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律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律詩是唐代及其以後流行的一種詩歌體裁。律詩總共會有八句,七言律詩共有56字,五言律詩則有40字。其格律十分嚴格,按每句字數,可分為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五言律詩一句有五個字,七言律詩一句則有七個字;按篇幅長短,可分為一般「律詩」和「排律」(或稱為長律)。除了五言律詩及七言律詩外,還存在一種特別的律詩,稱為小律、三韻律詩,或三韻小律[1]

律詩在押韻方面上,第二、四、六、八句須押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三、五、七句不可押韻。

歷史

南北朝文學作品注重對偶和平仄,對律詩的發展影響深遠。南齊永明之世,周顒和沈約創四聲八病之說。影響所及,當時詩人作詩講究聲律,世稱「永明體」,這是由古體詩演變到近體詩的重要橋樑。

唐代以前的古體(或稱古風)律詩,其長度不限。唐初時期,上官儀提倡「六對」、「八對」之說,將前人對偶之法加以總結歸納,對律詩的發展頗有影響。初唐四傑所作律詩甚多,促進了律詩的發展。沈佺期宋之問在前人實踐的基礎上,加以琢磨、去粗取精,把律詩的格式固定下來。

杜甫是第一位大量創作七言律詩詩人[2]

律詩範例如下:

「 泬寥空色遠,芸黃淒序變。涸浦落遵鴻,長飆送巢燕。千秋流夕景,萬籟含宵喚峻雉聆金柝,層台切銀箭。

」 —— 上官儀, 《奉和潁川公秋夜》上官體

有一類律詩僅六句,稱小律或三韻律詩;小律對偶要求較寬,或一二兩聯,或二三兩聯,或僅二聯要求上下句對偶。

「 夜半衾稠冷,孤眠懶未能。

籠香銷盡火,巾淚滴成冰。

為惜影相伴,通宵不滅燈。

」 —— 白居易, 《寒閨夜》

格式

句式方面:律詩句子長短全首一致;不是五言,就是七言。「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能重複。

對仗方面:律詩每首必有對仗,且位置也有規定,全詩八句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必須對仗工整,詞性相同,其他二聯則不拘。排律除首尾兩聯外,一律用對仗。

對偶方面:對偶就是把同類的概念或對立的概念並列起來。對偶的一般規則為: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

音律方面:律詩每首平仄都有規定,講求「粘對」和平仄諧協;所有對句(偶數句)入韻;除首句外的出句(奇數句)均不入韻;首句可入韻,亦可不入韻。

用韻方面:律詩一般多押平聲韻(仄韻律詩應被看作是一種接近於古體詩的近體詩),不可換韻,一韻到底,雙數句或偶句末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金朝元朝以來通行「平水詩韻」,用韻限於一韻部。長律則可以換韻,往往在題目上標明韻數。所有對句(偶數句)入韻,除去首句以外的出句(奇數句)均不入韻,比較特殊地首句入韻不入韻皆可。以首句入韻為正例。

視頻

律詩 相關視頻

歷史上最難以超越的一首律詩,被稱為「古今七律第一」!
第十講 關於律詩的常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