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會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會古稱岡州,現為廣東省江門市轄區,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銀洲湖畔、潭江下游,東與中山、南與斗門相鄰,北與江門、鶴山,西與開平、西南與台山接壤,瀕臨南海,毗鄰港澳,陸地面積1355平方公里,2018年戶籍人口76.41萬人[1]。新會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2015年平均氣溫23.8℃,降雨量1893.1毫米。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河網密布,物產豐饒,新會葵藝聞名遐邇,新會陳皮享譽全國。素有「葵鄉」、「陳皮之鄉」、「魚米之鄉」之稱。

新會是南粵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一直是四邑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677.03億元,在2019年全國百強區榜單中排行第49位。

新會是廣東歷史上文風最鼎盛的地區之一,有「東莞拳頭新會筆」之美譽,嶺南大儒陳白沙、維新領袖梁啓超、歷史學家陳垣等均出自新會,是嶺南學派和嶺南琴派的發源地,有「海濱鄒魯」之稱。是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2019年10月,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2]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2020年5月,入選2019年全國縣域網絡零售TOP100。[1]

歷史沿革

今新會地,新石器時代已有百越人聚居,戰國時為百越地,秦、漢屬南海郡。

三國吳黃武元年(222年),在今司前鎮河村一帶置平夷縣,屬交州南海郡。今新會地設行政區(置縣),自此始。晉太康元年(280年),更名新夷縣,屬廣州南海郡。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割南海、新寧兩郡地立新會郡,郡治盆允,轄6個縣。「新會」,以新建6縣會合成郡而得名,從此沿用。元嘉十二年(435年),新會郡轄縣增至12個,郡境「北枕皂幕,南迄溟海,西起恩平之得行都,東包香山之古鎮黃梁」,即含今江門市區、台山、斗門全境及珠海、中山、順德、開平、恩平、鶴山的部分地方,面積8000多平方千米。

隋開皇十年(590年),撤新會郡,置封州,將原新會郡所轄12個縣劃分為新會、義寧、封平3個縣,隸屬封州。新會郡建置長達170年,新會為「縣」建置,自此始。次年(591年),封州改名允州。十三年(593年),允州改稱岡州。大業元年(605年),撤岡州,新會縣屬南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岡州,轄新會、封平、封樂、義寧4個縣。貞觀十三年(639年),撤岡州,同年復置岡州,州治在今會城,故新會又稱岡州,會城又名岡城。天寶元年(742年),改岡州為義寧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置岡州,轄新會、義寧2個縣。貞元末年,撤岡州,新會縣改屬廣州。岡州建置長達二百一十二年,間有撤復。

新會縣,宋屬廣州。北宋開寶五年(972年),義寧縣併入新會縣,這是新會縣境最大時期,縣境又恢復至新會郡境(轄12縣)全部,也是隋、唐兩代的岡州全境。開寶六年(973年),復置義寧縣。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劃新會縣東南瀕海地區的黃梁都、乾務、古鎮及東莞、番禺、南海部分縣地置香山縣(今中山市)。南宋祥興元年(1278年)六月,太傅張世傑奉宋少帝昺移駐新會崖山,建行宮,升廣州為翔龍府,當時新會縣屬翔龍府。

新會縣,元屬廣州路,明、清屬廣州府。明景泰三年(1452年),劃新會縣東北地區的白藤堡(後劃回)與南海縣的大良堡等地置順德縣(今順德區);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劃新會縣西部地區的常德鄉得行都(部分屬地)與新興、陽江兩縣部分縣地復置恩平縣(今恩平市);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劃新會縣西南地區的得行都(部分屬地)、文章都等5都56圖建新寧縣(今台山市)。清順治六年(1649年),劃新會縣西部的平康、得行(部分屬地)、登名、古博4都與新興、恩平兩縣部分縣地置開平縣(今開平市);清雍正十年(1732年),劃新會縣西北地區的遵名、新化、古勞3都與開平縣部分縣地置鶴山縣(今鶴山市)。

民國元年(1912年),新會縣屬廣州府,民國2年,屬廣陽綏靖處,民國3年,屬粵海道,民國9年,屬廣東省中區委員公署,民國14年起,先後屬西江善後委員公署、督辦委員公署、第四區綏靖公署,民國25年,屬廣東省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8年4月至9月,屬第十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0月底,新會解放,屬粵中專區(行署),1952年12月,屬粵西行署,1956年2月起,先後屬佛山、江門、肇慶專區,1963年6月,屬佛山專區。

1965年8月,劃縣地上橫、西安2公社和大沙農場、竹銀林場及中山縣部分縣地置斗門縣(今斗門區)。

1983年6月,新會縣屬江門市。

1992年10月8日,撤縣設市(縣級市),歸省政府直轄,委託江門市代管。至此,新會縣的建置長達1402年。

2002年6月22日,撤市設區,屬江門市,區治會城。[2]

行政區劃

普恭帝元熙二年,即宋永初元年(420年),劉宋朝分南海、新寧立新會郡,「鄰縣十二,戶一千七百三十九,口萬五百九」(見《宋書·地理志》)。這12個縣,是宋元、新熙、永昌、始成、招集、盆允、新夷、封平、封樂、初賓、義寧、始康。這是新會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也是第一次管轄地區。

經過數百年的朝代更迭和行政變化,在明朝時新會的地位達到了高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71年),新會開始圍築縣城,縣城西起犀山東至馬山,周長六百六十丈,縣衙建於城內。至萬曆年間,城池修築至會城河邊,周長約五公里,新會城成為了廣東第三大城,僅次於廣州城和潮州城。此城牆在民國年間開始被拆卸,現仍有數百米長的部分遺存,稱新會象山古城牆遺址。

之後新會的行政區域趨於穩定,到民國初年,新會縣下轄現今新會區除大鰲鎮東部的全境,珠海市斗門區的上橫、西安、竹銀等地及江門市市轄區全境,(即江門市蓬江區和江海區),面積達到1922.5平方千米。

1925年8月6日,新會縣江門鎮獨立設市,新會的萊陽、紫坭、白沙、水南、北街同時劃歸江門市管轄。這是新會近代逐漸失去管轄區域的開始。江門直到1931年2月26日才復歸新會管轄。

解放之後,江門再次被獨立劃分設市。1964年5月,原屬中山管轄的大鰲島東部回歸新會,與已屬新會的大鰲島西部合併成大鰲鎮。1965年7月19日,新會縣劃出東南部上橫公社、西安公社與中山縣斗門公社、乾務公社、白蕉公社合設斗門縣。1977年9月22日,外海公社及荷塘公社的潮連島(今潮連街道)劃歸江門市,結束新會縣域包圍江門市的歷史。1992年10月8日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新會撤縣置市,為省直轄縣級市,由廣東省政府委託江門市代管。1994年3月,禮樂鎮劃歸江門市。

