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塞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理查德·塞勒 Richard Thaler | |
---|---|
出生 |
美國新澤西州東奧蘭治市(East Orange, New Jersey) | 1945年9月12日
国籍 | 美國 |
母校 |
羅徹斯特大學(文學碩士,哲學博士) 凱斯西儲大學(文學士) |
职业 | 經濟學家 |
机构 |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1995-) 康奈爾大學管理研究院(1978-1995) 羅徹斯特大學管理研究院(1974-1978) |
知名于 | 行為經濟學 |
研究领域 | 行為金融學 |
奖项 | 諾貝爾經濟學獎(2017年) |
理查德·H·塞勒(英语:Richard H. Thaler;1945年9月12日-),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东奥兰治,是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布思商业学院拉尔夫和多萝西凯勒杰出服务教授。他是行为金融学的最知名的理论家之一。由於他在行為經濟學的卓越貢獻[1],因此獲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2]。
目录
主要研究:愚蠢的人類 及 其非理性經濟行為[3][4]
什麼是行為經濟學?網際網路上有個老梗,網友們喜歡用第三人稱形容自己為“愚蠢的人類”,理查德·塞勒的行為經濟學就是在研究“愚蠢的人類”和他們的非理性經濟行為。
- 2017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理論到底在說什麼?點出了人類做決定時的盲點 —「害怕失去,所以寧願一開始就不得到」的心理,成為我們做出「不理性」決定的原因。
損失厭惡:寧願得不到,也不願失去
舉一些例:
- 假設你今天早上出門上班時的「心情滿意值」是100,忽然,你撿到一個大皮夾子,裡面有100元錢,「心情滿意值」迅速上升50%,達到 150。可是樂極生悲,你遲到了,扣工資100元,「心情滿意值下降 50%,變成 75。一得一失,錢沒有任何變化,但「心情滿意值」卻從100變成75。
- 有人會說,這個計算有問題,為什麼「心情滿意值」不是加減某一個值呢?如果那樣算,「得而復失」就沒有任何變化了。
- 同樣是撿到100元,一個百萬富翁和一個乞丐的感覺完全不同,我們擁有的東西是我們價值判斷的起點。
- 我們拿1萬元炒股,虧損10%,再盈利10%,就變成了9900(反過來也是一樣),憑空少了100 元。
所以「心情滿意值」的變化不是加減某一個值,而是乘除一個比例。上面的例子證明了「投資決策心理」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 —「損失厭惡」:得到一樣東西的快樂,通常小於失去一樣東西的痛苦,所以我們不喜歡冒險,寧願放棄得到的快樂去維持現狀,也不願承受失去的痛苦。
「損失厭惡」的前提是「擁有一樣東西之後害怕失去的感覺」,它暗含著一個假設,你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的價值判斷,常常是非理性的。 理查德·塞勒的「禀賦效應」,就證明了這個假設。
禀賦效應
再次舉一些例:
- 假如你同時有兩份工作機會,別的條件都一樣,唯一的不同是一份工作薪水高1000 元,另一份每年多五天年假。你覺得兩份工作都可以接受,用經濟學術語來說,1000元薪水和5天年假的效用相等。
- 其中一家先打電話通知你,你欣然接受,開始憧憬跳槽後的生活。過了一會兒,另一家也打電話給你。此時,你十有八九會拒絕。
- 雖然幾分鐘前,你還覺得兩者沒有區別,但當你接受了第一份工作後,你已經擁有的1000元薪水的效用就增加了,大於你沒有得到的5天年假。
理查德·塞勒說,這就是「禀賦效應」:當你擁有一樣東西之後,你對這樣東西的評價會高於你沒有擁有它時。 「禀賦效應」是「損失厭惡」心理造成的,因為「失去這千元薪水」的痛苦,大於「得到千元」(等同於五天年假)的開心。「禀賦效應」會讓我們做出不理性的選擇。
2倍獲得的快樂才能抵消損失的痛苦!
理查德·塞勒在說明「禀賦效應」時,做過一個的實驗。
- 他將學生分成三組:第一組的任務是賣掉一個咖啡杯,第二組的任務是向賣家買咖啡杯,第三組的可自由選擇,擁有一個杯子或得到同價值的一筆錢,然後讓三組人分別給咖啡杯標價。
- 結果是:第二組買家的估價是2.87美元,和第三組可自由選擇的學生估價3.12美元,非常接近。而賣家估價為7.12美元,高出一倍。再一次證明了「擁有什麼,就高估什麼」的「禀賦效應」。
理查德·塞勒等經濟學家的很多實驗中,都出現過大約 2:1 的比例,於是得出「禀賦效應」的「損失厭惡係數」— 2倍獲得的快樂才能抵消相同損失的痛苦。
為什麼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以下是理查德·塞勒的解釋:
- 錢是用來花出去的,商家清楚,商品是用來賣掉的,所以不會產生「禀賦效應」。當你對錢產生擁有感時,你就不能理性地面對「花錢」這件事。所以
錢這個東西,一旦停止流動,就會迅速貶值。所以這個世界往往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電影《大空頭》(The Big Short)
塞勒在電影《大空頭》(英语:The Big Short,香港译《沽注一擲》,台湾译《大賣空》)(2015年)中担任配角饰演现实中的自己,和赛琳娜·戈麦斯一起解释熱手謬誤(如圖)[5]。
其他相关
塞勒是Fuller & Thaler资产管理公司的创始人之一。[6] 该公司拥有一批会利用如禀赋效应、损失规避和现状偏差等認知偏誤的投资者,其中有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7]
視頻
参考资料
- ↑ Appelbaum, Binyamin. Nobel in Economics Is Awarded to Richard Thaler. The New York Times. 2017-10-09.
- ↑ Tetlow, Gemma. Richard Thaler awarded 2017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Financial Times. 2017-10-09.
- ↑ 2017 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只說明了這一件事:花錢時千萬別心痛
- ↑ [https://tw.saowen.com/a/ffe5efa8b3c7b8016950309b13f1906181ff6ef6f1e4c537f63a9519ebaec6ac 諾獎獲得者理查德·塞勒是個“老頑童”!]
- ↑ The Big Short Somehow Makes Subprime Mortgages Entertaining
- ↑ Behavioral Investing. Fuller & Thaler Asset Management. [October 11, 2017].
- ↑ About Us. Fuller & Thaler Asset Management. [October 11,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