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農業大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農業大學(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簡稱中農大,是一所以生命科學、農學和農業工程為特色和優勢的全國重點大學,系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列入「2011計劃」、「111計劃」。由教育部直屬,水利部、農業部和北京市共建,中管副部級建制。

學校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1960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64所重點大學之一。1984年被中央列為全國重點建設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9月,北京農業大學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併成立「中國農業大學」,江澤民同志親自題寫校名。

據2018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全日制本科生11503名,全日制研究生7780名,其中碩士研究生4486名、博士研究生3294名;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233名。有專任教師1679人,兩院院士1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7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國農業大學

所屬地區 中國 北京

外文名稱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簡稱 中國農大 (CAU)

國家重點學科 24個

校訓 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

博士點 95個

類別 公立大學

院士 12人

學校類型 綜合類研究型大學

主管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學校屬性 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院,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中管副部級高校

現任校長 孫其信

知名校友 任洪斌等

北京重點學科 10

部級實驗室 68個


郵 編 100083

目標定位 世界一流農業大學

碩士點 171個

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實驗室4個

校慶日 10月16日

國家重點學科 24個

學校代碼 10019

校 歌 金色的希望

院校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東路17號

創辦時間 1905年12月

主要院系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生物學院、動物醫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工學院、理學院、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主要獎項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19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截至2014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9人

招生電話 010-62737682

電子郵箱 zsb@cau.edu.cn

男女比例 1.48

歷史沿革

三大源頭 北京大學農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是我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歷史起自於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1898年,中國近代意義上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京師大學堂建立,1905年,作為京師大學堂八個分科大學之一的農科大學開始籌建,這是形成中國農業大學的最早源頭。

從1905年到1938年,學校經歷了晚清、北洋和國民政府三個時期, 校名和組織機構也隨政局變遷不斷演變。

1914年2月,農科大學獨立,改組為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以「教授農業高等學術,養成專門人才」為辦學宗旨,是當時北京著名的國立八校之一。

1923年3月,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改為國立北京農業大學。

1928年,國民政府改北京為北平,實行大學區制,將北京國立九校合併組建國立北平大學,農大旋即改為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北平大學遷往西安,與北平師範大學和北洋工學院等院校組成西安臨時大學。

1938年,國民政府教育部以「發展西北高等教育,提高邊省文化」為由,命令西安臨時大學南遷漢中,改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臨時大學農學院改為西北聯大農學院。同年7月,西北聯大農學院與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合併,組建國立西北農學院。

1946年10月,北京大學在北平復學,於原北平大學農學院院址重建農學院。

1949年7月,輔仁大學農學院併入北京大學農學院。

清華大學農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的第二支源頭是清華大學農學院。1921年,清華學校開辦農科,設立作物學、果樹園藝學、畜牧學等課程,以為志願赴美學農之選修。1934年,清華大學創辦農業研究所。在抗戰期間,農業研究所先後在河北及雲南地區開展了大量植物病理、生理和昆蟲學調查和研究,培養儲備了一批農業科學技術人才,在艱苦的戰爭年代裡,為中國農業科學做出了寶貴的貢獻。1946年,清華大學復員北平,以農業研究所為基礎,正式成立農學院。

華北大學農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的第三支源頭是華北大學農學院。學院前身是1940年中共中央創辦的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1943年,延安自然科學院併入延安大學,1944年,自然科學院生物系改為農業系。內戰期間,自然科學院向華北地區轉移。1947年3月,為了「開展農村大生產運動,為戰爭和人民服務」,晉冀魯豫邊區以原自然科學院農業係為基礎,在山西長治建立北方大學農學院。1948年7月,北方大學與華北聯合大學合併成立華北大學,農學院隨之改為華北大學農學院,遷往河北石家莊。

合併建校 北京農業大學

1949年9月29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北大學三所大學的農學院合併,組建成新中國第一所多科性、綜合性的新型農業高等學府,並於1950年4月,正式命名為北京農業大學。

1954年和1984年,北京農業大學分別被國務院列為全國六所重點院校和全國重點建設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

北京農業工程大學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與中央農業部機耕學校、華北農業機械專科學校合併成立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1953年1月,平原農學院部分師生併入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同年7月,更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1960年10月,學校進入全國64所重點大學行列。1985年10月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改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1995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北京農業大學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併成立中國農業大學,成為一所規模更大、學科設置更趨綜合化的新型農業大學,江澤民同志親自為學校題寫校名。