1995年統計顯示,新會縣從東至西相距為46.6公里,從南至北相距為79.55公里,全縣土地總面積1679.22平方公里,與之前相比減少了超過200平方公里。在2000年,新會市下轄18個鎮:會城鎮大澤鎮七堡鎮司前鎮牛灣鎮羅坑鎮小岡鎮雙水鎮崖西鎮崖南鎮沙堆鎮古井鎮三江鎮睦洲鎮大鰲鎮荷塘鎮棠下鎮杜阮鎮

2002年9月,國務院下發通知要求部分地區變更行政區劃。其中廣東省撤銷縣級新會市,設立江門市新會區。新會區轄原縣級新會市的會城鎮、大澤鎮、司前鎮、沙堆鎮、古井鎮、三江鎮、崖門鎮、雙水鎮、羅坑鎮、大鰲鎮、睦洲鎮。區人民政府駐會城鎮。而原縣級新會市的棠下鎮、荷塘鎮、杜阮鎮將劃歸江門市蓬江區管轄。[5]此次廣東省被調整的還有縣級順德市,南海市,三水市,高明市併入佛山市。

另外,新會也調整了自身的行政區劃。2002年崖南鎮,崖西鎮合併成為崖門鎮。2002年小崗鎮併入雙水鎮。2002年牛灣鎮併入羅坑鎮。1992年環城鎮併入會城鎮,2001年七堡鎮併入會城鎮。2005年會城鎮改為街道辦事處,稱會城街道。此行政區劃沿用下來。

2002年起,新會的面積變為1354.71平方公里,與1995年相比減少324.51平方公里,與民國年間相比減少達567.79平方公里。與此相比,江門從狹義僅指竹排頭以西,羊橋市以東,江門河以北,高第里以南的範圍,面積2平方公里的新會縣江門鎮擴展到2002年以後的市轄區面積(包括蓬江,江海,新會)1785.41平方公里,其中不包含新會區亦有430.7平方公里,此430.7平方公里全部由民國原新會縣劃分出來。除1951年設立的江門市區範圍外,江門直接獲得了新會的外海鎮,潮連街道,禮樂鎮,杜阮鎮,棠下鎮,荷塘鎮6個鎮街,並最後管轄新會。

截止至2018年,新會區下轄1個街道(會城街道)和10個鎮(大澤鎮、司前鎮、沙堆鎮、古井鎮、三江鎮、崖門鎮、雙水鎮、羅坑鎮、大鰲鎮、睦洲鎮),新會區人民政府駐會城街道,總面積1354.71平方公里。

新會區人民政府現地址:會城街道同慶路1號(天馬村對面)。而新會市人民政府舊址為會城街道大新路50號,現為新會星匯廣場。[3]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會地處北緯22°5′15″~22°35′01″和東經112°46′55″~113°15′43″之間,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西江、潭江下游。東與中山市、東南與珠海市斗門區毗鄰,南瀕南海,西南與台山市、西與開平市、西北與鶴山市相接,北與蓬江區、江海區相連。地呈三角形,北闊南窄,東西相距48.8千米,南北相距54.5千米。2012年,全區土地面積1354.7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新會地表顯露地層,自老至新主要有寒武系八村群、泥盆系、白堊系、下第三系、第四系全新統,其中以第四系全新統地層分布最廣,出露面積898.19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54.72%。火成岩分布廣泛,多為燕山旋迴的岩漿岩。區內褶皺屬華南褶皺系的一部分,構造不大發育,有新會背斜、杜阮向斜、睦洲向斜。斷層形成發育在寒武系、中泥盆統、白堊紀地層及燕山三、四期岩體中,其中北西300°方向斷裂規模最大,由睦洲、大鰲往東南延至斗門,往西北延至鶴山、四會,長度大於170公里。新會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區境西北、西南部,面積882525畝,占全區總面積的35.84%,有大雁山地、圭峰山地、古兜山地、牛牯嶺山地。其中古兜山主峰獅子頭海拔982米,是全區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區境東南、中南、中西部,顯示海灣沉積特徵,面積107.19萬畝,占全區總面積的43.53%,有海灣沖積平原、三角洲沖積平原、山谷沖積平原。全區水域面積507930畝,占全區總面積的20.63%。

山脈

新會山地主要分布在市境西北、西南部,面積882525畝,占全區總面積的35.84%,有圭峰山、古兜山地、牛牯嶺山。

古兜山:距新會城區62公里,群山連綿百里。建國前,這裡被作為土匪巢,被害者多為華僑、僑眷,建國後,興辦林場、茶場、果園、造林綠化。辟山辦電,耗資1400萬元,共建成水庫11座,水電站17座。主峰獅子頭海撥982米,行政區劃屬古兜水電站指揮部。「指揮部」位於古兜山地西南部,西界台山,東連崖南,是以主峰古兜山為中心的高山區。東南3公里有馬山,高程350米。西北1.5公里有大磅山,高程909米。南距5.5公里有古兜山主峰獅子頭,高程982米。東南距3公里有劉三姝山,高程831米。大磅山東3公里有大園嶺,高程756米。南折3公里有將軍山,高程629米。又4公里至紅婆山西坡,這一帶現築有水庫5個,建電站10座,集雨面積50000畝。山地全部封育次生林,保持保持水土,涵蓄水源。

圭峰山山門

圭峰山:位於新會境內的西北部,峰巒起伏,綿亘數十里,東接江門市區,南與城區(會城)相鄰,西接大澤鎮,北至杜阮鎮。海拔442米。因山形酷似圭璧,故稱「圭峰山」相傳隋唐時,山上多桂樹,又有「桂嶺」之名;其頂方圓如台,亦稱「玉台山」。遠望圭峰,蒼翠欲滴;進入圭峰,綠蔭如蓋,「圭峰疊翠」,已成為新會的新八景之首。1989年,被定為省級首批風景名勝區。1997年,國家林業部批覆圭峰山為國家級「森林公園」面積55.1平方公里。

圭峰山是廣東的十大名山之一,自古便是名儒碩彥的講學之地,高僧羽客的練真之所,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到圭峰遊覽題詩;明代大畫家沈石田曾到此作《玉台圖》;明代著名的理學家陳白沙曾在圭峰山講學;明末兵部尚書黃公輔退官後曾在圭峰山修身養性並聚眾抗清,今在山上仍留有黃公輔墓和紀念他的寺廟;唐代黃巢、明朝黃蕭養兩次農民起義,都曾在圭峰山上安營紮寨,今仍有點將台太師座、練兵場等遺址可尋。

牛牯嶺山地:在縣境東西,主峰牛牯嶺,海拔398米。

水文

新會境內河流屬珠江流域珠江三角洲水系,河道縱橫交錯。過境河流除西江、潭江等大幹流外,還有天沙河、石步河、沙沖河、田金河4條小河。境內河流集雨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雙水下沙河、崖西甜水坑;另外還有天等河、天湖水、田邊沖、古兜沖、古井沖、火筒滘、橫水坑、沙堆沖等8條。主要河流有:

