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摩尔人 摩尔人(西班牙语:Moro,英语:Moors)是指中世纪时期伊比利亚半岛(今西班牙和葡萄牙)、西西里岛、撒丁岛、马耳他、科西嘉岛、马格里布和西非的穆斯林居民。 历史上,摩尔人主要指在伊比利亚半岛的伊斯兰征服者。直到3世纪,"摩尔"这个名字罗马人用来对所有未罗马化的由自己首领统治的北非土著的称呼。摩尔人主要由埃塞俄比亚人、撒哈拉人、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组成,也有伊比利半岛出身的土著穆斯林(穆拉迪人)。 这一名词偶尔也指一般的穆斯林,例如斯里兰卡(锡兰)或菲律宾的摩尔人。
史书记载
公元前46年,罗马人进入西非。在看到非洲人之后,罗马人把他们称作"毛利人"。这个词源自希腊语"毛罗人",即棕色皮肤的人。在北非、东非、西非的一部分,尽管人们属于不同的种族,但大多有深色的皮肤。640年,伊斯兰教兴起之后,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四面扩张。708年伊斯兰教传入北非。大量当地人把阿拉伯语接受为母语,并皈依伊斯兰教。其中从埃塞俄比亚来的摩尔人成了最有影响的一支。在伊斯兰教在非洲传播的过程中,多种文化的族群融入其中。 711年,摩尔人入侵基督教的伊比利亚半岛(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一个非洲柏柏尔人将军塔里克·伊本·齐亚德(Tariq ibn-Ziyad)率领六千五百名北非柏柏尔人和五百名阿拉伯人北渡直布罗陀海峡在伊比利亚半岛登陆。登陆后他立刻焚烧战船,以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经过八年的征战,摩尔人征服了南部大半个西班牙。他们试图向东北进军,跨越比利牛斯山,但732年被法兰克人的宫相查理·马特在图尔战役(Battle of Tours)中击败。数十年中摩尔人统治了北非以及西班牙除了西北部和比利牛斯山区的巴斯克地区。
摩尔人内部从750年代开始兄弟阋墙。
1031年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诸泰法把这个国家后来分裂成几个伊斯兰泰法(Taifa),相当于中国的诸侯国,这些泰法臣服于科尔多巴哈里发。位于北部和西部的基督教国家则在伊比利亚半岛上逐渐扩张势力。加利西亚、莱昂王国、纳瓦拉、阿拉贡、加泰罗尼亚和卡斯蒂利亚(Castile)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逐渐成为基督教国家。这一时期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得以和睦相处。
1031年科尔多瓦哈里发垮台,在西班牙的伊斯兰领土被北非的穆拉比特王朝统治。
1212年,基督教各王国联盟在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的带领下将穆斯林赶出西班牙中部。但在格拉纳达的摩尔人王国在此之后仍在伊比利亚南部安达鲁西亚得以保持了三个多世纪的繁荣。这个王国以像阿尔罕布拉宫这样的美轮美奂的建筑而声名远播。
1492年1月2日,这个在格拉那达的最后一个穆斯林堡垒臣服于新近统一的基督教西班牙王国。穆斯林们被迫在离开西班牙和皈依基督教中选择。这些穆斯林的后代被称为"摩尔斯科",受到歧视。他们在如阿拉贡、巴伦西亚或安达鲁西亚这样的地区大部分从事农业。在1609年到1614年间他们被有组织地迫害,当时全部八百万西班牙人中有三十万被波及。与此同时,征服伊斯兰的浪潮不光西进到了西班牙,也东征亚洲:经由印度、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直到菲律宾的棉兰老岛。 1521年,麦哲伦的船队经新大陆到达菲律宾群岛,并以腓力二世的名字将这里命名为菲律宾,并将当地的土著称为摩尔人。
历史沿革
自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法国入侵并统治西部非洲之后,则专指生活在撒哈拉沙漠西部地区的居民集团,人口247万(1995年)属尼格罗―欧罗巴混血人种。主要分布在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摩洛哥、马里、塞内加尔和冈比亚。使用阿拉伯语的哈桑方言,上层社会通用法语。信奉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现代又出现许多神秘主义的教团,主要有卡迪里教团和提加尼教团。 历史上,他们常被作为巫师被悲惨地处死,并被认为是邪恶的化身,比如阿拉丁神灯的伯父就是摩尔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歌特女王的情夫也是摩尔人,剧中,作为英雄主角的罗马将军为女儿报仇前,在国王面前辱骂摩尔人,把它比喻成苍蝇。
自公元3世纪开始,柏柏尔人逐渐南迁,居住于沙漠平原和多沙丘地区,同苏丹黑人逐渐发生混合。
13世纪后,阿拉伯人哈桑部落到达西非,征服柏柏尔人建立王国,成为当地统治者,也与当地人发生混合。摩尔人实际上是柏柏尔人,阿拉伯人和黑人混合的后裔。今仍保留部落组织,由家族、氏族、部落、小部落群、大部落群和部落联盟组成多层次结构。实行集团内婚。每个集团都以其先辈的名字命名。 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以男性为主的核心家庭。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兼在沙漠绿洲种植谷子、椰枣等。
19世纪,摩尔人对入侵的法国殖民者进行英勇战斗。独立以后,各所在国家的领导人多由摩尔人充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矿业和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跨部落的政治组织不断增加,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状
"摩尔人"是十六世纪欧洲人指以哈萨尼亚阿拉伯语(摩洛哥官方语言)为母语的人。他们主要生活在西撒哈拉地区和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马里、尼日尔、突尼西亚一部分)。毛里塔尼亚因此而得名。他们也是毛里塔尼亚主要居民。
毛里塔尼亚的摩尔人
毛里塔尼亚全国总人口大约200万,其中三分之二是摩尔人,其余是非洲黑人。摩尔人起源于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操阿拉伯语的一种方言,与贝都因人的阿拉伯语很接近,他们绝大多数是穆斯林。
就传统而言,摩尔人是游牧民族,但游牧在摩尔人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低。1963年,大约83%的人口是游牧民,17%的人口是定居者。到了1980年,只有25%的人口继续从事游牧,75%的人口已经定居下来,许多人住在较大的城镇里。
摩尔人分为不同群体,主要是白摩尔人和黑摩尔人。白摩尔人被称为毕丹,在历史上曾经奴役黑摩尔人。黑摩尔人有时又被叫做哈拉丁。这里的"黑"和"白"与肤色无关,而是指父系血统。[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