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半枝蓮 |
中文學名:半枝蓮 別稱:並頭草、韓信草、趕山鞭、牙刷草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唇形目 科:唇形科 屬:黃芩屬 |
半枝蓮(學名: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江蘇省植物藥材志),別稱:趕山鞭(四川成都)、瘦黃芩(四川普格),牙刷草(江蘇蘇州),田基草(江蘇宜興),水黃芩(江蘇南京),狹葉韓信草(廣州植物志)。是馬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半支蓮株高可達55厘米,叢生密集,花繁艷麗,花期又長,是裝飾草地、坡地和路邊的優良配花,亦宜花壇邊緣和花境栽植,盆栽小巧玲瓏,可陳列在陽台、窗台、走廊、門前、池邊和庭院等多種場所觀賞。
[1]
分布於阿根廷、巴西南部、烏拉圭以及中國大陸的公園等地,常生於逸生,原產於南美洲。半支蓮全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抗癌等功能。性寒味酸,全草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成分。有涼血解毒,散瘀止痛,消腫和清熱利濕之功效。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半枝蓮根莖短粗,生出簇生的須狀根。 莖直立,高12~35(55)厘米,四棱形,基部組1~2毫米,無毛或在序軸上部疏被緊貼的小毛,不分枝或具或多或少的分枝。 葉具短柄或近無柄,柄長1~3毫米,腹凹背凸,疏被小毛;葉片三角狀卵圓形或卵圓狀披針形,有時卵圓形,長1.3~3.2厘米,寬0.5~1(1.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邊緣生有疏而鈍的淺牙齒,上面橄欖綠色,下面淡綠有時帶紫色,兩面沿脈上疏被緊貼的小毛或幾無毛,側脈2~3對,與中脈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 花單生於莖或分枝上部葉腋內,具花的莖部長4~11厘米;苞葉下部者似葉,但較小,長達8毫米,上部者更變小,長2~4.5毫米,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全緣,上面散布下面沿脈疏被小毛;花梗長1~2毫米,被微柔毛,中部有一對長約0.5毫米具纖毛的針狀小苞片。花萼開花時長約2毫米,外面沿脈被微柔毛,邊緣具短緣毛,盾片高約1毫米,果時花萼長4.5毫米,盾片高2毫米。花冠紫藍色,長9~13毫米,外被短柔毛,內在喉部疏被疏柔毛;冠筒基部囊大,寬1.5毫米,向上漸寬,至喉部寬達3.5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盔狀,半圓形,長1.5毫米,先端圓,下唇中裂片梯形,全緣,長2.5毫米,寬4毫米,2側裂片三角狀卵圓形,寬1.5毫米,先端急尖。雄蕊4,前對較長,微露出,具能育半藥,退化半藥不明顯,後對較短,內藏,具全藥,藥室裂口具髯毛;花絲扁平,前對內側後對兩側下部被小疏柔毛。花柱細長,先端銳尖,微裂。花盤盤狀,前方隆起,後方延伸成短子房柄。子房4裂,裂片等大。 小堅果褐色,扁球形,徑約1毫米,具小疣狀突起。花果期4~7月。
生長環境
生於水田邊、溪邊或濕潤草地上,海拔2000米以下。半枝蓮喜溫暖氣候和濕潤、半陰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栽培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為好。土壤粘重和低洼易積水的地塊不宜種。其常野生於丘陵和平坦地區的田邊或溪溝旁。喜比較濕潤的環境,過於乾燥的地區生長不良。
地理分布
分布中國河北,山東,陝西南部,河南,江蘇,浙江,台灣,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印度東北部,尼泊爾,緬甸,老撾,泰國,越南,日本及朝鮮也有。模式標木采自尼泊爾。
栽培技術
整地施肥
選好地塊,每667m2撒施腐熟廄肥2000公斤,耕翻深15厘米,並隨耕翻,每667m2撒施磷酸二氫銨、尿素各50公斤。耙細整平,作1.2m寬的畦。
育苗移栽