西江:從棠下鎮天河起,至大鰲鎮大鰲尾出境,在百頃頭以下河段又稱磨刀門水道。境內河段長45公里,平均河寬960米,境內流域面積96.1平方公里。

潭江:在牛灣鎮昇平流入市境,出崖門注入黃茅海。境內河段長63.7公里,平均河寬1000米,境內流域面積909.4平方公里。從牛灣鎮昇平至會城鎮溟祖咀河段稱潭江,長37.7公里,平均河寬300米,流域面積587.3平方公里;從城區(會城)溟祖咀至崖門口河段稱銀洲湖,湖面長26公里,平均寬1550米,水域面積54600畝,流域面積322.1平方公里。

氣候

新會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全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熱量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均氣溫為21.8℃。最暖為2015年,年均氣溫23.8℃;最冷為1984年,年均氣溫21.2℃。6月中旬至9月上旬是高溫期,日均溫度27℃以上;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是低溫期,日均溫度15℃以下。歷年平均日溫差6.9℃,秋冬季最大,春夏季最小。年極端最高氣溫38.3℃,發生在2004年7月1日,年極端最低氣溫0.1℃,發生在1963年1月16日。年均降水量1773.8毫米,最多為1965年,年降水量2826.9毫米;最少為1977年,只有1127.9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784.6毫米,最多年為2829.3毫米,最少年為1103.2毫米。4月至9月是雨季,10月至次年3月是旱季,降水量分別占全年降水量的82.75%和17.25%。年均降水量從南向北逐漸減少。新會極少降雪,從宋代有記載以來一共僅有9次,在清朝以後僅有2次,分別是民國18年(1929年)和2016年1月24日。年均日照時數為1731.6小時,占年可照時數的39%。年均太陽輻射總量為110千卡/平方厘米,7月輻射量最大,2月最小。霜期出現於12月至次年2月,其中以1月出現最多,年均無霜期為349天。年均蒸發量為1641.6毫米。常見災害性天氣有早春低溫陰雨、龍舟水、暴雨、颱風和寒露風。[4]

自然資源

土壤資源:新會耕地面積47.62萬畝,按成土母質可分為西江和潭江下游沖積土、花崗岩成土母質、沙質岩成土母質。土壤偏酸,土質肥沃和偏粘,土層深厚,地下水位高。海塗草灘多分布於潭江河道和崖門口外海灘,是農田耕地的後備資源。

礦產資源:經探明具開採價值的礦產主要有:錫、鎢、褐釔鈳礦、獨居石、鋯英石、綠柱石、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等有色金屬和稀土金屬;石英砂、泥炭土、黑泥、白泥、鉀長石、石英石等非金屬礦產。

水資源:地表水資源豐富,年境內徑流總量17.41億立方米,人均占水量2182立方米,平均每畝耕地占水量2282立方米,年過境徑流總量99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補給量為75.77萬立方米/日。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4.6萬千瓦,其中2萬千瓦主要集中在古兜山、牛牯嶺、圭峰山等地區,其餘為潮汐能。

植物資源:蒲葵為特產,五穀果蔬竹木與鄰近市縣大同小異。野生植物有1000多種,按開發利用價值可分為野生木本植物(200多種)、澱粉植物(20多種)、水果植物(20多種)、油料植物(20多種)、藥用植物(335種)、觀賞植物(約60種)6類。屬國家保護樹種有銀杏、水松、水杉等10多種,多產於古兜山。

動物資源:除禽畜等家養動物外,野生動物主要有鳥、獸、蟲、魚4類,其中以魚類水產品為大宗。鳥類有夜鷺、麻雀、野鴨等60多種,獸類有穿山甲、水獺、果子狸等10多種,蟲類有蜂、蝶、蛇等數十種,其中毒蛇種類較多。魚類種類多,分布廣,除鯇、鯪、鯉等淡水魚外,近海沿岸有鯧、魴、銀魚等魚類數十種。此外還有龜、蛙等兩棲類動物;螺、蜆等軟體動物;蝦、蟹等節肢動物;禾蟲等環節動物。[5]

經濟

綜述

新會作為四邑地區一直以來的中心,綜合實力較強。在2002年第二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評比中,居第34位。2019年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亦稱全國百強區)第49位。

據初步核算,全區2018年生產總值677.03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24億元,增長5.3%;第二產業增加值384.28億元,增長10.6%;第三產業增加值248.51億元,增長8.5%。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6.54∶56.76∶36.7,第一、二產業比重輕微下降,第三產業小幅提高。在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增長7.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8.7%,金融業增長4.0%,房地產業增長1.9%。全區人均生產總值77659元,增長12.83%。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6.72億元,增長9.26%。公共財政預算支出81.95億元,增長11.16%。國、地稅總額130.95億元,增長10.01%。 註: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按常住人口計算。

2.表格中的生產總值,總產值絕對數和增加值按當年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口徑計算。

第一產業

2018年,新會區農業總產值72.0億元,增長6.0%。其中農業產值增長17.5%,林業產值增長-29.0%,牧業產值增長1.15%,漁業產值增長0.5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增長12.8%。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43.42萬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36.40萬畝。甘蔗種植面積8614畝,增加1385畝。蔬菜種植面積10.84萬畝,增加5497畝,水果種植面積8.92萬畝,增加2.05萬畝。

全年糧食總產量13.72萬噸。其中水稻產量11.99萬噸。甘蔗產量4.41萬噸,增加622噸。蔬菜產量15.56萬噸,增加7214噸。水果產量14.80萬噸,增加4.27萬噸。

肉類總產量5.71萬噸,減少0.25%。其中豬肉產量2.89萬噸,增長0.1%;禽肉產量2.59萬噸,減少0.15%。水產品產量17.70萬噸,增長1.46%。

第二產業

2018年,新會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22.79億元,增長12.4%。其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135.4億元,增長7.3%;高技術產業增加值4.99億元,增長38.1%;非公有企業增加值311.92億元,增長12.4%;民營企業增加值92.75億元,增長12%;輕工業增加值219.8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68.12%;重工業增加值102.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31.88%。

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1089.41億元,增長13.2%;工業產品銷售率95.16%;出口交貨值174.68億元,增長12.9%;利潤總額90.56億元,增長5.8%;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56.16%,同比增加10.7個百分點;總資產貢獻率31.57%,資本保值增值率114%,流動資產周轉率3.62次/年,成本費用利潤率9.07%,資產負債率57.78%。

全年資質等級以上企業完成建築業增加值9.77億元,增長14.3%。房屋施工面積595.95萬平方米,增長3.3%;房屋竣工面積121.36萬平方米,減少12.72%。

第三產業

2018年,新會區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18億元,增長12.6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70.4億元,增長12.97%;住宿餐飲業零售額23.74億元,增長8.7%。

2018年,新會區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5.23億元,增長17.0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0.54億元,增長1.62%;日用品類27.73億元,增長112.47%;金銀珠寶類0.01億元,增長1.26%;五金、電料類0.16億元,增長106.16%;體育、娛樂用品類0.01億元,減12.0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2.21億元,減5.88%;通訊器材類0.13億元,增28.95%;石油及製品類5.41億元,增加19.93%;汽車類25.51億元,減少5.19%。

