如果没有则是雄的,而且母的蚕茧较为肥胖,雄的蚕茧比较尖长。

从成虫分辨

蚕蛾更容易分辨:雌蚕蛾身体较肥胖,交配后会产卵,雄蚕蛾身体则比较尖长。

在喜多川歌摩的浮世绘作品当中,
也可以看到日本江户时代妇女养蚕的模样。
原图链结 图片来自PanSci泛科学

历史

丝绸历史

从考古家在吴越发现的丝绸实物来看,在5000年前的江南地区就有蚕业。

相传早于西元前三千多年,黄帝的妻子嫘祖就开始“养蚕取丝”[1]

中国丝绸的秘密,后来随移民传播至朝鲜印度等地,传说在公元六世纪拜占庭基督教僧侣从中国偷运蚕蛹,养蚕技术才传到了欧洲。

蚕是对人类贡献最久、最伟大的昆虫之一。

生活习性

0:05 / 3:58 蚕宝宝、桑蚕、蚕的一生(财团法人台湾区蚕业基金会)

家蚕主食为桑叶,也可用其它一些树叶(柞树,柘树亦可养蚕)。家蚕有很强的食欲,它们昼夜不停地吃叶,因而长得很快,有成语蚕食鲸吞。此外蚕非常怕冷,温度稍低就有可能冷死,必须注意室温保暖,蚕同时也是蚂蚁的美食,也需注意蚂蚁对蚕的生命威胁。

当它们头部的颜色变黑的时候,即表明它们将要蜕皮。在完成四次蜕皮之后,它们的身体会变为浅黄色,皮肤也变得更紧,这表明它们将要用丝来包裹自己(茧),在茧中变态。它们从小长到长大,可以长大9000倍。

如果蚕蛹变为成虫,它们会将茧溶解并钻出。由于它们破洞而出,故而蚕茧会被破坏,丝线将会变短,不能用于纺丝织绸,所以要在其尚未破茧以前,即将蚕茧放入沸水中,以杀死蚕蛹,并使茧易于拆解。

家蚕的虫及蛹可以食用,并有食疗的功效。

成熟的蚕(“蚕蛾”)不能飞,它们的唯一目的只在于产卵繁殖后代。蚕蛾交配完后雄蛾会马上死去,雌蛾则于产卵结束后死亡。

因其久远的历史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家蚕的基因已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但由于近年家蚕疾病猖獗,原多用作教学上的目的,已渐渐式微,甚至在作为研究用途上也具一定的挑战性。

疾病预防

目前,以病毒引起的软化症为主,其病体和粪便若无隔离处置,将导致该群体大量死亡。 并且饲养的合适温度为23度为佳。

脓病多发生于春季蚕期的5.6.7月份,秋季蚕期的9.10月份。进入5月份以后,我区大部分蚕区的气温偏高,细菌活动活跃,加上此时春蚕已丈多连续饲养了2~3批,病原有了一定的积累,如果此时消毒防病措施不力,饲养操作不当,往往爆发脓病。秋季蚕期脓病的发生除以上因素外,叶质不良也是诱发脓病的重要原因。

脓病的防治要点:

1.合理安排养蚕批次,预留充足捎毒时同。一年多次养蚕,尤其是多批次不同断地饲养,蚕室蚕具连续使用,每期蚕结束后没有充足的洗刷和消毒时间,给病毒的残留和积累刨造了条件,脓病便有了随时发生的可能。解决办法,一是适当减少养蚕次数,将两个相邻蚕期之间至少留出一周的间隙,以便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蚕室、蚕具的洗刷消毒,彻底杀灭上期蚕留下的病原。二是不能减少养蚕批次时,可建立小蚕专用蚕房,实行小蚕共育。

2严格消毒,杀灭病原。消灭病原是防治桑蚕脓病的根本措施。养蚕前,要根据蚕室结构、蚕具种类,做好充分的清洁工作,再选择适当的消毒药剂进行全面消毒。发生过脓病的蚕室,除采取常规的消毒措施外,墙壁、天面再用新鲜的石灰浆涂刷,对预防脓病有较好的效果。养蚕中要对蚕室地面、贮桑窒、走廊及蚕室周围环境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工作,同时小蚕可选用“小蚕防病一号” ,大蚕可选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养蚕后,对蔟中的死蚕应先拣出投入消毒液(如石灰浆福尔马林等)中,浸泡过夜后挖坑深埋。蔟具、上蔟室要在采茧后就地清洁消毒,妥善处理好蚕沙,以防病原扩散。

3 严格提青分批、淘汰和厢离病、弱小蚕,防止蚕座混育感染。蚕感染病毒后,发育迟缓,不仅养蚕技术处理不便,更重要的是将病传染给健康蚕因此在生产上凡是发育迟缓的小蚕,都应用分批提青的办法,与健康蚕分开饲养。发现患病个体,必须立即拣出,坚决淘汰,以减少蚕座传染的机会。在饲养过程中发现蚕座内有病死蚕,应小心拣出,防止尸体流出脓液四处污染,并立即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此外,严格禁止大小蚕同室共育或混育。

4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儿体质。脓病的传染和危害程度,与蚕的体质有关。养蚕过程中,要根据蚕的生理特点,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一是适时扩座,保证每条蚕有3倍体积左右的活动空间,防止蚕头过密。二是良桑饱食,喂给肥培管理好的适熟桑叶,不喂偏老、偏嫩、发热、发酵、泥沙及病虫污染的叶。三是做好脶起处理,使蚕群体发有齐一,以增强蚕的抗病能力。另外还要精心操作,防止蚕体创伤。

医用价值

蚕是传统中药“僵蚕”的来源。僵蚕是蚕的4-5期幼虫感染了一种名为白僵菌真菌并死亡后的干燥体,具有散风和化痰祛痰的功效。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载:“蚕蛹性味咸温,主益精气”;《食疗本草》载:“蚕蛹富含养分,食用甚益人”。现代医学证实蚕蛹油脂和蚕蛹蛋白具有降血糖、增强免疫、抗衰老等功效。

食用方式

在中国北方,“柞蚕蛹”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以蚕蛹御宴客”的记载。

在泰国有炸蚕料理。

教育课程

台湾国民小学教育的课程中,通常会让学生养蚕(俗称: 蚕宝宝),观察及纪录蚕蛾的生活史[2]

参考资料

  1. 最古老的纺织者–蚕宝宝,科技大观园,2018-03-08
  2. 生命教育 为何一定要养蚕宝宝?. 台北市教育e周报. 原文发表日期 2007年1月6日 [2019年4月6日] (中文).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