在整好的畦內,按12~15克/平方米播種,播種前用60℃的水浸種24h,撈出稍晾,按1比100的比例與細砂土(過細篩)混合均勻,再均勻撒入畦內。上蓋草苫或農膜,每天噴灑1次水,保持濕潤,15~20天發芽出苗。苗出全後揭去覆蓋物,隨即噴1次水,以後隔3~4天噴澆1次水。苗高5厘米時向大田移栽,行株距各20厘米,每穴1株。
大田直播
為使直播種的種子全部萌發,最好選在陰雨天下種。時間於9月~10月上旬,條播或穴播。條播按行距25~30厘米開溝,溝深4厘米左右;穴播按穴距30厘米左右開穴。播種時,把種子均勻地撒在溝內,蓋0.5厘米厚的疏鬆細土肥或草木灰,也可用農膜或草苫覆蓋,保持土壤濕潤。出全苗去掉覆蓋物,搞好苗期管理。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追肥。出苗後,當苗高1~2厘米時,結合除草澆施1次稀薄人糞尿水,每667平方米施1000公斤作提苗肥。苗高4~5厘米時,進行間苗與補苗,最後按株距3~4厘米定苗,同時將缺苗補齊。間苗或定苗後,各施1次人糞尿水。以後要保持田間無雜草,每次收割後,均應追肥1次,以促新枝葉萌發。最後一次於11月收割後,重施冬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廄肥200公斤、餅肥或過磷酸鈣25公斤,經混合堆漚後,於行間開溝施入。施後覆土並培土,以利保溫防寒。 排灌水。苗期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不能缺水。遇乾旱季節應及時灌溉。雨季及每次灌大水後,要及時疏溝排水,防止積水淹根苗。
病蟲防治
鏽病
主要為害葉片,受害植株葉背面呈黃褐色斑點,嚴重時葉片變黃,翻卷脫落。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用97%敵銹鈉300~400倍(加少量洗衣粉),或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劑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
疫病
在高溫多雨季節易發生,葉片上呈現水漬狀暗斑,隨後萎蔫下垂。防治方法:用1∶1∶120波爾多液或敵克松800倍液於傍晚時進行噴灑防治。
蟲害
主要有蚜蟲、非洲螻蛄、斜紋夜蛾等,可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花期易發生蚜蟲和菜黑蟲為害,前者可用樂果防治,後者可用50%的敵敵畏1000倍液噴霧防治。
藥用價值
藥源相關
史載:《校正本草綱目》記載"此草開紫白色花,草紫紅色,對結對葉,七八月採用"。所述形態與本種相近。民間草藥中,以半支蓮或"半支"為名的品種甚多。《百草鏡》載"各種半支有七十二種"。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收載有鼠牙半支、狗牙半支及虎牙半支等,系景天科景天屬的幾種植物。《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85年版,一部收載的半支蓮即為本品。
來源:該品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的乾燥全草。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採挖,洗淨,曬乾。
性狀:半枝蓮長15~55厘米,無毛或者花軸上有稀疏的被毛;根較為纖細;莖細叢生,呈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綠色;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多皺縮,展平後呈三角狀卵形或披針形,長1.5~3厘米,寬0.5~1厘米;先端鈍,基部寬楔形,全緣或有少數不明顯的鈍齒;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灰綠色。花單生於莖枝上部葉腋,花萼裂片鈍或較圓;花冠二唇形,棕黃色或淺藍紫色,長約1.2厘米,被毛。果實扁球形,淺棕色。氣微,味微苦。
炮製:除去雜質,洗淨,切段。
藥性論述:性味:辛,平。
①《廣西藥植圖志》:味辛微腥,性平,無毒。
②《南寧市藥物志》:甘,平,無毒。
③《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性平,味辛微苦,無毒。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微苦,涼。
