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魯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魯山,山東省四大高山之一,位於魯中山區北部,泰魯沂山脈中段,地跨淄博市博山與沂源之間,主峰位置北緯36°17.8′,東經118°3.3′,海拔1108米。系山體由花崗岩、片麻岩構成,東西走向,面積26.7平方公里。是彌河發源地之一。春秋時期, 齊魯兩國以此山為界,山南為魯國, 故稱魯山。主峰東側有明代修"滕雲寺"、"牛智宮", 遺址尚存。國營魯山林場座落山峰南側,植被面積3.44萬畝,森林覆蓋率 86%,松柏、刺槐為主要樹種。山中有全蠍、丹參、柴胡、黃芪、苦參等50餘種中藥材。山南麓有著名溶洞群,在下崖洞口附近發現距今40至50萬年的沂源猿人化石。

中文名 魯山

所屬山系 泰魯沂山脈

跨越地區 萊蕪、博山、沂源、臨朐

主峰海拔 1108.3米

地質構成 花崗岩及混合岩

主要山峰 繩子嶺、轆轤嶺、破邱嶺等

位置境域

魯山,山勢綿亘,跨越山東省萊蕪、博山、沂源、臨朐,為四地之界山。魯山走向自西而東,向北伸出很多支脈,形成了淄河兩岸南博山、北博山、石馬、池上、李家幾個鄉、鎮境內的支脈各山系。魯山山崖平鋪,山體系砂石構成。面積綿延百餘公里[1] 。破邱嶺,蜿蜒180公里。主峰在池上鄉小峰村南十餘里處,海拔1108.3米。山南面絕壁陡峭,有著名的千人洞。主峰東伸繩子嶺、轆轤嶺,北去破邱嶺,系魯山主脈,是博山與萊蕪、沂源、臨朐的界山。主脈自西而東向北延伸出許多支脈,形成淄河兩岸石馬、南博山、北博山、郭莊、池上諸鄉鎮境內各山。

山峰

主峰北伸是沙溝山、黑虎頂,南起魯山根,北至小峰口,成為小峰、郝峪兩熘的分界山。自繩子嶺北伸至池上是志公平山絕頂, 海拔849米,為郝峪和七峪、花林兩留分水嶺。山後有一飲虎泉,泉水清洌,四季不涸。由繩子嶺、轆轤嶺向西北伸延是三山、二郎山,為十峪、趙莊兩峪之界山。破邱嶺西北展伸一支雁翼山,是趙莊和大南峪的分水嶺。主峰蜿蜒向西是松仙嶺、三府山,又曲折西北是大頂山、鳳凰山、金牛山、風山等,與原山支脈相接,是博山與萊蕪市的分界山。主峰向西北延伸是萬壽山,為池上鄉與南博山鎮的分界山;繼續延伸至郭莊鄉的南坪山,再向北伸是青龍山,懸崖處有數丈深的青龍洞,洞下便是青龍泉。三府山北伸若干支,有松子崖、玉皇山、 王寨山、福山頂等。主峰松子崖海拔678米。青龍山向東北延伸至王家莊為辰巳山,是南博山鎮與北博山鄉的界山。金牛山東延是塔山、葫蘆山等,位於北博山、石馬兩鄉分界處。風山東伸至西石馬村北有石馬山、黃紅峪山,懸崖陡險,大洞流水,風景秀麗;再東去至中石馬村折回西北有瑟樹嶺等山。自石馬鄉東南向西北一直延伸到石炭塢南有鶴山、鳳凰山、蛟龍山等,山峰多為青石岩構成,古稱青石山區,有霧雲洞,雕窩澗等名勝。 [2]

溶洞

千人洞山位於土門鎮北部,海拔611米,面積2平方公里。山東北部懸崖處有千人洞,附近有石龍洞、養神洞,東面大佛山上有珊瑚洞,形成魯山溶洞風景區,為旅遊勝地[2]

地質特點

魯山,考慮到山體的脈絡聯繫與斷裂構造控制關係,以及山體的完整性,其邊界大致定為:東界沂源芝芳-三岔店-西井一線,西界為芝芳-土門-松仙嶺-郭莊河谷,北以西井-銅井-李家-池上河谷為界,山地為近東西向斷裂與北東、北西向斷裂交切控制的三角形斷塊。魯山主峰偏於該斷塊西側。其南20公里,為沂源-魯村斷陷盆地河谷平原,並與沂蒙低山丘陵區相銜接。中山北斜面山嶺連綿不斷,河谷深邃,為一大面積石灰岩低山、丘陵區。魯山由太古代混合花崗岩及混合岩構成。主峰四周山坡陡峭,南坡尤甚,深溝絕壁,相對深度在200米以上。海拔1000米左右的近峰頂部地形和緩,為一向東北開敞的簸箕狀寬谷。魯山形成過程與泰山相同,唯第四紀以來山地抬升量較泰山為小。現已成為泰魯沂山地分水嶺中樞,為省內水系輻散的中心。

歷史文化

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載:「螳螂之水源出魯山,即此。」《辭海》載:「魯山:在山東省中部益都、萊蕪兩縣問……在沂源縣北。沂河源地。」清康熙三年(1664年)《顏山雜記》載:「魯山在鎮東六十里,孔子登東山小魯處。」相傳,「魯山」古原名「東山」,因孔予曾登臨絕頂,該山因地處我省東部,故名「東山」。古笈《孟子》亦有「登東山而小魯,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句。後因該山地處齊魯交境,巍峨高聳,位於當時魯國之地,故又名「魯山」。民國二十年(1931年)《博山鄉土志》載:「去縣城六十里,巍巍然高鎮東南的名叫魯山,有魯山拖腳之稱。」由此可知:魯山面積之大,山勢之高,居淄博群山之冠。為我省僅次於泰山、嶗山和蒙山的第四座高峰。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載:「魯山絕頂產美茶,味甲天下。石上生花可為藥。」相傳,古代魯山絕頂多茶樹,所產茶鮮美味醇,引人品評;又漫山花草和各種藥材,故好歧黃之術的醫士,春秋之季,多往採摘。 魯山絕頂,明代曾建有「大雄寶殿」、「天仙聖母祠」、「志公廟」和「志公塔」等建築物。當時人民群眾祈雨,絡繹於途,頂禮膜拜,香火極盛。後來屢經兵燹,特別是「十年浩劫」,廟宇儘是敗瓦頹垣,僅存遺蹟

視頻

雪後航拍魯山縣城,一片銀裝素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