2018年,新會區商品銷售總額462.35億元,增長14.26%。其中批發業222.52億元,增長3.91%;零售業213.44億元,增長27.57%。

對外經濟

2018年,新會區全年進出口總額323.8億元,增長1.9%。其中進口111.0億元,增5.2%;出口212.8億元,增0.3%。按貿易方式分,一般貿易出口134.9億元,增長10.2%;加工貿易出口77.1億元,下降11.4%;其他貿易出口0.8億元,減少70.4%。按所有制性質分,民營企業出口87.9億元,增長4.1%;外商投資企業出口124.6億元,下降39.7%。全年合同外資87834萬美元,增長409.7%。實際利用外資12558萬美元,增長37.3%。

金融業

新會農信社成功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交通、光大、中信、興業、中信、滙豐等6家銀行機構落戶,新增1家融資性擔保公司。

2018年末,新會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923.30億元,比年初淨增48.39億元,增長5.53%;貸款545.72億元,比年初淨增11.24億元,增長25.93%。存貸比59.11%,比年初增加4.71個百分點。

商業

新會的商業主要集中在會城街道,而會城的商業區集中於舊城區。舊城區有三個大型商圈,分別是仁壽路大新路步行街-知政路-中心路-朱紫路商圈,華潤萬家(中心南路)商圈,世紀廣場(岡州廣場)商圈。在新城區,有碧桂園(大潤發)商圈,美吉特商圈,萬達商圈。

古兜溫泉

其中,仁壽路大新路步行街-知政路-中心路-朱紫路商圈位於舊城區,由大量的本地商業店鋪組成,一直以來都是新會的商業中心。然而舊城區主要道路狹窄,停車位不足,客觀地減少了人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新會政府在拆除的菱東球場和現有的平山小學足球場的地下建設了大型地下停車場,方便開車人士。

另外,華潤萬家、大潤發、壹加壹等大型購物廣場、連鎖超市先後進駐。舊城區第一個大型綜合型購物中心星匯廣場已經建成並開業;新會第一個超大型商業綜合體的江門美吉特廣場已於2017年開業;而新會萬達廣場也於2018年開業。本地的餐飲、金融保險、電子商務、技術培訓、醫療保健、社區服務、網絡教育、網上文化娛樂等新型服務業蓬勃發展。而多家位於商業綜合體的影院的陸續開業,如新會17.5影城,新會火星湖中影影城,星河電影新會店等,以及新會電影院的翻新改造(現稱大明星新會影城)讓新會告別了沒有與地級市同步播放電影的尷尬歷史。[6]

交通運輸

綜述

新會水陸交通相連,地理條件優越,內河外海相通,匯集了高等級航道、貨運鐵路、城軌、高鐵以及高速公路等現代交通方式。廣珠城軌、深湛鐵路、廣珠鐵路、西部沿海高速,新台高速,江珠高速,以及江中高速等貫通境內,水翼船及豪華汽車直達港澳。

2018年,新會區全年交通基礎設施(不含江門站)完成投資41.7億元,增長17%。年末全區公路通車裡程1506.40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11.19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區有高速公路55.6公里,等級公路1466.43公里,其中一級公路215.58公里,二級公路121.24公里,三級公路506.05公里,四級公路567.96公里;軌道交通里程72公里,其中廣珠城際1.8公里、廣珠鐵路43.5公里、深茂鐵路26.7公里;港口經營泊位114個。

普通公路

普通公路是新會公路網的骨幹,遍布全境,從行政類型來看,大體分為省道,縣道,鄉道,以及城市道路。從等級來看,可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及四級公路。

直至2017年4月,有四條廣東省道S364,S270,S271,S272線在新會境內通過。S364線(十水線)從東向西穿過新會,途徑會城街道,大澤鎮,司前鎮,東端連接江門市江海區禮樂街道,西端連接開平市水口鎮;S270(古港線)金門公路從北向南穿過新會,沿着銀洲湖東岸,途徑會城街道,三江鎮,古井鎮,北端連接江門市蓬江區白沙街道,南端連接珠海市斗門區馬山村;S271線(新蒼線)南門公路全路段於新會境內,走向從南至北,北端起始於會城街道南門立交橋,沿着銀洲湖西岸,途徑會城街道,雙水鎮和崖門鎮,南端終於崖門鎮崖南社區,與西部沿海高速崖南出口,以及省道S365線相接。這三條省道在新會境內交匯,形成一個「Π」字形,即S364線在新會大道與三和大道平交路口以及南門立交橋處分別與S270以及S271線相接。S272線(肇珠線)從北向南穿過新會睦洲鎮,在北端與江門市江海區外海街道相接,在南端與珠海市斗門區蓮溪村相接,並未在新會境內與其餘三條省道相接。

另外,部分在建,部分規劃的的G240國道將會從北向南通過新會,在北端與江門市蓬江區相接,在南端與台山市相接,但廣東段仍未完全確定具體走向,因此在新會境內的走向及長度並未明確,但可以確定的是會經過羅坑鎮與司前鎮。

而新會真正意義上全程按照一級公路標準設計的非城市道路為新中一級公路。另外,上述的四條省道,以及城市快速路,縣道以及多處城市道路均有部分路段以一級公路標準設計,如S270線會城段(三和大道及銀湖大道),新會大道,岡州大道等。

城市快速路

截止至2018年年底,新會境內共有1條城市快速路。該城市快速路為廣佛江快速路新會區間,又名江門大道。廣佛江快速通道新會區間長約85公里,分為三段,分別為主線,南東線與南西線。主線連接五邑路至三江鎮,南東線連接三江鎮至古井鎮,南西線通過銀鷺大橋跨過銀洲湖後向南連接雙水鎮和崖門鎮。現主線五邑路至東甲立交段約5.2公里,東甲立交至三江段(除下穿珠西綜合交通樞紐1.4公里路段外)10.5公里,銀鷺立交至小岡大橋段7.3公里,共21.6公里通車已經開通,其餘路段正在建設中。[8][9]

廣佛江快速通道新會區間全程按照主線雙向6至8車道、輔道雙向4車道的標準建設,全程免費通行。主線設計速度為80公里/小時,全程大部分由高架橋、隧道構成,全程封閉,不設紅綠燈,在沿途設有輔道作為出入口。輔道則按照城市次幹道標準建設,設計時速40公里/小時。該快速通道直接通過會城街道,三江鎮,古井鎮,雙水鎮,崖門鎮5個鎮街,與西部沿海高速,江中高速,新中一級公路,以及在建的中開高速連接。該快速通道將有效地緩解主城區的交通擁堵問題,而且從會城前往三江,雙水的車程從30分鐘縮減到10分鐘,前往崖門,古井從1小時縮減到20分鐘。快速通道同時也是銀洲湖區域港口群的重要疏港通道,有利於會城與銀洲湖兩岸四個鎮的聯繫[10]。

