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沂源縣位於山東省中部,淄博市境東南部,魯山南麓。全縣總面積1636平方千米,總人口56萬人(2012年末)。轄2個街道、10個鎮:歷山街道、南麻街道、魯村鎮、東里鎮、悅莊鎮、西里鎮、大張莊鎮、中莊鎮、張家坡鎮、燕崖鎮、石橋鎮、南魯山鎮。縣政府駐歷山街道。

主要河流為沂河,沂源的3支源流皆發源於境內。屬溫帶季風性氣候,雨水充沛,年均降水量713.8毫米,日照充足,年均氣溫11.8℃。礦產資源有煤、鐵、鋁土、金、銀、銅、石英、石灰石等。泰(安)薛(家島)公路貫穿東西,博(山)沂(水)公路穿境,通車裡程687.7千米(2007年)。主要旅遊景點有以九天洞和千人洞為代表的魯山溶洞群、沂源猿人遺址、魯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織女洞、神清宮、荊山公園、歷山公園、聖佛山、石佛院、鳳凰山風景區[1]、唐山自然風景區、龍洞湖、紅旗湖和沂河源水景公園。

目錄

歷史沿革

因沂河發源地而得名。周朝設艾邑、浮來邑。戰國設蓋邑。西漢改蓋縣。東漢設東安郡,延續到五代十國至隋朝改為東安縣,後併入沂水縣。1944年由沂水,蒙陰、臨朐三縣析置沂源縣。1989年12月2日,臨沂地區的沂源縣劃歸淄博市管轄(1990年實施)。

1994年9月29日,撤銷韓旺鄉、溝泉鄉,設立韓旺鎮、溝泉鎮。1996年,沂源縣面積1637平方千米,人口約54.4萬人。轄7鎮9鄉。縣政府駐南麻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沂源縣常住總人口540695人,其中:南麻鎮113101人,土門鎮20368人,魯村鎮49663人,溝泉鎮18285人,東里鎮29544人,韓旺鎮19429人,悅莊鎮57952人,徐家莊鄉21542人,大張莊鄉32764人,燕崖鄉26990人,中莊鄉28347人,金星鄉21617人,梭背嶺鄉23995人,張家坡鄉25539人,石橋鄉28822人,三岔鄉22737人。

2000年末,沂源縣轄7個鎮、9個鄉,1個城區辦事處,3個居委會、630個村委會。

2001年末,全縣總面積1636平方千米。總人口55.3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80萬人。轄14個鄉(鎮、辦事處)、633個行政村(居委會)。

2002年8月16日,省政府批覆同意:沂源縣撤銷中莊鄉,設立中莊鎮;撤銷張家坡鄉,設立張家坡鎮;撤銷大張莊鄉,設立大張莊鎮。以上3鄉撤鄉設鎮後,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2002年末,全縣總面積1636平方千米。總人口55.3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86萬人。轄9個鎮、4個鄉、1個辦事處,633個行政村(居委會)。

2003年末,全縣總面積1636平方千米。總人口55.3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42萬人。有少數民族7個,3200人。轄13個鄉(鎮、辦事處),633個行政村(居委會)。

2004年末,全縣轄9個鎮、4個鄉。

2007年末,全縣總面積1636平方千米。總人口5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47萬人。有少數民族21個,3110人。轄13個鄉(鎮、辦事處),640個行政村(居委會)。

2010年,新設立歷山街道;撤銷燕崖鄉、石橋鄉,設立燕崖鎮、石橋鎮;撤銷徐家莊鄉,併入魯村鎮,撤銷土門鎮、三岔鄉,合併設立南魯山鎮,將原三岔鄉龍王崖等14個行政村劃歸悅莊鎮。調整後,全縣轄1個街道、11個鎮:歷山街道、南麻鎮、魯村鎮、東里鎮、悅莊鎮、西里鎮、大張莊鎮、中莊鎮、張家坡鎮、燕崖鎮、石橋鎮、南魯山鎮。縣政府駐歷山街道。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沂源縣常住總人口549491人,其中:歷山街道97248人,南麻鎮60949人,土門鎮15989人,魯村鎮50346人,東里鎮50260人,悅莊鎮47893人,西里鎮44544人,大張莊鎮35459人,中莊鎮28506人,張家坡鎮24432人,燕崖鎮27188人,石橋鎮27385人,徐家莊鄉20067人,三岔鄉19225人。

2013年,撤銷南麻鎮,設立南麻街道(魯政函民字[2013]48號)。調整後,全縣轄2個街道、10個鎮:歷山街道、南麻街道、魯村鎮、東里鎮、悅莊鎮、西里鎮、大張莊鎮、中莊鎮、張家坡鎮、燕崖鎮、石橋鎮、南魯山鎮。

視頻

沂源縣 相關視頻

沂源縣宣傳片
沂源縣世紀東方,剛剛傳出來的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