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德華·詹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爱德华·詹纳
Edward Jenner

愛德華·詹納.jpg
出生 1749年5月17日
英国告士打郡贝克利
逝世 1823年1月26日(1823-01-26)(73歲)
英国告士打郡贝克利
居住地 告士打郡贝克利
国籍 英国
母校
知名于 发明天花疫苗

爱德华·詹纳英文Edward Jenner,1749年5月17日-1823年1月26日),FRS,亦译作爱德华·金纳琴纳,是一名英国医生,生于英国告罗士打郡伯克利牧区一个牧师家庭,以研究及推广牛痘疫苗,防止天花而闻名,被称为疫苗之父。并且为后人的研究打开了通道,促使巴斯德科赫等人针对其他疾病寻求治疗和免疫的方法。[1]

原图链接爱德华·詹纳:生于英国告罗士打郡伯克利牧区一个牧师家庭,以研究及推广牛痘疫苗,防止天花而闻名。

詹纳早年在出生地英国格洛斯特郡读书,之后在伦敦的一位名为卢德洛的外科医生之下学习解剖及外科,后来回到出生地,在乡村行医。[2]

原图链接爱德华·詹纳:天花疫苗注射宣传画。

18世纪是天花肆虐欧洲的年代。当时的英国使用人痘接种术,办法是把天花病患者身上的,以小刀拭在受种者的皮肤之下。受种者因为不是透过空气在部染病,因此多数只会出现轻微的天花症状。但这种天花接种有严重缺点:因为受接种的人是得到了真正的天花病,故此还是有死亡的可能。而且受种者在完全产生抵抗力之前,会把天花传染给身旁未有抵抗力的家人,所以必须隔离

当时的英国乡间流行一个民间传说:一个人只要曾经染上牛痘,便不会再染上天花。挤牛奶的女工多数都曾感染牛痘,亦的确很少患上天花。詹纳意会到倘若传说属实,牛痘是跟天花有关,那么以牛痘接种代替天花接种将更为理想。1796年5月14日,詹纳进行实验。他以接种牛痘浆的方法,用一把清洁的柳叶刀在一名八岁男孩詹姆士·菲利浦的两只胳膊上,划了几道伤口,然后替他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男孩染上牛痘后,六星期内康复。之后詹纳再替男孩接种天花,结果男孩完全没有受感染,證明了牛痘能令人对天花产生免疫。

詹纳称他的方法为「预防接种」(Vaccination),Vacca 是拉丁文中「牛」的意思。之后他在1798年出版关于预防接种办法的书:《关于牛痘预防接种的原因与后果》(《An Inquiry into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 Variolae Vaccinae, a Disease Known by the Name of Cow Pox》),并首次在书中使用了病毒(virus)一字。詹纳认识到预防接种可能达到的最终结果。他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令天花在地球上绝迹。他的梦想最后在全球的努力合作下取得成功,1980年天花病终于在地球消失。

除了发明牛痘接种外,詹纳还是一个对大自然观察入微的科学家。杜鹃的雏鸟会把同巢其他雀鸟的蛋及幼雏推出巢外,亦是最先由詹纳发现。因为这项观察,詹纳被英国皇家学会在1789年选为院士。[3]

贡献

18世纪,天花已成为当时英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詹纳从伦敦回到家乡,多年的乡村行医的经历使他注意到:乡村里的牛患了与天花相似的病,那些挤奶女工在接触到牛身上的疱疹时受到感染,身上也会长出小一些的疱疹,这就是牛痘。而感染过牛痘的人都不曾被传染上天花。詹纳发现,牛痘的病情症状比天花轻得多,它从不曾令牛 死亡,更不会令人死亡,况且人在感染牛痘痊瘉后不会留下任何疤痕。他以此潜心研究,应用各种动物做试验,他先后以20年的时间到牧场挤奶妇中调查,验證了患过牛痘者不得天花的事实。

1780年,詹纳发现牛乳头上所生的疱疹都能传染给人,但只有一种疱疹的脓浆可以预防天花。他把引起牛疱疹的物质称为病毒。1790年,詹纳将天花痂皮 给患过牛痘的人接种,以观察患过牛痘者是否不再患天花,果然得到證实。他也曾采取猪身上的痘苗为他的儿子爱德华接种。

1796年5月14日他为一名叫菲普斯的少年接种了痘苗,所用的痘浆是取自一位挤牛奶正患牛痘的挤牛奶少女尼尔美斯。3天后接种处出现小脓疱,第7天腋下淋巴结肿大,第9天轻度发烧后接种处留下小疤痕。48天后,詹纳将从天花患者脓疱中提取的液体再一次滴在了菲里普斯被手术刀划破的手臂上,菲里普斯的免疫系统抵抗住了天花病毒的侵害。8岁的男孩菲里普斯的父母都是牧场的工人,他们甘愿让自己的孩子冒患上天花的危险让詹纳进行实验。为了感谢他们,詹纳拿出自己行医的积蓄为这家人建了一所房子,这座房子至今还被保存在英国格洛斯克郡。