高速公路

截止至2018年年底,新會境內共有4條高速通過,分別為西部沿海高速,新台高速,江珠高速,以及江中高速。西部沿海高速從東向西穿過新會南部,分別經過崖門鎮和古井鎮,設有崖南和金門兩個出口。新台高速從北向南連接新會司前鎮與台山市,起始位於新會司前鎮的新台高速與瀋海高速連接段,在新會境內經過司前鎮與羅坑鎮,設有司前和牛灣兩個出口。江珠高速從北向南穿過新會睦洲鎮,設有睦洲出口。江珠高速從東向西穿過新會會城街道北部,設有龍灣出口,車輛可從該出口進入會城。另外,車輛也可通過在江珠高速禮樂出口進入新樂路,往西行駛約8公里即可進入會城。

未來,新會將會有在建的中開高速,和規劃的銀洲湖高速在境內通過。其中中開高速與深中通道連接,將會從東向西穿過新會中部,並建設銀洲湖特大橋。[11]

公共交通

新會現有的公共交通主要依賴於公交車,所有公交車均由江汽運集團運營。而主要的公交站場為新會汽車總站,及新會城西車站(舊車站)。截止至2016年年底,有22條通往各個圩鎮的公交線路及16條城區內線路,還有若干條線路連接至江門市。2016年1月8日,新會公汽開通了新會第一條快速公交線路K209路,從新會車站開往古井車站。另外,出租車也是市內常見的交通工具,起步價為前兩公里7元,之後每公里多加1.5元。從2015年5月1日起,新會的出租車可與江門的蓬江區,江海區互通。據統計,在新會轄區內登記的出租車共有110輛。舊城區內還有政府發牌的人力三輪車營運,而市區,鄉鎮都有大量無營業牌照的「摩托佬」搭客。

長途客運

新會的所有的長途客車均由新會汽車總站發出。班線覆蓋了湘、桂、閩、贛、豫、瓊、雲等多個省及廣東省內各主要城市,主要營運線路實現長短結合的網絡化戰略布局,基本實現了交通部提出的長途班車直達化,短途班車普及化的要求。

新會汽車總站新站占地面積10.27萬平方米,停車場面積4萬平方米,站前廣場站點面積2.5萬平方米,客運大樓建築基底面積約7430平方米,建築面積1.76萬平方米,在客運大樓左側設有公交車站,發車卡位18個,公交站廣場占地面積7320平方米;客運大樓右側旅客公用停車場,面積7320平方米於2009年1月11日正式投入使用。據統計,總站平均日發班次240班車,日客流量約2600人次。

鐵路

新會有史以來的第一條鐵路為新寧鐵路,由旅美華僑陳宜禧於1904年集資建造,1909年通車,從台山斗山鎮通往新會江門鎮,在新會境內經過江門,會城,大澤,司前及牛灣,於1939年被國民政府下令拆毀。

截止至2018年12月,通過新會的有廣珠城軌,廣珠鐵路(貨運)和深湛鐵路。新會站是深湛鐵路的中途站,和廣珠城軌三個始發終到站之一。乘坐和諧號動車由廣州南站到新會站最快僅需29分鐘,而新會站到廣州南站最快僅需31分鐘。[12]新會站東距新會汽車總站約1公里,乘客可通過新會巴士在新會站和新會汽車總站穿梭並進行換乘。

新會站因為存車、調車的需要,是廣珠城軌支線最大車站。該站採用雙島式站台四股道設計,整體建築包括主站房、無柱雨棚、高架月台、停車場等,站房建築面積約6023平方米,車站月台面積10784.6平方米,全個車站建築總高度為25.8米,鋼造無柱雨棚覆蓋面積為23936.5平方米。

從2018年7月1日起,隨着深茂鐵路的開通,雙水鎮站也投入使用,該站主要服務雙水鎮,羅坑鎮,崖門鎮等地。乘客從新會站和雙水鎮站可以前往廣州,中山,珠海,陽江,茂名,湛江等地。

輪渡

新會河網密集,因此輪渡一直是重要的交通方式。例如,在大鰲特大橋建成之前,所有出入大鰲鎮的車輛和行人都必須搭乘大鰲西渡口的渡輪出入。隨着經濟的發展,橋樑逐漸增多,很多渡口和渡輪都已經關閉,但仍有為數不少的渡口在運營,例如出入睦洲鎮的的石板沙村就必須搭乘渡輪。另外,銀洲湖兩岸仍有很多渡口,方便行人及機動車在兩岸穿梭。

港口

新會港國際貨運碼頭位於西江支流與潭江下游交匯的黃金水道銀洲湖,是江海聯運型港口。新會港交通十分方便,陸路東靠S270省道金門公路、西連S271省道南門公路,南接西部沿海高速,北通佛開高速;水路通過潭江、西江兩大水系分別與珠江三角洲西部和西江流域相連,沿潭江而上可抵台山、開平、恩平等市與粵西地區銜接,經勞龍虎水道或虎跳門水道溯西江而上,直通往肇慶、廣西梧州、貴港等地,航道深入內陸,水上轉駁便捷,陸上集疏條件具備。經崖門口出海航道,可通往沿海各港和世界各地,距香港98海里,距澳門47海里,是珠江水系最優良的出海航道之一,其中65平方公里水域是國家對外開放水域。截止至2014年底,新會港區有經營性泊位97個,其中10000噸級1個,5000噸級9個,3個萬噸級泊位即將建成。新會港有兩大港區,天馬港區於2001年12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對外國籍船舶擴大開放,並定位為專門從事港澳及國際外貿貨物的裝卸、運輸和倉儲等業務的港區。西河口港區是國家二類口岸,專門從事國內沿海及內河散雜貨和內貿集裝箱運輸。

崖門漁港始建於1983年,1995年擴建,建成水域面積17.3萬平方米,漁業碼頭岸線710米,防波堤625米,可抵禦10級以下颱風的侵襲,是新會唯一一個可供海洋捕撈漁船補給和避風的漁港。2015年7月,升級改造後的崖門漁港已成為國家一級漁港,可抵禦12級以下颱風,並可停泊600艘大中型漁船。崖門漁港擁有東防波堤380米,北攔砂防波堤263.2米,港池疏浚28.18萬立方米,港區道路4500平方米(其中新建3730平方米,舊路翻新770平方米),綜合執法辦證中心653.8平方米,燈塔3座,漁港標誌一座,供電路燈一項,消防供水一項,及通訊監控一項。[7]

重要橋樑

江門新會崖門大橋:位於廣東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斗門雷珠至新會古斗段上,起於新會古井鎮金門立交引道,跨越崖門水道至新會市崖門鎮。崖門大橋位於崖門入海口,是跨越崖門水道的特大型雙塔單索麵斜拉橋,是國內此類橋樑中主跨最大的橋樑,在亞洲排名第二。路橋總長約長1696m。崖門大橋為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車速120km/h;通航淨高48m;橋面處設計基準風速53.8m/s;主墩防撞標準按10000t級船舶考慮。

