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投行天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投行天宫
图片来自xuite

北投行天宫,又称行天宫北投分宫,俗称北投忠义宫北投忠义庙,1965年完工。即台北行天宫的分庙。位在台北市北投区中央北路4段18巷50号的关帝庙,主奉关圣帝君(又称山西夫子)、从神关平太子周仓将军

风景优美,远看可看到新光三越台北101大楼,主要神祇除了恩主公外还有玉皇上帝三官大帝福德正神山神以及行天宫第一代住持空真子道长与第二代三宫建设人玄空道长,是三宫之中神祇最多,在建筑上是三殿形式,并设有鼓楼、钟楼,仿造古代庙宇建筑特色,此庙埕有设置免费停车场,方便香客来此祭拜。本庙建筑形式与台北孔庙相似。

本庙原称北投行忠宫,故当地民众称之为忠义宫、忠义庙,捷运忠义站也因而得名。

历史介绍

1943年5月,空真子道长(郭得进居士)及师兄弟,敬奉由觉修宫分灵而来的五恩主,于台北市永乐町(今迪化街)一处民宅三楼设立“行天堂”,以关圣帝君为首[1]

1949年农历八月,由于“行天堂”位于民宅三楼,檀越参拜不便,玄空道长(黄欉居士)(本名黄欉,法号“玄空”,1911年-1970年;行天宫方面敬称其为“玄空师父”)得三兄黄新火居士引介,遂与“行天堂”关圣帝君结缘。玄空在台北市九台街(今林森北路、民权东路交叉口一带)购入原为宫前町的小型民间信仰简易斋教鸾堂及附设土地庙。创建关帝庙行天宫,地址在今台北市立新兴国中。

1956年,玄空道长(黄欉居士)著手于北投平埔族嗄唠别社旧址)、三峡两地整建以祭祀关公为主的民间信仰庙宇,台北行天宫落成后,由玄空师父所主导兴建的三座庙宇合称为“行天三宫”——新建于台北市中心的行天宫称为本宫,其馀两间为行天宫分宫,玄空预定称为三峡行修宫北投行忠宫,后奉神意,改称北投行天宫。

1958年,行天宫开山第一任住持空真子道长(郭得进居士)过世,并于北投行天宫旁空地,兴建崇德堂以奉祀空真子道长(郭得进居士),当时北投行天宫后殿基础工程才刚起步。玄空师父应众师兄弟推举,当任第二任住持,放下事业,全心重新规划北投行天宫,由原一殿式扩建为三殿式。

1960年代初,玄空道长(黄欉居士)原本已有将原地扩建为庙宇的计画,不过,该片占地2,000的私人用地,在教育部开始推动九年国民教育后,被改划为国民中学预定用地(现为台北市立新兴国民中学)。经交涉后,台北市政府采取“以地易地”的方式,让原地主玄空师父以九台街(今林森北路民权东路交叉口一带)的私有地交换当时仍为瑠公圳末梢支流、沼泽的公有地。玄空于是用以建庙。另说则是玄空师父独力购下西新庄子,现今民权东路、松江路口东北角的建庙用地后,玄空商请已有兴建多处庙宇经验的造庙匠师廖石成设计、施工,并于1968年顺利完成行天宫台北本宫。

1960年8月12日北投行天宫之后殿庆成,并举行入火安座典礼。

1964年农历八月北投行天宫崇德堂完工,奉祀空真子道长(郭得进居士)

1965年5月31日北投行天宫之玉皇殿、前殿等所有工程完工,奉祀玄灵高上帝、玄穹高上帝、儒、释、道三教教主等,并举行庆成典礼。

1970年12月18日(农历11月20日)行天宫三宫建设人暨第二任住持玄空师父(黄欉居士)过世

1972年农历十月新建三峡行修宫旁的明德堂及行天宫北投分宫崇德堂以奉祀玄空师父(黄欉居士)

2014年8月26日,行天宫秉持并落实玄空师父提倡修德与问心敬神之理念,庙埕不再设置大香炉及供桌,鼓励信众双手合十,以道德心香取代线香,虔诚祝祷就可上达天听。信众不须准备供品,只要心诚礼敬,问心修德,便能得到神明的护佑。

祀神

玉皇殿

三元殿

后殿

  • 后殿供奉的神祇分别为(右至左):

福德宫与崇德堂

服务

  • 开放时间:清晨4点到晚上20时00分
  • 特殊节日开放时间:24小时(农历正月初一日、农历三月初一日—三月初八日、农历六月廿四日、农历九月初一日—九月初八日)
  • 收惊时间:平时是中午11点20分到晚上18点00分,祭星日是12点10分开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