他将这套程式称为种牛痘,以区别人痘接种。牛痘接种使科学预防疾病跨出了第一步,他在1798牛发表的《种牛痘的原因与效果的探讨》一书中,公布了23个种痘而再不得天花的病例。他写道:“牛痘和天花的脓疱相似,患牛痘和患天花的症状也相似,所不同的是牛痘比天花的症状要轻的多,牛痘不会引起牛的死亡,患牛痘的人也不会死亡。”但是,当时还有很多人不相信,甚至说三道四。面对这些,詹纳说:“让人家去说,走我自己的路。”牛痘接种术,以方法简便安全,降低了天花流行强度和死亡率而被各国相继采用,10年间迅速传播到全欧及美洲。詹纳将他的实验结果写成文章,最初并不被出身于学府的医生们所重视。但是天花毕竟在导致著成千上万的人死亡,于是,从欧洲到美洲,人们开始悄悄地实验著詹纳最终确定的牛痘疫苗接种法:将减毒的天花病毒接种给牛犊,再取含有病毒的痘疱制成活疫苗,此疫苗被接种进人体的皮肤后,局部发生 痘疮即可对天花病毒产生免疫。到了1925年,美国人人都要领取一个钮扣大小的證章,上面写著:我已接种。而在俄国,第一个接受牛痘疫苗接种的孩子被起名为:瓦辛诺夫(Vaccinov,即牛痘),并由国家供他上学。至此,天花造成的大规模死亡停止了。

纵观历史,传播性疾病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巨大,因此才开发出疫苗——它是对抗肆虐的病毒感染最有效的办法之一。1796年,爱德华•詹纳大夫首次提出疫苗的想法,他用疫苗成功地使一名英国男孩对天花产生了免疫力。在路易士•巴斯德等科学家的推动下,疫苗概念得到进一步推广。近代史上,一战、二战中大批士兵注射了疫苗,成功抵制了破伤风白喉斑疹伤寒等疾病的侵袭。

评价

詹纳并没有发明患牛瘟病会带来天花免疫的思想,他是从别人那里听到的。事实上在詹纳成功之前,有几个人就曾被有意识地接种过牛痘。

虽然詹纳不是一位有惊天动地的创新思想的科学家,但是为人类利益做出这样杰出贡献的人确是绝无仅有。他通过调查、实验和写作,把一种医学界忽视的民间说法转变成了拯救无数人生命的标准方法。虽然詹纳的方法只用于对一种疾病的预防,但此病是危害人类的一种强敌,非同小可。他的同代人和后来的每一代人所给予他的荣誉,他完全受之无愧。

纪念

1803年,西班牙还特派船队向其所有属地做了为期3年的环球航行推广。詹纳受到拿破仑的敬重,拿破仑的孩子及他的军队也都进行了牛痘接种,并誉詹纳为“罗马之王”。德国则把詹纳的生日作为节日祝贺。1802年及1806年,英国国会先后2次奖励詹纳3万英镑以表彰其贡献。

1803年以后詹纳到伦敦皇家詹纳学会工作。1813年剑桥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美国总统杰斐逊在给詹纳的信中写道:“你从人类苦难日历中撕掉了那最痛苦的一页。你现在可以欣慰的想到:人类永远铭记你的功绩;我们的后代只会从历史书上知道曾经有过这么一种可恶的病叫天花,但被你制服消灭掉了。”詹纳被后人称为“伟大的科学发明家与生命拯救者”。牛痘接种法发明9年以后,在1805年,此法即由菲律宾转传至澳门,其后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先后提倡种牛痘,渐遍中国,替代了人痘接种法。

至1890年传至四川,1900年达西藏,1903年传入云南。早年中国应用的牛痘浆大都取自种过牛痘的儿童种痘反应后臂上的痘疮,故推行较为困难。直至1925年北京的中央防疫处制出牛痘苗,才能大量分发,普及了种痘。因中国有悠久的种人痘的历史,故对牛痘易于接受,普及也快。回顾从人痘到牛痘传出又传入的历史,正可堪为免疫学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1980年5月,第23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天花被完全消灭,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只有美国和俄罗斯的实验室还保存着样本。全世界再未出现天花病例。天花这种惟一被消灭的传染病,正是人类医学科学光辉成就的典范。

后续

英国内科专家爱德华·詹纳发明和普及了一种预防可怕的天花病的方法──接种疫苗法。

今天,应该感谢詹纳,天花在地球上真正被消除殆尽了。此时我们容易忘却它在早期世纪里造成了蚕食鲸吞人生那着实可怕的情景。天花的传染性如此之大,以致大多数的欧洲居民在一生的某个时候确实都要染上此病;它具有的毒性如此之大,以致足以使百分之一、二十的患者丧生。纵有幸存者,其中仍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人终生留有严重的症根。当然天花不只限于欧洲,它还在北美、印度、中国和世界许多其它地区肆意猖獗,在每个地区儿童都是最常见的受害者。

人们为找出预防天花的可靠方法进行过多年的努力。在很长一个时期里,人们知道患天花病的幸存者从此具有了免疫力,不会再患第二次天花病。在东方,这种观察的结果导致出一种接种方法,即用从患有轻度天花症的人体内取出病毒给健康人接种,其目的是让接过种的人只染上轻微的天花症,待恢复后获得免疫力。

这种方法在八世纪初期由玛丽·沃特利·蒙塔古女士引入英国,并且在詹纳许多年以前就在英国得以普遍使用。事实上詹纳自己在八岁的时候就接种过天花痘。但是这种直率的预防方法有一种严重的缺陷:有相当数量的接过天花痘的人没能患上轻微的天花病,而是患上了恶性天花病,给自己留下了累累的痘根。实际上就是在接种期的约百分之二的时间里会出现天花的致命性发作。因此,寻求一种更好的预防方法显然是迫在眉睫。

相关影片

爱德华·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 毒害人类三千年的天花终被消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