大鰲特大橋:全長1638.24米,聯通睦洲鎮和大鰲鎮,全線採用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技術標準建設,設計行車時速為100公里/小時,路基寬25.5米。大橋於2009年12月開始動工建設,工程總投資約2.79億元,路線總長2.175公里,於2015年1月23日正式通車,結束了大鰲作為沒有橋樑通過的孤島的歷史。

睦洲大橋:睦洲大橋是跨越睦洲水道的一座大型橋樑,橋長702.36米,寬25米,總投資約6612萬元,是新中一級公路的重要部分。睦洲大橋起點位於三江九子沙,終點位於睦洲平交,項目全線採用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技術標準,設計行車時速為100公里/小時。大橋的建成有效緩解了睦洲與三江兩鎮之間一直以來僅靠三牙大橋連接的交通壓力。

銀鷺大橋:銀鷺大橋主橋全長1221米,連接廣東省江門新會會城街道和雙水鎮,是廣佛江快速路新會區間的一處關鍵節點。該大橋東側與廣佛江快速路南東線設銀鷺立交相接,以橋樑形式跨越三和大道、銀洲湖南坦海水道,西側終點在南坦島上,與省道S271線南門公路相接,未來將與廣佛江快速路南西線相接。該項目新建工程全長2.37公里(含主橋及三和大道跨線橋),總投資約總投資約4.35億元,於2018年12月31日通車。[8]

歷史文化

語言

新會方言是漢語方言,屬粵方言四邑片的一種,與廣州話基本相通。區內廣播、電視等領域也通用廣州話。新會方言以會城話為代表,據粗略統計,全區流行會城話的有會城、三江、大澤、雙水、羅坑、古井、沙堆等鎮的大部分地區,人口約56萬。此外,區內部分地區還流行司前話、沙田區話、客家話以及雙水話等方言。

新會方言是以會城話為代表。新會全縣方言除大多數地區和人口講會城話外,還有部分地區講司前話、沙田區話、棠下話、客家話等。

客家話分布在客家人聚居的大澤區的同和、鯽魚山,杜阮區的中和等村,使用人口2766人,占全縣總人口的0.3%。客家人由於南遷新會較晚,長期定居於偏僻山區,較少接受外界影響,較多地保存着自己的風俗習慣和語言風貌。

學派

是由明代著名思想家陳白沙創立的心學思想派別。白沙先生的學說,以自然為宗,以致虛為本,以靜養為方法,以無欲為旨要。他主張「心即理也」,強調心性作用,重視主觀能動性,衝破程朱理學的藩籬,創立一套完整的心學學說,開創明代心學的先河。清初學者黃宗羲說:「有明之學,至白沙始見精微。」白沙先生提倡以明理、澄心、育人為核心的心學,上承蓮溪,下啟陽明,光大儒家,深深影響明、清兩代,長久不衰。他創立的學說,後人稱為「嶺南學派」。

嶺南琴派

南宋行朝曾駐蹕新會,崖門海戰失敗後,流落琴人琴曲。明代大儒陳白沙將南宋時散佚的古琴曲收集整理,輯成《古岡遺譜》,成為嶺南琴派的奠基者。清代新會習琴者眾,最著名的是會城人黃景星,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創立了真正意義的古琴嶺南派,其輯有五十首琴曲的《悟雪山房琴譜》成為嶺南琴派開創的標誌。他與同鄉陳綺石、陳芷薌設立廣東最早的琴社。新會不但出了眾多古琴名家,而且留存了三部稀世琴譜,除了前面說過的《古岡遺譜》和《悟雪山房琴譜》之外,還有一部是現存於新會景堂圖書館的《古岡蔗湖琴譜》。[9]

文化遺產

新會葵藝(國家級)

白沙茅龍筆製作技藝(國家級)

蔡李佛拳(國家級)

陳夢吉民間故事(省級)

崖門海戰流傳故事(省級)

新會陳皮(省級)

新會古典家具製作技藝(省級)

司前木板年畫

大鰲鹹水歌

司前金龍

龍鄉游龍

新會魚燈

雙水山地風箏

古井燒鵝

小岡香

雙水蕉樹龍

大澤賽龍舟

沙堆八音鑼鼓

其中有3個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4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華人華僑

新會是著名僑鄉,是全國華人華僑數目最多的地區之一。據統計,祖籍為新會的華人華僑超過70萬,與新會的居民人口總數接近,因而有人戲稱「海外也有一個新會」。新會人的足跡踏遍全世界,而最主要的移民集中在香港,澳門,東南亞,美國等。

新會僑胞對家鄉的捐助援助極多,對新會的基礎建設,文化環境和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新會華僑中學由多位祖籍新會的香港實業家捐資建成。[14]國家一級圖書館新會景堂圖書館,是由著名愛國華僑馮平山捐資於1925年建造,並由他的後人於1986年捐資擴建。香港華僑,有」唐大姐「之稱的唐珍琰女士捐資建造了新會少年宮。聯通會城與雙水的重要交通要道新會黃克競大橋,是由有「光學大王」之稱的香港著名實業家黃克競捐資建成,等等。

傳媒

1949年12月4日,新會第一家無線廣播電台私營前鋒廣播電台在當時的新會縣江門鎮開播。新會人民廣播電台成立於1992年,電台發射杆設在海拔442米的圭峰山頂,頻率為98.3兆赫,廣播範圍覆蓋珠三角各縣市。

廣播電視

新會本地的有線電視台新會電視台在1984年1月開播,為新會官方之喉舌,收視範圍覆蓋新會各鄉鎮,主要的節目有《新會新聞》、《岡州天地》、《每周說法》、《葵鄉警訊》、《一周新聞回顧》等。一直在香港翡翠台,本港台及廣東電視台珠江頻道進行節目插播。

新會電視台綜合頻道台標 新會電視台綜合頻道台標 2015年7月1日,新會電視台綜合頻道正式開播,成為新會第一個獨立的電視頻道。新會電視台綜合頻道全日播出17小時,從上午7時開始播出,晚上24時結束。拳頭節目為《新會新聞》,《葵鄉生活雜誌》,《一路暢行》,《路況直擊》等。

報刊

新會現有的本土媒體主要為在《新會報》停刊後繼承其主要業務的《新會僑報》。另外城內主流的報刊為廣州日報,羊城晚報,南方都市報,江門日報等。[10]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8年,全區有各類學校(含幼兒園)253所。其中普通中學(含高中、初中、九年一貫制學校)42所,中等職業學校2所,高級技工學校1所,小學65所,幼兒園14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各類學校(含幼兒園)在校學生14.53萬人。其中普通中學(含高中、初中、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校學生4.54萬人,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在校學生8818人,小學在校學生6.65萬人。高考上省大專線以上6021人,高考被各類大中專院校錄取人數6076人。普通高校錄取率97.01%。

新會著名的教育機構大多集中在會城,著名小學有:新會實驗小學,新會平山小學,新會圭峰小學,新會尚雅小學,新會紅衛小學等;著名中學有:新會第一中學(初中部:新會葵城中學),新會華僑中學,新會陳經綸中學,新會東方紅中學,新會創新中學(僅有初中部)等。

