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苏味道(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属河北栾城县)人。九岁能 文,少有才华,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20岁中进士,早年为咸阳尉,因吏部侍郎裴行俭赏识,随裴行俭两征突厥,为书记。圣历初官居相位。先后三度为相达七年之久,深得武则天赏识。后因亲附张易之兄弟,中宗时贬为眉州刺史。不久又复迁益州(今成都)大都督府长史,未行而卒,终年58岁。   

苏味道
苏味道
原文名 weidaosu
出生 648年
中国赵州栾城
逝世 705年
国籍 中国
职业 大臣,文学家
知名作品 《苏味道集》
《正月十五日夜》

苏味道[1]谙练台阁故事,善章奏。由于武则天时期复杂的政治环境,而常常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处事模棱两可,世号“苏模棱”。青年时与[[李峤] ]、[[崔融] ]、[[杜审言] ]合称初唐文章四友。他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著有《苏味道集》已佚所作诗今存十六首,载《全唐诗》。(以上介绍见链接)[2]

模稜宰相馬屁精 蘇味道

唐朝初年「文章四友」之一的蘇味道,人如其名,很有「馬屁」的味道。

蘇味道(六四八~七○五),自幼聰穎異常,機敏過人,九歲時就會賦詩作文,二十歲考上進士,才名益盛,當時皇太子李弘的岳父裴居道晉升左金吾將軍,要找人寫一份謝恩表,最後找到蘇味道,他才思敏捷,文采華麗,一揮即就,看得人莫不撫掌稱歎,一時譽為才子,與李嶠崔融杜審言,號稱「文章四友」。

當時武則天當政,信重狄仁傑司馬光撰《資治通鑑》記載:「太后嘗問仁傑:『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誰可者?』仁傑對曰:『文學蘊藉,則蘇味道、李嶠固其選矣!』」可見狄仁傑對蘇味道的詞藻才華,相當器重,所以當面推薦。從此蘇味道就一路晉升,擢居高位,當上宰相,三上三下,達八年之久,可謂位極人臣,名揚四海。

他以文章見稱,詩名尤著,一首〈正月十五夜〉,用詞典雅,敘景自然,不但當時膾炙人口,而且垂之千古:「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這首詩一方面歌頌了當年元宵夜的盛況,一方面流露了作者的才華,短短四十字,涵蓋了天上人間、官民同樂的景象。

蘇味道的五言詩留傳下來的僅有十六首,相信當年他一定還寫了許多,只是失傳,在他那十六首五言詩中,有兩大特色;一是首創「詠物詩」,如詠石、詠霜、詠井、詠虹、詠霧,使得後來詩人多相仿效,如蘇軾詠〈雪浪石〉、陸游詠〈昆山石〉、杜牧詠〈石〉、白居易詠〈太湖石〉等;第二項特色就是應制的「奉承詩」,句裡詞間,充滿了阿諛頌揚的意味。

這位宰相詩人不但詩文獻媚,行動也極盡拍馬之功,甚是討好武則天。《資治通鑑》也記載到:「三月,大雪,蘇味道以為瑞,帥百官入賀。殿中侍御史王求禮止之曰:『三月雪為瑞雪,臘月雷為瑞雷乎?』味道不從,既入,求禮獨不賀,進言曰:『今陽和布氣,草木發榮,而寒雪為災,豈得誣以為瑞?賀者皆諂諛之士也。』太后為之罷朝」;後來不久,民間「又有獻三足牛者,宰相復賀。」這位宰相真會拍馬屁,一點小事,就率百官向武皇道賀,難怪會被別人看不起。

蘇味道身為宰相,又有才華,照講應該是備受官民愛戴才是,然而正好相反,原因是他除了拍馬屁討好上意,還會打太極拳,史載:「味道拜相,人問曰:『天下事殷,公何以燮和?』味道無言,但以手摸床稜耳。故曰:『摸稜宰相』。」