功能主治: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抗癌之功效;治闌尾炎、肝炎、胃痛、早期肝癌、肺癌、子宮頸癌、乳腺炎等;外用治痛癤療,跌打腫痛等症。此藥民間用量較大。
①《南京民間藥草》:破血通經。
②《廣西藥植圖志》:消炎,散瘀止血。治跌打傷及血痢。
③《南寧市藥物志》:消腫止痛。治跌打刀傷及瘡瘍。
④《泉州本草》:通絡,清熱解毒,祛風散血,行氣利水,破瘀止痛。內服主血淋,吐血,衄血;外用治毒蛇咬傷,癰疽,疔瘡,無名腫毒。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治癌改善症狀;闌尾炎,肝炎。
⑥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治食道癌、胃癌、子宮癌。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品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注意事項:血虛者不宜,孕婦慎服。
應用選方
治吐血咯血:鮮半枝蓮50~100克,搗爛絞汁,調密少許,燉熱溫服,一日二次。
治尿道炎及小便血尿疼痛:鮮半枝蓮50克,洗淨煎湯,調冰糖服,一日二次。
治熱性血痢:半枝蓮100克,煎服。
治痢疾:鮮半枝蓮150~200克,搗爛絞汁服,或干全草50克,水煎服。
治肝炎:鮮半枝蓮25克,紅棗5個,水煎服。
治胃氣痛:干半枝蓮50克,豬肚或雞一隻。水酒各半燉熟,分三次服。
治咽喉腫痛:鮮半枝,鮮馬鞭草各40克,食鹽少許,水煎服。
治咽喉炎,扁桃體炎:半枝蓮,鹿茸草,一枝黃花各15克,水煎服。
治肺膿瘍:半枝蓮,魚腥草各50克,水煎服。
治蛇頭疔,淋巴腺炎:鮮半枝蓮50~100克,調食鹽少許,搗爛外敷。
治淋巴結核:半枝蓮100克,水煎服。或半枝蓮,水龍骨各50克,瘦豬肉適量,煮熟吃肉和湯。
治背痛:鮮半枝蓮根搗爛外敷,留出白頭,一天二次。另取全草50克水煎服四次,排膿後,用根搗汁滴入孔內,用紗布包紮,一天二次。
治癌症:半枝蓮,蛇葡萄根各50克,藤梨,水楊梅根各200克,白茅根,鳳尾草,半邊蓮各25克。水煎服。
治跌打損傷:半枝蓮搗爛,同酒糟煮熱敷。
治毒蛇咬傷:鮮半枝蓮,洗淨搗爛絞汁,調黃酒少許溫服,渣敷患處。鮮半枝蓮,觀音草各70克,鮮半邊蓮,鮮一包葉各300克,水煎服。另取上述鮮草洗淨後加食鹽少許,搗爛取汁外用。
化學成分
全草含:紅花素(carthamidin),異紅花素(iso-carthamidin),高山黃芩素(scutellarein),高山黃鈐甙(scutel-la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raricacid),生物鹼多糖等。另據報道,從地上部分分離得到漢黃芩素(wogo-nin),半枝蓮素(scutervulin),半枝蓮種素(rivularin),柚皮素(naringenin),芹菜素(apigenin),粗毛豚草素(hispedulin),聖草素(eriodictyol),木犀草素(suteolin),5,7,4-三羥基-8-甲氧基黃烷酮(5,7,-trihydroxy-6-methoxyflavanone)4-羥基漢黃芩素(4-hydroxywogonin),7-閎基-5,8-二甲氧基黃酮(7-hy-droxy-5,8-dimethoxyflavane),對-閎基苯甲西藏(p-hydroxyben-zaldehyde),對-閎基苄基丙酮(p-hydroxybenzylacetone),對-香豆酸(p-coumaricaic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acid),能果酸(ut-solicacid)植物甾醇(phytosterol),植物甾醇β-D-葡萄糖甙(phy-tosteryl-β-D-glucoside)等。
民間傳說
半枝蓮又名韓信草,相傳,漢朝開國元勛大將軍韓信幼年喪父,青年喪母,家境貧寒,靠賣魚苦苦度日。一天,韓信在集市賣魚時,被幾個無賴打了一頓,臥床不起。鄰居趙大媽送飯照料,並從田地里弄來一種草藥,給他煎湯服用,沒過幾天,他就恢復了健康。後來,韓信入伍從軍,成為戰功顯赫的將軍,他非常愛護士兵,每次戰鬥結束後,他一面看望傷員,一面派人採集趙大媽給他治傷的草藥,分到各營寨,用大鍋熬湯讓傷兵喝,輕傷者三五天就好,重傷者十天半月痊癒,戰士們都非常感激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