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纵深战役理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纵深战役理论被视为三四十年代苏联军事科学的最大成就。这一理论是苏军于30年代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适应武器装备的发展而提出的,实施进攻战役的重要指导思想。[1]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         大纵深战役理论
        提出者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
        战术运用代表         德军闪电战
        战术运用战争代表         苏联卫国战争


战术概要

大纵深战术第一阶段战斗形势图图片来自理论研究网

大纵深作战理论可以说是苏联最闻名的军事学说,这套理论的根底是苏联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发起的打破口理论。简略来说即是将攻击部队分为多个队伍,榜首队伍主要由步卒构成,在诸军种协同配合下打破敌人防地,扩展并稳固打破口,第二队伍则由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构成,背负穿过打破口并向纵深发展的任务。大纵深战争理论在暗斗后期现已演变为大纵深立体作战,苏军在其间添入了立体作战和网络战等元素,提高了联合作战程度。不过,这一时期苏军仍然采纳以陆军为主,海空军辅佐的作战方法。[2]


突破战术防御由步兵、坦克、炮兵和航空兵共同实施;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 达成方法是:以大量坦克、摩托化步兵、机械化骑兵进入在防御中打开的缺口,出动远程航空兵和机降空降兵,以击溃敌预备队,摧毁敌战役防御;发展战役胜利(战役追击) 一直进行到彻底击溃选定为战役目标的敌军集团,为实施新战役占领有利的出发地位。


第一阶段是主要阶段,因为不突破战术防御,大纵深战役就完全可能无法进行,也就是会半途而废。互相协同的步兵、炮兵、坦克(数个梯队)和航空兵在实施突破时,在全纵深同时杀伤敌战斗队形,以一次突然的大纵深猛烈突击摧破敌防御,在防御中打开缺口,迅猛前出到战役地区。在此情况下,所有兵种都是为步兵作战。突破的要点是摈弃线式作战,对敌人实施大纵深打击,包括同时消灭、压制、牵制、合围和全歼敌主要集团,而不是把敌人打跑。


为使大纵深战役从第一阶段向后面各阶段发展,必须向敌防御战役纵深投入快速军队(坦克、摩托化步兵、机械化骑兵),伞降空降兵。只有在此条件下,才能摧毁敌不移动的正面,使战役具有机动性。为了顺利进攻,突击群的战役布势不管何时都应包括:突破梯队——步兵(若干加强步兵军);发展突破梯队——具有高度机动性和突击力的快速军队(坦克、摩托化步兵、机械化骑兵);航空兵群和空降兵群。在主要方向宜使用得到技术兵器、运输车辆和通信工具良好装备的突击集团军(军)。


取得大纵深战役胜利的其他最重要条件是:夺取制空权;使交战地区与敌人开进中的预备队隔绝;禁止敌人向其被冲击部队供应物质器材。[3]


战术运用代表

大纵深战术提出者——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图片来自腾讯网

德军闪电战

闪电战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用机械化部队来快速切割敌军主力来达到预期效果。


闪电战的核心元素是:速度、奇袭、集中。在军事行动中,这三个要素既是战略,也是战术。战略上整体协同,全局性强,战术上精妙奇特,灵活多变。闪电战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战争工具飞机坦克、装甲车、摩托车的速度优势,以超出对手反应的速度对敌人实行闪电般的打击。但前提是要保有制空权。(大纵深战术内涵)然而美国参战后,德军遭遇了拥有绝对空中优势的美军航空部队,在美军飞机的攻击下,德军的地面战车都成了活靶子,因此德军损失惨重无法使用闪击战。另外此战术对后勤依赖度非常高,一旦汽油和弹药粮食供应不上, 就会被歼灭。而这也是大纵深战略的问题所在。


战术评价

大纵深战役理论到现在也没有丧失其意义。它可以成为指挥干部在解决现实中多方面和复杂的问题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的基础,诚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一定要用历史的态度来考察斗争形式问题。脱离历史的具体环境来提这个问题,就等于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的起码要求。”


苏联西方-81军演将这一军事思想发挥得酣畅淋漓。在这场模拟突击欧洲内地的演习中,苏军出动了三个方面军的主力及华约装备。上千门火炮、火箭炮齐射横扫敌方一线防护部队后。苏军坦克部队随即对200公里的战役纵深展开高速突击。摩托化步兵师紧随其后,在跟进的一起打扫沿途未被炸毁的方针。此外指挥部指令机械化空降部队合作坦克部队在敌后200公里范围内的主要桥梁,交通枢纽等方针实施空降。一起还投入了最精锐的海军陆战队,合作正面大兵团作战。能够幻想,当一支大规模火力猛并具有伞兵战车的空降部队和重装登入部队,俄然出现在敌后方的要害位置时,必定会对战役的进程发生严重的影响。


苏军如此迅猛的机动作战才能深深震慑了他们的对手,美国人在观看这场演习以后坦言:“也许当咱们的兵刚刚运完一半,西欧的战事就完毕了,俄国人将站在大西洋的岸边等着咱们。”


面临苏军强壮的立体化攻势,其时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作战预案中所提到得最多的一个词汇即是“迟滞”,具体做法是:苏军一旦发动进攻,就选用弹性防护战术的办法来牵制住苏军的攻势,以后集中战术航空兵全力冲击苏军在阵线后方用于输送兵员配备和补给物资的铁路枢纽及主要的机场、桥梁等方针,以后再用战术核武器把苏军的第二和第三进犯队伍挡在东欧并等候美国援军的到来。面临一支具有强壮机动力的陆军,即便是兵强马壮的北约也只敢确保做到迟滞。[4]


视频

二战时,闪电战和大纵深战术有何不同,谁更有优势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