蘇味道之被稱為「摸稜宰相」,另有一說是因他常言:「決事不宜明白,誤則有悔,但模稜持兩端,可也。」意思是說遇到事情,不加可否,勿作決策,模稜兩可,不得罪人,所以又被稱為「摸稜手」。這「摸稜」與「模稜」通用,《明史‧余珊傳》云:「模稜兩可,是蓋大奸似忠,大詐似信。」在武則天年代,酷吏橫行,官員人人自危,蘇味道採取模稜兩可的原則為相,凡事揣摩上意,圖個安全,才保全了生命,活到五十八歲病逝,也算是壽終正寢了。

他做人為官令人不齒,吟詩又喜歡歌頌武后,不過,他的文學造詣確是不錯,詔書批判,冠冕堂皇;詩中用典,深奧壯麗,不愧為一代文豪,試看:「敏學推多藝,高談屬辯才」;「味同甘露灑,香似逆風來」;「飛雨欲迎旬,浮雲巳送春」;「帶日浮寒影,乘風進晚威」,都是典雅曠達的句子。[3]


目录

趣闻轶事

 

苏味道少年时便和同乡李峤以文辞著名,时称“苏李”。高宗乾封年间举进士,转任咸阳尉。   

吏部侍郎裴行俭爱其人华,愉逢征计空厥,引荐为管记,行书令及表启之事。中宗妃之父裴避道重任左金吾怀将军时,访才子作谢表,托于苏味道。苏挥笔而成,辞理精密,一时盛传于世。   

武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入朝为凤阁舍人、检样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延圣元年(公元695年)与张锡坐法下狱,张锡从容自如,而苏味道则席地而坐,很少进食,惴惴不安。武后闻知,将张锡流放岭南,将苏味道降职为集州刺史,后复召为天官侍郎,圣历初(公元698年)复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因改葬其父侵毁乡人墓田,役使过度,被弹劾,贬为坊州刺史,又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后因党附张易之,受牵连,贬为眉州长史,又迁益州长史,卒于上任道中,赠冀州刺史。   

苏味道入阁擅长章奏。但为相数年以阿谀圆滑而自营,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手”,成语“模棱两可”亦源出于此。 (以上内容见链接)[4]

子嗣后裔

苏味道卒后葬栾城西北9公里,即今之栾城苏邱村。苏味道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三、老四都“子承父业”做了官,只有老二与众不同。这个老二叫做苏份,苏味道死后,苏份就在眉山县(现在的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娶妻生子,“自是眉州始有苏氏”。   

苏份的第九代子孙里出了个苏洵,苏洵的二儿子叫苏轼,三儿子叫苏辙(苏洵的长女是八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苏”。   

对于祖籍栾城,“三苏”一直念念不忘,他们在文章诗词书画上经常署名为“赵郡苏洵”、“赵郡苏轼”等;苏辙被朝廷授予“栾城县开国伯”,他的作品集叫《栾城集》;苏东坡的墓志铭上写道“苏自栾城,西宅于眉”。   

今天,在四川山三苏祠启贤堂内,还供奉着眉山苏氏始祖——唐凤阁鸾台平章事苏味道的画像。 (以上内容见链接)[5]

代表作品

《正月十五日夜》

《咏虹》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初春行宫侍宴应制(得天字)》

《单于川对雨二首》

《咏雾》

《咏霜》

《咏井》

《咏石》

《奉和受图温洛应制》

《赠封御史入台》

《始背洛城秋郊瞩目奉怀台中诸侍御》

《九江口南济北接蕲春南与浔阳岸》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使岭南闻崔马二御史并拜台郎》

影片

行草書蘇味道詩歌-天晴上初日,春水送孤舟。山遠疑無樹,潮平似不流。 岸花開且落,江鳥沒還浮。羈望傷千里,長歌遣四愁-吳啟禎書法教室教學 作者: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
【荣耀诗会】王安石 《元日》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 作者:王者荣耀



参考资料

  1. [3]古诗文翻译网
  2. [4]古诗文网
  3. [5]【人間詩話】 模稜宰相馬屁精 蘇味道(作者:吳東權)
  4. [6]古诗文网
  5. [7]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