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學史與科學社會學學會
基本信息
業務範圍:
機構簡介
北京市科協科普政策專業智庫基地依託於北京科學史與科學社會學學會而設立。北京科學史與科學社會學學會於2014年由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首都師範大學聯合發起成立。
基地立足公民科學素質提升和科普政策研究等領域,面向北京地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相關教師、學者以及學生,充分利用北京地區的學術優勢,團結國內外學術力量,為政府、機構或企業提供有關專業評價研究和政策諮詢服務,促進科普政策學術成果的轉化與實施,不斷提升基地在相關研究領域的影響力。
基地充分發揮智庫專家在科普政策研究領域學術占位高、學術視野開闊、學術資源豐厚、研究能力突出的優勢,重點在公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公共知識產品生產、科普項目評估、科普政策研究與諮詢等領域開展研究和服務工作。
專家團隊
任定成: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2]。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專職教授、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化學化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化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主要從事科學技術史、科學技術哲學專業方面的研究。曾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49計劃」制定工作專家組副組長。曾承擔項目:我國基礎研究"十五"計劃和2015年遠景規劃學科發展與優先領域總體調研,留學生與中國近現代科技體制化研究,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的傳播與普及研究,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的推進活動研究,優秀科學修養讀物調研,科學名着賞析叢書,科學元典叢書等。
葉青: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導。研究領域:科學與社會、中國現代化研究。主要研究項目: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科技革命與現代化的動態監測,中國膜拜團體的成員際遇研究,首都經濟提質增效與產業升級,京津冀協同發展視角下北京產業結構調整與就業研究,首都服務經濟提質增效與產業升級,十四五時期北京推進現代化建設的目標與路徑研究,科技革命與現代化的動態監測與研究,世界現代化的動態監測與研究,新科技革命的動態監測與研究,面向2035年北京市現代化建設的思路、目標與戰略重點研究等。
唐文佩:北京大學教授。研究領域:醫學思想史、科學史學史、科學技術與社會。學術專着:《科學的社會文化根源——赫森論題及其當代價值》(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年)。主要研究項目:《十字路口的科學》及其影響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醫學化」理論及其對中國當代醫學困境的哲學闡釋(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嚴仁英學術成長資料採集(中國科協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愛思唯爾《科學哲學手冊》翻譯與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學術批評與學術共同體建設(中國科協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項目)等。
決策諮詢案例
1.服務規劃等重點文件編制。參與《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國家創新方法工作、北京市「十三五」科普規劃、北京市科協事業發展「十三五」 規劃等文件的前期研究和起草,參與教育部基礎教育科學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審查,完成了北京市發改委的重大調研項目《「十四五」時期北京市推進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及路徑研究》《面向2035年北京現代化建設的思路、目標與戰略重點》。目前正在承擔科學技術部、中國科普研究所等委託的項目研究工作,具有豐富的決策諮詢和規划起草工作經驗。
2.開展科普政策基礎研究。發表論文《巴基斯坦科技教育政策的歷史和現狀》《2003~2011年中國科普法規政策與化學普及書籍關係研究》等,承擔中國科普研究所《國外反對迷信和偽科學的主要學術平台調研》課題研究。
3.服務科普項目立項。提出設立「科學再發現」建議,經北京科普發展中心進一步論證,被北京市科委立項資助。
4.服務科普場館、體系設計。協助設計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普平台,制定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普體系建設方案,制定北京科學活動中心科學發現模擬活動方案。承擔北京市科協「基於科學教育館展項的科學思想和方法研究」課題,對主要國家科學教育館的現狀進行調研,參與北京科學教育館規範研究。
5.舉辦北京青年科普政策論壇、科普政策沙龍等活動。
參考文獻
- ↑ 法人、法人代表、法定代表人,三者都有什麼區別? ,搜狐,2019-07-10
- ↑ 什麼是博士生導師?,搜狐,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