1998年,學校被列入國家重點建設「211工程」高校;2003年,學校進入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985工程」高校行列。

2003年,學校進入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985工程」高校行列。

2017年1月16日,北京農業大學附屬中學正式更名為中國農業大學附屬中學。

2017年9月,中國農業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截至2018年6月,擁有3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和7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通過強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構建了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開展高水平的研究性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活躍。[1]​

省部級以上科研機構一覽表

序號

批准部門

機構名稱

負責人

掛靠單位

1

科技部

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李寧

生物學院

2

科技部

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武維華

生物學院

3

科技部

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咼於明

動物科技學院

4

發改委

畜禽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楊寧

動物科技學院

5

科技部

國家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李德發

動物科技學院

6

科技部

國家果蔬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胡小松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7

科技部

河北沽源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王堃

動物科技學院

8

科技部

溫室設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張天柱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9

教育部

現代精細農業系統集成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李民贊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10

教育部

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張福鎖

資源與環境學院

11

教育部

作物雜種優勢研究與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孫傳清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12

教育部

功能乳品教育部北京市共建重點實驗室

羅雲波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13

教育部

植物生長調節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李召虎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14

教育部

玉米育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王守才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15

教育部

果蔬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胡小松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16

教育部

現代農業裝備與設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高振江

工學院

17

教育部

農業節水與水資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李光永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18

農業部

農業部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重點實驗室

張勤

動物科技學院

19

農業部

農業部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

李建生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20

農業部

農業部設施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

李保明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21

農業部

農業部飼料安全與生物學效價重點實驗室

咼於明

動物科技學院

22

農業部

農業部動物流行病學與人畜共患病重點實驗室

楊漢春

動物醫學院

23

農業部

農業部獸藥殘留及違禁添加物檢測重點實驗室

沈建忠

動物醫學院

24

農業部

農業部植物病理學重點實驗室

郭澤建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25

農業部

農業部農作制度重點實驗室

陳阜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26

農業部

農業部園藝作物營養與生理重點實驗室

韓振海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27

農業部

農業部華北耕地保育重點實驗室

李保國

資源與環境學院

28

農業部

農業部土壤微生物重點實驗室

樓慧強

生物學院

29

農業部

農業部果蔬加工重點實驗室

廖小軍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30

農業部

農業部土壤-機器-植物系統技術重點實驗室

張東興

工學院

31

農業部

農業部可再生能源清潔化利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王濤

工學院

32

農業部

農業部農業信息獲取技術重點實驗室

汪懋華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33

農業部

農業部草地生態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

王堃

動物科技學院

34

農業部

農業部武川農業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

潘學標

資源與環境學院

35

農業部

農業部桓台農業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

吳文良

資源與環境學院

36

農業部

農業部作物高效用水吳橋科學觀測實驗站

王璞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37

農業部

農業部河北北部耕地保育科學觀測實驗站

李洪文

工學院

38

農業部

農業部作物高效用水武威科學觀測實驗站

康紹忠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39

農業部

農業部農產品貯藏保鮮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

羅雲波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40

農業部

農業部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化學性危害因子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

沈建忠

動物醫學院

41

農業部

農業部牧草與草坪草種子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

毛培勝

動物科技學院

42

農業部

農業部家禽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

楊寧

動物科技學院

43

農業部

農業部飼料效價與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

李德發

動物科技學院

44

農業部

農業部獸藥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

沈建忠

動物醫學院

45

農業部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

黃崑崙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46

農業部

農業部轉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

羅雲波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47

農業部

農業部飼料工業中心

李德發

動物科技學院

48

農業部

國家家禽測定中心

徐桂雲

動物科技學院

49

農業部

農業部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

李德發

動物科技學院

50

農業部

農業部牧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張英俊

動物科技學院

51

農業部

國家玉米改良中心

李建生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52

農業部

國家農業野生植物鑑定評價中心(水稻)

