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晋文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司马昭
出生 211年
河内温县
别名 晋文帝、晋太祖、司马文王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1]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2]

生平经历

司马昭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景初三年(239年),司马昭被封为新城乡侯。

正始元年(240年),司马昭任洛阳典农中郎将。当时正值魏明帝大兴奢侈之风以后,司马昭免除苛捐杂税,不误农时,百姓大为喜悦。后转为散骑常侍。

正始五年(244年),大将军曹爽伐蜀时,以司马昭为征蜀将军,作为夏侯玄的副手,率军出骆谷,驻扎在兴势。蜀将王林夜间偷袭司马昭军营,司马昭坚持按兵不动。王林终于退走。事后,司马昭对夏侯玄说:"费祎占据险要之地而固守,我军前进得不到作战的机会,攻坚而不能下,应赶快撤退,以后再作打算。"曹爽等引军撤退,费祎果然率兵急奔三岭,截其归路,魏军夺得险道才得通过。回到京都,拜为议郎。

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杀曹爽,开始专权国政,司马昭率众保卫二宫,因功增加封邑一千户。蜀将姜维侵扰陇右一带,征西将军郭淮从长安出发抗拒蜀军,司马昭晋位为安西将军、持节,屯兵关中,调度诸军。郭淮在曲攻打姜维别将句安,长期不能决胜负。司马昭即进军占据长城,南向骆谷设置疑兵。姜维害怕,退保南郑,句安的军队断绝后援,率众投降。司马昭转为安东将军、持节,镇守许昌。

嘉平三年(251年),大军讨伐王凌时,司马昭都督淮北诸军事,率军会师于项。增加封邑三百户,赐给金印紫绶。不久又晋号都督。同年,司马懿去世,他的兄长司马师抚以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3]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晋宣帝司马懿

母亲:宣穆皇后张春华

 

兄弟

长兄:晋景帝司马师(同母兄)

三弟:平原王司马干(同母弟)

四弟:汝南文成王司马亮

五弟:琅邪武王司马伷

六弟:清惠亭侯司马京

七弟:扶风武王司马骏

八弟:梁孝王司马肜

九弟:赵王司马伦

妻妾

妻 文明皇后王元姬

妾 修华李琰

修容王宣

修仪徐琰

婕妤吴淑

 

充华赵延

子女

儿子 晋武帝司马炎,文明皇后所生

齐献王司马攸,文明皇后所生

城阳哀王司马兆,文明皇后所生

辽东悼惠王司马定国,文明皇后所生

广汉殇王司马广德,文明皇后所生

乐安平王司马鉴,母不详

燕王司马机,母不详,出继叔父清惠亭侯司马京

司马永祚,母不详,早亡

乐平王司马延祚,母不详

女儿 京兆公主,文明皇后所生

常山公主,嫁王济

历史评价

毋丘俭、文钦:忠肃宽明,乐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诚为国。

王经:朝廷四方皆为之效死。

曹髦: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羊祜: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役无时得安。亦所以隆先帝之勋,成无为之化也。

张悌: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5]

习凿齿:自是天下畏威怀德矣。君子谓司马大将军於是役也,可谓能以德攻矣。夫建业者异矣,各有所尚,而不能兼并也。故穷武之雄毙于不仁,存义之国丧于懦退,今一征而禽三叛,大虏吴众,席卷淮浦,俘馘十万,可谓壮矣。而未及安坐,种惠吴人,结异类之情,宠鸯葬钦,忘畴昔之隙,不咎诞众,使扬土怀愧,功高而人乐其成,业广而敌怀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是道也,天下其孰能当之哉!

虞世南:克宁祸乱,南定淮海,西平庸蜀,役不逾时,厥功为重。及高贵纂位,聪明夙智,朝野欣欣,方之文武,不能竭忠叶赞,拟迹伊周,遂乃伪杀彦士,委罪成济,自贻逆节,终享恶名。斯言之玷,不可为也。[6]

房玄龄:①世宗以睿略创基,太祖以雄才成务。事殷之迹空存,翦商之志弥远,三分天下,功业在焉。及逾剑销氛,浮淮静乱,桐宫胥怨,或所不堪。若乃体以名臣,格之端揆,周公流连于此岁,魏武得意于兹日。轩悬之乐,大启南阳,师挚之图,于焉北面。壮矣哉,包举天人者也!为帝之主,不亦难乎。②世宗继文,邦权未分。三千之士,其从如云。世祖无外,灵关静氛。反虽讨贼,终为弑君。

王应麟:司马师引二败以为己过,司马昭怒王仪责在元帅之言。昭之恶,甚于师。

罗贯中:①假意投身强哭尸,公然弑主待推谁?欲诛成济瞒天下,天下人人已尽知! ②司马当年命贾充,弑君南阙赭袍红。却将成济夷三族,欲使军民耳尽聋!

王夫之:①司马昭、郭威虽逆,而固非朱温之暴,可以理夺者也。 ②使司马昭杀贾充以谢天下,天下其可谢,而天其弗亟绝之邪?己谋逆而人成之,事成而恶其人,心之不昧者也[7]

赵翼:司马氏当魏室未衰,乘机窃权,废一帝、弑一帝而夺其位,比之于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语矣![8]

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对吴国发动南征,司马昭统率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伐吴,战于东关。胡遵、诸葛诞军大败(见东兴之战),战败后司马昭曾询问众人应由谁承担责任,王仪称"责任在统帅",司马昭大怒,杀了王仪。 司马昭因此次战败削去侯爵。

此后,蜀将姜维又侵扰陇右,扬言要攻狄道。魏帝曹芳任命司马昭征西将军,驻军长安。雍州刺史陈泰想走在蜀军前面占据狄道,司马昭说:"姜维攻羌人收取了他们的人质,屯聚粮食,建造粮仓,而又转道至此,正是想完成征服塞外诸羌的工作,为后年攻魏作准备。若真的要攻狄道,怎肯事先泄露,让外人知道?今扬言进攻,正是准备回师。"姜维果然烧了营垒而离去。遇上新平羌胡叛乱,司马昭率军将他们击破,随即在灵州陈兵示威,北边胡虏被震慑,原来叛变的又来投降了。司马昭因这次军功,又封为新城乡侯。 嘉平六年(254年)二月,曹芳打算令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

人欲发动政变。废除司马师,欲改立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可惜计划泄露,三人被司马师诛杀。同年,司马师对曹芳有所猜疑,废曹芳;立曹髦为帝;贬曹芳为齐王,司马昭参与谋划定策,晋封为高都侯,增加封邑二千户。

正元二年(255年),毋丘俭、文钦等在淮南发起勤王,司马师率大军东征,司马昭兼任中领军,留镇洛阳。期间,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惊吓过度,再加上本来眼睛上就有https://www.360kuai.com/pc/9e49e88f2c4ac20fa?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瘤疾,经常流脓,致使眼睛震出眼眶,病重时,司马昭自京都到许昌省问,拜为卫将军。司马师死,魏帝曹髦命司马昭镇守许昌,令尚书傅嘏率六军回京师[9]。司马昭用傅嘏及钟会的计谋,自己率军回京。到洛阳后,晋位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助朝政,带剑穿履上殿,司马昭辞让不受。

史籍记载

《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注引《汉晋春秋》、《魏氏春秋》等)

《晋书·帝纪第二·景帝文帝纪》

视频

三国演义 第4集

《虎啸龙吟》精彩剧情:司马懿让儿子司马昭钓鱼,父子不欢而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