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机厂 (国定古迹)
台北机厂 (国定古迹) ![]() |
---|
![]() |
基本资料 |
类别 国定古迹 落成 1935年10月30日 公告 2015年4月 别称 北厂 地理位置 台北市信义区市民大道五段48号 主管机关 文化部、国家铁道博物馆筹备处 |
台北机厂(别称北厂)源于1935年落成的“台北铁道工场”,原为台铁主要的车辆维修与改装基地。战后为台湾铁路管理局机务处下辖机构,并于2013年1月迁至位于桃园市的富冈车辆基地,旧址则在关心铁道文化保存的人士奔走下全区保留。2019年8月文化部成立“国家铁道博物馆筹备处”,专责推动行政法人国家铁道博物馆软硬建置整体规划等筹备工作,未来此法人机构由文化部与交通部共同监督。[1]
目录
价值与意义
国定古迹台北机厂于1935年10月30日落成,为台湾现存历史最悠久且规模完整的铁道车辆修复工厂,在建筑历史、修护技术、劳工文化、交通发展等方面都深具产业价值及历史意义。台北机厂2012年底迁移至桃园富冈基地后即停止运作闲置,2015年4月公告为国定古迹。
地理位置
厂区历史
- 据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出品之《北厂80-见证台湾铁道工业的黄金年代》所述,早在1885年刘铭传选择大稻埕作为铁路开工的起点时,他也在此兴建了“台湾机器局”,地点就位于今台北市北门塔城街附近,主要业务为制造兵器和铁路机器,兼铸造货币、修理船舶等。
- 日本统治台湾之后,接收清军撤退时尚未破坏之铁路相关机具,1895年10月并将机器局改称为“临时台北兵器修理所”,作为炮兵工厂使用。
- 1899年“台湾总督府铁道部”成立,计画全面兴建台湾西部纵贯铁路,并借用炮兵工厂部份空间作为“车辆工厂”,之后又改称为“台北工场”,此即为“台北机厂”之前身。
- 随著铁路兴筑进程延伸至全省,以及急速成长的铁路运输量,腹地有限的台北工场,已无法满足日渐增加的铁路维修需求,考量机厂占地面积大,而且不能与铁路站体设施距离太远,因此便选择了位于台北华山车站与松山车站间铁路线上的兴雅庄(今信义区),作为新厂的设置地点。
- 而为了有别于旧厂,新厂也暂时命名为“新台北铁道工场”。
- 1931年,台北工场的新建工程终于动工,厂房配置由日本铁道工程师速水和彦所规划设计,其规模之浩大,当时号称是东亚最大的铁路机厂迁建计画。
- 兴建工程期长达4年,至1935年完工,全厂总面积为193,912平方公尺,厂房面积达57,200平方公尺,完工启用之后定名为“台北铁道工场”,也成为全台湾最具规模的铁路车辆维修后勤中心。
- 战后,该厂区成为台湾铁路管理局首要车辆基地,直至交接任务与富冈基地前。
主要业务
厂区景观
组织编制
铁路运转
- 在纵贯线台北=松山区间地面四线时期,其最南侧一线为华山站管理之站外侧线,并被称为台北机厂侧线;华山站主要站外专用侧线都是由此线分出。
- 在厂区外围设有员工车站(无正式站名,内部称呼台北机厂前),平常工作日有两班通勤电联车供员工上下班搭乘[4];离开机厂的列车也需在此等候调度;往松山站方向则进入地下段路线,可经由路线出土段至松山站,由松山行车室管制发车。
- 在2010年代初期,厂区路线为纵贯线汐科(不含)=板桥地下化区间中唯一地面轨道区间,并于至台北站方向设有折返线,以供列车折返进入厂区(由于设有此一折返线,一列推拉式自强号列车维修或改装需分二至三次完成)
- 2012年1月31日,台北机厂与松山车站间的连络线(机厂侧线)正式停用并拆除。
大众交通
- 过往台北联营公车在八德路上设有“铁路机厂”站牌。在京华城兴建后,市民大道上新设站位被命名为“京华城”;“铁路机厂”站位在京华城前门,“京华城站”位在京华城后门与厂区前门。
- 站牌英文名称依台铁命名应为Taipei Railway Workshop,但台北联营公车业者英译为Taipei Railway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Plant,台北捷运公司则译为Taipei Mold Loft of Taiwan Railway。
- 后来,行经铁路机厂站位的所有路线陆续将站名更新为“京华城”,不同的英译站名才消失[5]。台北捷运公司在更新地图时也予以更正。
- 由于机厂出土段路线已确定于2011年6月前须交与台湾高速铁路作“台北─松山”地下段南隧道形成平面交叉,故厂区须准时终止运作迁出。最初,相关单位计画将厂区业务迁至台中市大肚区大肚调车场,后亦曾计画将之转移至甫新建完工之七堵调车场或池上车站附近,不过如此计画均未被付诸实行。
- 厂区业务原被规划分割为三个部份,并分别迁至富冈车站附近(包含北湖车站计画,2009年3月31日动工)、苏澳新站附近以及潮州调车场;厂区原址则计画开发为商业中心、商务旅馆和住宅区。
- 2011年8月,所有待三级检修(全检)车辆的阶段性检修作业完成,部份设备也已移至富冈基地。
