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山慈姑(學名:Asarum sagittarioides)中藥名。為蘭科植物杜鵑蘭、獨蒜蘭或雲南獨蒜蘭的乾燥假鱗莖,是馬兜鈴科細辛屬的植物。前者習稱「毛慈菇」,後二者習稱「冰球子」,別名還有金燈、朱姑、鹿蹄草、無義草等。[1]
形態
鱗莖卵圓形,有褐色膜質外皮和棕色長絨,內部為白色肉質鱗片。基生葉2枚,線形,霜綠色。花莖細弱,比葉短,頂生1花,星狀,白色,外有暗紅色條紋。蒴果,扁球形。花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
產地
生長於海拔960米至1,200米的地區,多生於山坡林下及溪邊陰濕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分布於中國大陸北部向南至長江流域各省,如:廣西等地。
藥用
性味
性寒,味甘、微辛,有小毒。
歸經
肝,心经。[2]
臨床運用
用來治理癰疽發背、疔瘡惡腫、瘰痰核及癥瘕痞塊。癰疽發背指背部生瘡;疔瘡惡腫指無名腫毒;瘰痰核相類淋巴結腫大;癥瘕痞塊泛指體內結塊,這些表現,與腫瘤有很多相近地方,近代用來治癌病,是一隻很有前途的抗癌藥。其中,乳腺癌、淋巴瘤、食管癌、胃癌、肺癌等多種腫瘤,尤其擅長治療乳腺癌。實驗研究認為,山慈姑乙醇提取物對乳腺癌,胃癌,肺癌,卵巢癌的細胞表現出中等強度的細胞毒活性。另外,山慈姑提取物無論在體內,體外都表現出很強的抗血管生成活性,能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意味著具有一定程度抗癌活性。 [3]
藥物搭配
- 山慈姑配伍白帽頂,可用於腦腫瘤引起的頭痛。
- 山慈姑配合半枝蓮、鹿角霜,可用於乳腺增生。
- 山慈姑配合土鱉蟲、穿山甲、螻蛄,用於肝硬化和肝癌。
- 山慈姑配合浙貝母、夏枯草可用於淋巴結轉移癌;
- 山慈姑配合烏頭、薑黃、附子,外用可治療寒性癌性軀體痛。
參考文獻
- ↑ 山慈姑,一味抗腫瘤的好藥,常用於乳腺癌,食管癌和淋巴瘤,每日頭條,2016-08-11
- ↑ 山慈姑叶的功效与作用,99健康網,2012-07-27
- ↑ 慈姑是食材.山慈姑是藥,明醫網,2016-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