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原图链接来自 北方华录 的图片

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辽宁西部的朝阳市,公园占地面积70公顷,主要地质遗迹面积207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为古生物化石、含化石地层、地质构造。地质公园由上河首古生物化石园区、四合屯古生物化石园区、凌源大杖子园区(均为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化石的主要产地)、AAA级的凤凰山园区及槐树洞风景区组成。中生代古生物化石丰富、多样,迄今为止已发现了最早的鸟类和开花的植物,朝阳因此被誉为“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1],在国际上具有独特性、完整性、稀有性,是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宝库,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园区内人文古迹丰富多彩,曾是燕辽时代的佛教圣地,有迄今为上东北地区有记载的最早的佛教寺院、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其中出土有女神像、玉猪龙、女神庙、积石冢和祭坛遗址等,它的发现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地质公园集人文、历史、风景名胜和地质遗迹于一身,是理想的休闲、旅游及科普教育基地。

目录

主要景点

中华龙鸟

骨骼结构具典型的恐龙类特征。神奇的是在其身体的背部有一列类似“毛”的表皮衍生物,一直从头部覆盖到尾尖。以中华龙鸟为代表的长羽毛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标志,揭开了热河生物群研究的新高潮。由此激活了当今生物演化领域一大热点——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研究。此后,又相继发现了原始祖鸟、尾羽鸟、北票龙、中国鸟龙、小盗龙和全身披覆羽毛的奔龙等几十件长羽毛恐龙化石。

原始祖乌是第二只长羽毛的恐龙,其尾部发育有真正的羽毛,但其对称的羽片表明其不具备飞行能力。尾羽鸟是第三只长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其前肢具有对称的羽毛,特别的是在其尾部的末端长着一撮扇形的羽毛,它同样不具备真正的飞翔能力,但能快速奔跑,类似于今日的鸵鸟。这一系列长羽毛恐龙化石的发现,不仅从实际化石材料上证明了恐龙类与鸟类之间的演化关系,为解决困扰国际学术界100多年的科学难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表明羽毛不再是鸟类独有的特征,羽毛的出现要早于鸟类的飞行。

化石宝库

迄今为止,在朝阳市所辖的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程度不同地发现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 据不完全统计,热河生物群已发现了20多个古生物门类上千个物种,包括动物界的昆虫类、双壳类、腹足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植物界的楔叶类、真蕨类、苏铁类、银杏类、松柏类和被子植物类等。这些众多的远古生灵的遗骸,数量之丰富、保存之精美、研究价值之重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它们不仅忠实地记录了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而且告诉人们在距今1.5亿年到1亿年的变化。

研究表明,热河生物群至少涵盖了鸟类、哺乳类和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这三个重要的科学问题[2]。通过古生物学家的长期艰苦的努力,这些问题的神秘面纱正在慢慢被揭开。

视频

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相关视频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宣传片
辽宁 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