- 2012年1月31日,台北机厂与松山车站间之连络线(机厂侧线)正式停用并拆除,机厂员工上下班通勤列车及台北市区仅存地面月台宣告走入历史。
- 在过渡期间,列车车辆的三级检修(全检)作业,暂改所属机务段负责;机厂仅负责引擎、马达等由列车卸下之大型组件维修工作(由铁路运送至七堵调车场后,再放上卡车经公路运送)。
- 2012年6月,完成迁出并终止运作。但是,随著2008年9月21日台北市台铁路线完全地下化,加上厂区拥有之历史文化价值,已有要求大规模保留之倡议。[6]
古迹保存
- 2011年5月18日,台北市议员简余晏、李庆锋及立法委员王幸男前往台北机厂会勘,提出台北机厂完整保存之诉求,并认为台北市政府仅将机厂澡堂列入古迹乃“本末倒置”之举。不要只盖豪宅!余晏请市府留下1935年的工业时代指标建筑铁道台铁台北机厂!留下历史吧|accessdate=2017-03-10}}</ref> 文化资产专家及相关学者呼吁当局务必保留整座厂区。
- 2014年1月13日,在立法委员郑丽君提案要求下,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召开“台北机厂之保存与再发展”公听会[7];9月3日,台北市市长参选人柯文哲在立法委员管碧玲邀请下参访台北机厂,由铁道文化协会代表古庭维与管碧玲国会办公室副主任陈林颂偕同导览;会后,柯文哲表示“台北机厂应全区保存、整体规划、分期投资、开发不得破坏历史纹理”。
- 2014年9月24日,管碧玲在立法院第8届第6会期交通委员会第2次全体委员会议提案并经全体表决无异议通过,要求交通部于一周内发函文化部提出台北机厂全区指定为国定古迹,与将制造于1889年的蒸汽动力锤等机器登录为国宝与重要古物。
车辆列管
柴油机车
- [[台铁S200型柴电机车]:2辆(S206、S212):目前被收藏于机厂的钣金工厂内,将作为未来铁道博物馆之馆藏车辆。
- 台铁S400型柴电机车1辆(S402):目前被收藏于机厂的钣金工厂内,将作为未来铁道博物馆之馆藏车辆。
- 台铁DL1000型调动机2辆(DL1024、DL1042):2019年向台铁购入,将作为未来铁道博物馆厂内保存车辆的调动机。
柴油客车
- 台铁DR2100型柴油车1辆(DR2102):报废后曾长期停放于台东机务分段留置线,2018年转赠文化部并回送至七堵机务段,以吊挂运往台北机厂。
- 台铁DR2200型柴油车1辆(DR2203):报废后曾长期停放于台东机务分段留置线,2018年转赠文化部并回送至七堵机务段,以吊挂运往台北机厂。
- 台铁DR2300型柴油车1辆(DR2303):报废后曾长期停放于台东机务分段留置线,2018年转赠文化部并回送至七堵机务段,以吊挂运往台北机厂。
- 台铁DR2400型柴油车1辆(DR2404):报废后曾长期停放于台东机务分段留置线,2018年转赠文化部并回送至七堵机务段,以吊挂运往台北机厂。
电联车
- 台铁EMU100型电联车:厂区合计共39辆,文化部选择车况较佳的ED104作为初步展示。
- 日本国铁583系电力动车组|国铁583系电联车2辆(MOHANE582-106、MOHANE583-106):2017年由日本铁道博物馆捐赠。
客车
- 35SP32850型莒光号客车1辆(SP32865):此车为初代日本原装莒光号客车。
- 35SP32600型莒光号客车1辆(SP32616):此车为首批国产莒光号客车。
- 35SP32750型莒光号1辆(35SP32773):此辆车前身为DC32751号观光号餐车,1990年停止餐车业务后改为莒光号车厢继续使用至2018年9月中旬报废为止,报废后由文化部购入后纳入馆藏车辆之一。
货车
- 25C10000型代用行李车1辆(25C10024):本是2005年由文建会向台铁购入陈列于台中20号仓库,因台中铁路高架化台铁欲收回土地将其移至台北机厂保存。
- BV.15000型守车1辆(BV.15092):第一款台北机厂自制外销泰国的守车。
外部连结
视频
参考文献
- ↑ 园区介绍,台北机场铁道博物馆园区
- ↑ 厂区建筑介绍台北机厂铁道博物馆园区预定地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台北机厂办事细则
- ↑ 本线直通的北厂员工专列最后为上午2506B-2511A次,及下午2720B-2539A次,之后改为单组EMU100或三组EMU300担任
- ↑ 铁路机厂站位的站牌,最后更名为“京华城”的是台北客运营运的台北联营公车667线。不过,在旧款木制旗杆式站牌尚未全数更换前,仍有旧路线图使用此名。
- ↑ 洪致文⊙铁道时光‧气象时间:用文化创意保存台北机厂
- ↑ 文化部 - 最新公告:“台北机厂之保存与再发展”公听会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6-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