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茅向公路

茅向公路
图片来自sogou

茅向公路(又称“县道540线”、“X540线”)是中国广东省江门市的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在新会境内,起点为古井镇茅步,连接古港公路,终点为沙堆南门大桥,再次连接古港公路,全长27.624公里,大部分路段为双向单线行车。

江门市

江门市(官方音译:Jiangmen,传统外文:KongmoonKongmun[1]Kiangmoon),又称四邑五邑,简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南部,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之一。市境东邻珠海市中山市,北界佛山市,西北临云浮市,西接阳江市,南滨南海。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潭江谷地和低山丘陵区,粤港澳大湾区西岸,属于珠中江都市圈,天露山绵亘西北部。潭江横贯市境,往东流入崖门水道出海,西江纵贯市境东缘,沿海有川山群岛等岛屿。全市总面积9,504平方公里,人口479.80万,市人民政府驻蓬江区。江门是著名侨乡,旅外侨胞达28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

目录

名称

名字缘由

江门市区因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

历史

秦汉时期

时江门为番禺县地。( 《 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地区韶关地区沿革地理》壹书认为属四会县地,姑且抄录于此)

三国时期至民国前

三国后至民国前为新会县地。时期,新会县属下的江门镇逐渐兴起,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一个贸易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带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9月5日,根据《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开放为通商口岸。1904年,江门设立海关,成为中国沿海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

中华民国时期

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1931年撤销市建制,复归新会县辖。民国时与南海县佛山镇,增城县新塘镇,东莞县石龙镇并称为广东四大镇。当时的江门商业极为发达,在现在市区长堤,仓后路,太平路附近存有超过三公里的骑楼街。其时富商在市区以及附近白沙乡的东海里,江右里,迦南里等建有大量富有西洋风格的住宅。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

1951年1月12日从新会县析置江门市并改为省辖市,之后先后由粤中行署肇庆专区佛山专区管辖,此时为新会县辖江门市。1983年市管县新体制实行,江门被定为省辖地级市,下辖新会台山鹤山恩平开平阳江阳春共七个县。1988年,阳江和阳春独立建市,其余县亦相继升为县级市。当时,江门市行政上指代江门市蓬江区、江海区以及下属的五个县级市。建国后政府在江门投资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著名的企业有曾经是亚洲第二大糖厂的江门甘蔗化工厂(现称江门甘化集团),江门柴油机厂,江门造纸厂,江门船厂,江门电池厂等等,此时江门的工业产值跃居广东第三位。

2002年9月,撤销县级新会市设立江门市新会区,新会区辖原县级新会市的会城镇、大泽镇、司前镇、沙堆镇、古井镇、三江镇、崖门镇、双水镇、罗坑镇、大鳌镇、睦洲镇,区人民政府驻会城镇,将原县级新会市的棠下镇、荷塘镇、杜阮镇划归江门市蓬江区管辖。如今当地人观念上的江门狭义上仅仅是指蓬江区、江海区,广义上则是指包含新会区台山鹤山恩平开平在内的江门市。

2013年7月,该地曾爆发反核事件

参考文献

  1. Ball, J. Dyer. The Shun Tak Dialect (PDF). The China Review, or notes & queries on the Far East. 1900, 25 (2): 5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