科學技術

2018年,新會區全年地方財政科學技術支出4.22億元,比上年增長12.86%。至2018年末全區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66家。申請專利3605件,專利授權2121件。獲國家、省、市各類科技立項項目30項。獲市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9項,其中省級以上2項。申請專利3841件,專利授權2168件。全區年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數6.09萬人,增長5.16%,其中中級職稱以上2.61萬人,增長8.26%。

文化事業

2018年末,新會區有文化事業機構4個,鎮文體服務中心(文化站)11個,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26個。全年舉辦群眾文化活動390場次,營業性演出4場次。鎮級以上公共圖書館12間,公共圖書館藏書68萬冊。全區有線電視用戶21.6萬戶。

新會景堂圖書館位於會城街道仁壽路16號,是廣東省文明圖書館、全國文明圖書館和國家一級圖書館。

醫療衛生

2018年,全區醫療衛生機構298家(登記在冊的所有醫療機構),其中政府設置的醫療衛生機構21家(衛生監督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各1家,二級甲等醫院5家,皮膚醫院、精神病醫院、結核病防治所各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鄉鎮衛生院9家,開發區醫院1家),執業醫師1668人,執業助理371人,護士2531人,其他醫技人員1190人,床位數4246張。

體育事業

新會區成功舉辦2012國際女子沙灘排球精英賽、新會區第十一屆運動會、第十一屆「萬勝杯」龍舟賽、第十七屆「彩艷杯」冬泳賽、第十四屆「千色花杯」迎春足球賽、倫敦奧運會男籃熱身賽等競賽運動。

2018年,全區有綜合性體育場館10個。舉辦群眾性體育活動33項。全年銷售體育彩票10625.66萬元,體育彩票公益金249.59萬元。

地標建築物

新會人耳熟能詳的地標主要集中在會城街道,例如新會21層旋轉餐廳(現岡州大酒店),新會信合大廈,新會體育館,新會大鍋底(北門體育場及新會籃球中心),新會鳳凰酒店,新會景堂圖書館,新會華僑大廈,新會城軌站等等。[11]

風景名勝

綜述

新會著名景點有小鳥天堂、梁啓超故居(梁啓超故居紀念館)、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古兜溫泉旅遊度假村(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玉台寺、紫雲觀、崖門炮台、宋元古戰場、蔡李佛發源地洪聖始祖館、銀湖灣、新會學宮(孔廟)、陳皮村等風景名勝。

著名景點

小鳥天堂是廣東新會聞名中外的生態旅遊景點,天然賞鳥勝地,位於會城以南10公里的天馬村。380多年前,河中一個泥墩、一棵榕樹長期繁衍,形成枝葉覆蓋1萬多平方米,樹上棲鳥千萬隻。1933年,文學大師巴金先生乘船遊覽後寫下優美散文《鳥的天堂》,「小鳥天堂」從此得名。2002年重新規劃擴建,並對動、植物自然生態群落加以悉心保護和優化,形成占地面積40萬平方米,以獨特的鳥類生態風景為主題,集生態旅遊、文化旅遊、健康旅遊、休閒旅遊於一體的園林化多功能大型景區。[15]

圭峰山

圭峰山於1989年被定為廣東省著名風景名勝區、1997年被定為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AAAA級旅遊區,它坐擁青山翠嶺,旅遊資源豐厚奇趣,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體,融高山湖泊森林於一身。

古兜溫泉

古兜溫泉度假村國家AAAA級旅遊區,位於新會崖門鎮,是一個集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娛樂休閒、健身活動、商務會議於一體的旅遊度假勝地。度假邨內建有占地10萬平方米,由唐式、歐式、日式三大溫泉區和服務配套設施組成的溫泉谷;建有面積13萬平方米,水流日夜不息的山泉泳場;還建有8.8萬平方米的高級別墅、7800平方米的國際會議中心,內設有大大小小的會議室和康體中心占地6000平方米,其中2個網球場、2個籃球場和2個羽毛球場均按國家標準建設。

新會八景

至明朝以來,新會就有八景,舊八景為古岡獨松、象山秋月、黃雲樵笛、紫水漁舟、江門晚渡、熊子歸帆、崖門春浪、圭峰瀑布。

在1988年4月19日,新會縣人民政府重新命名了「新會八景」,亦即「新八景」:圭峰疊翠、小鳥天堂、叱石松濤、公坑雀花、象山秋月、葵湖春曉、銀洲塔影、崖門覽勝。[12]

特產

綜述

新會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河網密布,物產豐饒,盛產各種知名農產品和食品,主要特產有新會陳皮、新會葵藝、小岡香、亞佗霉姜、大有涼果、王崗馬蹄、新會冬蟲草、古井燒鵝、崖門甜水蘿蔔、大鰲蓮藕。

新會陳皮

新會陳皮,是新會所產的大紅柑的乾果皮,為新會著名特產。由於它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又是傳統的香料和調味佳品,所以向來享有盛譽。新會陳皮是清廷貢品和珍貴禮品,被稱為廣東三寶「陳皮、老薑、禾稈草」之首,也是「十大廣藥材」其中之一。

新會柑普茶是新會陳皮的衍生品,亦稱新會陳皮普洱茶。

新會陳皮已然是新會的一張城市名片,在2013年新會陳皮村建成後,新會陳皮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通道。陳皮村以「新會陳皮」為核心,致力打造產業、文化、餐飲、養生四大平台。它集陳皮交易、特色餐飲、休閒養生、文化旅遊於一體,是中國首個大型特色農產品商業文化綜合體。首屆新會陳皮博覽會於2013年召開,而在2015年,第三屆中國·新會陳皮文化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新聞發布會,在會上宣布京東集團將會與新會人民政府合作,在新會區打造京東集團華南農村電商2.0首個示範點,助力新會陳皮產業轉型升級和農村電商發展。

新會葵藝

葵扇是最著名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古稱「梭扇」。約始於晉代。新會的蒲葵葉大而不開裂,心蒂圓正,骨格細勻,色澤光潔,體質輕盈,加上工人在扇面繪圖描畫,使葵扇顯得特別高雅實用。

據歷史記載,東晉朝代新會就大規模種植蒲葵和加工葵扇,新會葵藝製品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600多年。據《新會縣誌》記載:1600多年前,上至朝廷大官,下至黎民百姓都愛用新會葵扇取風納涼。葵扇有精粗之別,精製的扇還要進一步修飾和繪畫。制扇剩餘下來的末葉,還可加工成蓑笠、簟席、坐團等多種用具。據《明史》載,在明代葵扇的手工業發展很快,新會葵扇成為暢銷的產品,工藝出色,是奉獻給皇室的貢品。早在明朝萬曆年間,新會葵扇已遠銷全國各地。

新會葵扇在近代達到銷售的頂峰,據記載,新會葵扇光緒十八年(1892年)銷售到俄、英、美、法、古巴、哥倫比亞,秘魯、智利等24個國家和地區。清末民初,新會葵扇的銷售量每年達1.2億柄。1915年,新會竹擇葵扇獲得1915年首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牌獎。[16]

