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婺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婺剧,为浙江省的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金华及周边地区。其名字来源说法存疑,最流行的一种是其得名于金华的古称婺州。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融合了高腔昆腔乱弹徽调滩簧天津时调等六个不同的声腔[1] 。代表性剧目有《孙膑与庞涓》、《黄金印》、《三请梨花》、《西施泪》等。著名演员有徐汝英、周越先、郑兰香、徐凤仙等。目前的主要演出团体有浙江婺剧团等。

命名

婺剧在1950年代开始作为独立、完整的剧种出现,最早的相关研究也始于此时,即1950年11月蒋风、沈瑞兰在上海《戏曲报》三卷第六期发表的《婺剧介绍》[2]。但其名称来源仍然存疑,虽然最流行的说法是其来自于金华的古称婺州,但当时出现的许多新剧种都是以行政区域划分来命名的,而最早的职业“婺剧团”是1950年11月19日创立的、由龙游戏班“周春聚”改编成的 “衢州实验婺剧团”,此时的龙游隶属衢州专署而不是金华专署。在此之后才有金华“新新舞台”改编的“金华专区实验婺剧团”。

此外,在婺剧出现之前,金华和衢州市一带存在着所谓的“金华戏”,有时候这被部分学者当成婺剧的源头。但这一说法也不准确,因为当时所谓的“金华戏”指的是今婺剧中的徽戏,其仅为婺剧中并不特别重要的一部分。浙江婺剧团演员徐汝英曾说,当地其实很少有人知道“金华戏”之名,也很少有人会把它当作婺剧。

表演特色

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所谓:“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由于过去服装原无水袖,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亮相、功架近似敦煌壁画的人物姿态,自具一格。且特技表演甚多,如变脸、耍牙、滚灯、红拳、飞叉、耍珠等。

角色行当分老生、老外、副末、小生、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小花面(丑)、四花面(武净)、花旦、作旦、正旦老旦、武小旦、三梁旦、(第三位花旦)、杂(扮演神仙、老虎,由管“三箱”的兼)共十五行。名演员有江和义、徐东福、周越先、徐汝英、周越桂、徐锡贵、王金龙、叶阿苟、郑兰香、葛素云、吴光煜等。

视频

婺剧 相关视频

婺剧《西施泪》选段 挂帅人:陶慧敏
婺剧 芦林会 片段 (徐汝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