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生態系統
模板參量錯誤!(代碼34)
|
濕地生態系統屬於水域生態系統。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陸生種類組成,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物種遷移與演變活躍,具有較高的生態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物生產力。
目錄
特徵
系統的生物多樣性
由於濕地是陸地與水體的過渡地帶,因此它同時兼具豐富的陸生和水生動植物資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單一生態系統都無法比擬的天然基因庫和獨特的生物環境,特殊的土壤和氣候提供了複雜且完備的動植物群落,它對於保護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具有難以替代的生態價值。
系統的生態脆弱性
濕地水文、土壤、氣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濕地生態系統環境主要素。每一因素的改變,都或多或少地導致生態系統的變化,特別是水文,當它受到自然或人為活動干擾時,生態系統穩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壞,進而影響生物群落結構,改變濕地生態系統。
生產力高效性
濕地生態系統同其它任何生態系統相比,初級生產力較高。據報道,濕地生態系統每年平均生產蛋白質9 g m-2,是陸地生態系統的3.5倍。
效益的綜合性
濕地具有綜合效益,它既具有調蓄水源、調節氣候、淨化水質、保存物種、提供野生動物棲息地等基本生態效益,也具有為工業、農業、能源、醫療業等提供大量生產原料的經濟效益,同時還有作為物種研究和教育基地、提供旅遊等社會效益。
生態系統的易變性
易變性是濕地生態系統脆弱性表現的特殊形態之一,當水量減少以至乾涸時,濕地生態系統演潛為陸地生態系統,當水量增加時,該系統又 演化為濕地生態系統,水文決定了系統的狀態[1]。
重要作用
廣闊眾多的濕地具有多種生態功能,蘊育着豐富的自然資源,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2]、物種貯存庫、氣候調節器,在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以及發展經濟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巨大貯庫
每年汛期洪水到來,眾多的濕地以其自身的龐大容積、深厚疏鬆的底層土壤(沉積物)蓄存洪水,從而起到分洪削峰,調節水位,緩解堤壩壓力的重要作用。全國天然湖泊和各類水庫調洪能力不下2000億立方米。長江22個通江湖泊儘管面積銳減,容水量仍達600多億立方米,洞庭、鄱陽兩湖蓄洪能力不少於200億立方米,對於調節長江洪水、消減洪災依然起着關鍵作用。同時,濕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後又緩慢排出多餘水量,可以調節河川徑流,有利於保持流域水量平衡。
水源地
濕地之水,除了江河、溪溝的水流外,湖泊、水庫、池塘的蓄水,都是生產、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據估算,我國僅湖泊淡水貯量即達225億立方米,占淡水總貯量的8%。某些濕地通過滲透還可以補充地下蓄水層的水源,對維持周圍地下水的水位,保證持續供水具有重要作用。
視頻
參考文獻
- ↑ 濕地生態系統被稱為什麼?特徵是什麼?,優學網,2020-03-20
- ↑ 為什麼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新華網,2019-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