在風扇和空調出現後,葵扇不再是必須品,開始了向工藝品和收藏品的轉型。1974年,新會縣葵類工藝廠成功將中斷了35年的竹籜畫扇工藝重新挖掘出來,推出了新產品。1978年,新會的繡花織扇獲省優質產品稱號,三脊火畫玻璃扇被輕工部評為工藝美術優質產品。1987年,還派代表參加法國民間藝術博覽會,作現場火畫扇製作表演。新會火畫扇始創於清代同治末年,與江蘇的檀香扇、四川的竹絲扇和浙江的綾絹扇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扇。

新會葵扇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新會人民政府在新會當地的部分學校開設了「葵藝班」,向年輕一代傳承這古老技藝。新會希望能將葵藝傳承下去,結合現代工藝,將葵扇向精品化發展,提升葵扇的收藏價值,並開發出葵燈等高價值的工藝品。[13]

名人

新會人傑地靈,而且是廣東歷史上文風最鼎盛的地區之一,千百年來誕生了很多名人偉人,且分布於各行各業。正因如此,享有「東莞拳頭新會筆」之美譽。另外,由於新會是眾多海外華人華僑,及港澳僑胞的故鄉,祖籍新會的名人也是不計其數。

出生於新會的名人

梁啓超(1873-1929),會城茶坑村嘉亨里人,中國近現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和學術巨子。清末戊戌變法運動領導人之一,與其師康有為齊名,世稱「康梁」。

陳白沙(1428-1500),又名陳獻章,會城都會村人,後移居白沙鄉小廬山下,世稱「白沙先生」。陳白沙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

陳垣(1880-1971),棠下石頭村人,近代著名國學大師,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家。被毛澤東稱為「國寶」。

陳少白(1869-1934),外海南華里人,近代著名革命家,參與辛亥革命,是孫中山的得力助手。曾任總統府顧問,大本營參議,及國立中華國民銀行監督。《中國日報》創辦人。[17]

林鏘雲(1894-1970),羅坑下沙村大來里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抗日戰爭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珠江縱隊司令員,廣東省總工會主席,及廣東省副省長。

陳享(1806-1875),崖西京梅村人,近代著名武術家,為蔡李佛拳創始人,而蔡李佛拳為南拳的代表之一。陳享曾協助林則徐訓練義勇水師,在鴉片戰爭中率領眾弟子投入廣州虎門水師衙門,英勇抗擊外來侵略。

張其光(1831-1895),雙水豪山村人,晚清名將,曾任福寧鎮總兵,光緒七年實授浙江提督。在中法戰爭中張其光力任守御,盡力籌措,添築龍灣炮台。

鄭績(1813-1874),雙水橋美村人,清朝畫家,著有《論畫》2卷、《夢幻居畫學簡明》、《夢香園剩草》等。他同治年間畫的《山水人物圖》、《晚汀漁竿圖》藏於新會博物館。

陳夢吉(1820-1888),會城滻灣街人,為清末廣東民間第一狀師,被稱為四大訟師之首,是方唐鏡的宿敵。被稱為「扭計祖宗」,「橋王之王」。其事跡被編成陳夢吉故事,廣為流傳,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

方唐鏡(1845-1900),外海潮蓮人,為清末廣東民間著名狀師,四大訟師之一,是陳夢吉的宿敵。被稱為「扭計之王」。

馮平山(1860-1931),會城滻灣街高第里人,香港近代著名實業家,銀行家,慈善家。新會景堂圖書館以他的名字命名。

李錦裳(1862-1922),七堡涌瀝村人,香港著名實業家,是李錦記的創始人。

高竹(1659-1733),沙堆那伏鄉南霞里人,清朝醫學家,皇帝御醫,第一代中國天主教徒。

祖籍新會的名人

梁思成(1901-1972),祖籍會城茶坑,梁啓超長子,林徽因為其第一任妻子。他是中國近現代建築歷史學泰斗,是傑出的建築家,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他還主持了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築設計。

梁思永(1904-1954),祖籍會城茶坑,梁啓超次子,為近代田野考古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近代考古學和近代考古教育開拓者。中央研究院院士。

梁思禮(1924-2016),祖籍會城茶坑,梁啓超八子。現代著名導彈和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國際宇宙飛航聯合會副主席,和中國航天部總工程師。

伍廷芳(1842-1922),祖籍會城官來橋,是中國近代著名外交家,法學家及政治家。早年擔任香港太平紳士,然後兩次被清政府任命駐美、墨、日、秘、古等國公使。辛亥革命後,先後擔任南京臨時政府司法總長,軍政府外交部長,中華民國政府外交總長,財政總長,廣東省長,代總統等職。

林國祥(1851-1908),祖籍大澤北洋鄉,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檳城,清朝水師名將,鄧世昌曾經是他的船上的大副。他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的豐島海戰和威海衛海戰,指揮廣乙艦和濟遠艦參與戰鬥,贏得「敢戰」之名。之後還跟隨廣東水師提督李准巡航東沙群島和西沙群島,宣示中國對南海的主權。李准還命名一個島嶼為「新會島」,以表彰林國祥。可惜由於當時的巡海圖已不知去向,「新會島」也不知具體方位。

崔世安(1957-),祖籍雙水崔家亨村,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現任行政長官,曾任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

張抗抗(1950-),祖籍杜阮長喬,中國現代女作家,已發表小說、散文作品共500餘萬字。曾任中國作協副主席及國務院參事。

夏雨(1943-),祖籍杜阮杜臂鄉,原名黃成,香港演員。

狄龍(1946-),祖籍雙水上凌,原名譚富榮,香港演員。

譚詠麟(1950-),祖籍雙水上凌,足球名宿譚江柏之子,大中華地區歌壇巨星及演員,被稱為「校長」,1980年代與張國榮上演「譚張爭霸」。

歐陽震華(1960-),祖籍杜阮篁莊,香港電視劇演員。

劉德華(1961-),祖籍荷塘雷步,大中華地區樂壇和影壇巨星,在大中華地區有着極其廣泛的影響力。被稱為「華仔」,為香港」四大天王「之首。

李克勤(1967-),祖籍崖西三村,香港歌手,是香港中生代男歌手的領軍人物。也是一位演員和節目主持人。

容祖兒(1980-),祖籍荷塘良村,香港女歌手,為2000年以來香港最具影響力的女歌手,粵語樂壇天后。[14]

城市榮譽

新會是國家園林城市,獲評中國最具影響力旅遊名城。新會還是文化藝術之鄉和中國曲藝之鄉。

先後榮獲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等稱號。2009年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2006年,新會柑和新會陳皮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5年,新會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新會陳皮村也成為「國家特色景觀旅遊名村」。新會被中國藥文化研究會授予「中國藥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稱號,以及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中國陳皮茶之鄉」稱號。

2018年,「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2019年,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第62位、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全國百強區。

2020年,中國縣域消費百強榜排名62[26]、入選中國縣域全生態百優榜[27]、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新會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的排名情況[1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