孫傳清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53

農業部

國家果蔬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

廖小軍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54

農業部

農業部保護性精細耕作研究中心

李洪文

工學院

55

農業部

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裝備研發分中心

彭彥昆

工學院

56

農業部

國家獸藥安全評價中心

沈建忠

動物醫學院

57

農業部

國家動物海綿狀腦病檢測實驗室

趙德明

動物醫學院

58

農業部

國家動物寄生原蟲實驗室

吳文學

動物醫學院

59

農業部

國家獸藥殘留基準實驗室

沈建忠

動物醫學院

60

農業部

國家級獸藥安全評價(環境評估)實驗室

沈建忠

動物醫學院

61

認可委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趙德明

動物醫學院

62

能源局

國家能源非糧生物質原料研發中心

王濤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63

國土部

國土資源部農用地質量與監控重點實驗室

朱道林

資源與環境學院

64

北京市發改委

種苗健康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李健強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65

北京市發改委

先進農業傳感技術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李道亮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66

北京市教委

草業科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毛培勝

動物科技學院

67

北京市教委

果樹逆境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韓振海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68

北京市教委

作物遺傳改良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李自超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69

北京市教委

食品質量與安全北京實驗室

傅澤田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70

北京市教委

畜產品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任發政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71

北京市科委

動物源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沈建忠

動物醫學院

72

北京市科委

生物飼料添加劑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譙仕彥

動物科技學院

73

北京市科委

畜禽遺傳改良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連正興

動物科技學院

74

北京市科委

現代農業裝備優化設計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宋正河

工學院

75

北京市科委

種子病害檢驗與防控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李健強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76

北京市科委

設施蔬菜生長發育調控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張振賢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77

北京市科委

植物源功能食品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籍保平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78

北京市科委

生物多樣性與有機農業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吳文良

資源與環境學院

79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農業物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李道亮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80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畜禽健康養殖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李保明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81

河北省

河北省低平原區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王璞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科研成果

成果獎勵 截至2018年6月,共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425篇,其中Science 1篇,SCI 292篇,EI 71篇,ISTP 7篇,CSCD19篇;學生申請專利以及軟件著作權264項,其中發明專利189項,實用新型專利47項,外觀設計專利11項,軟件著作權17項;學生獲省部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獎勵1464項。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施博士生「申請考核制」;進一步完善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保障體系,促進學位論文的質量不斷提高。學校總計有23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在全國高校中位居前列。

2001-2013年,獲國家級科技獎勵62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370項,獲得授權專利2164件。石元春院士主持完成的「黃淮海平原中低產地區綜合治理的研究與開發」研究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先後有15篇高水平研究論文在國際著名雜誌《SCIENCE》、《CELL》、《NATURE》和《NATURE GENETICS》上發表,奠定了學校在基礎研究方面的領先地位。

2013年獲國家科技獎8項,與最高年份2012年持平,其中主報3項(「乾旱內陸河流域考慮生態的水資源配置理論與調控技術及其應用」、「乾酪製造與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集成創新與產業化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比2012年多1項;獲人文社科領域的最高獎項——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另獲各類省部級獎勵40多項。

專利技術

2013年申請專利582件,授權專利449件,其中發明專利372件。植物新品種授權4件;品種審定7項。成果鑑定23項,其中主持17項,參加6項。以學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的軟件著作權申請192項。

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度農大3號小型蛋雞全年銷售達8000萬隻,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肉雞健康養殖營養調控與飼料高效利用技術累計在16個省應用39多億羽;農業化學節水調控關鍵技術示範推廣面積累計達59.47萬畝;作物種子健康保護及良種包衣、嗜熱真菌耐熱木聚糖酶工業化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在動植物、植物轉基因新品種、超高壓食品非熱加工設備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共免疫技術」發明專利轉讓給美國VGX公司,在業界引起了較大反響。

2013年學校推廣自主研發的玉米新品種15個,推廣面積1200餘萬畝,畝增產50-70斤;推廣小麥新品種農大211、農大212、農大399、農大1108等共170餘萬畝,畝增產60-70斤;棉花化學控制栽培技術在全國應用5000餘萬畝,畝增產10%;2013年農大3號小型蛋雞銷售8000萬隻,累計推廣5億餘只。乾旱內陸河流域考慮生態的水資源配置理論與調控技術推廣應用2339萬畝,節水17.40億立方米,生態效果明顯。北方小麥免耕播種與裝備技術累計推廣1.2億畝,節本增收達35億元。玉米免耕精量播種機、玉米氣吹式精密播種機和振動深松施肥機與傳統方式相比畝增產40-50斤,畝節約成本20元左右,經濟效益顯著,已在山東省、河南省、河北省、遼寧省十多個省市地方進行了試驗示範、輻射推廣。

論文著作

2011年度中國農業大學發表SCI、EI等收錄的國際論文1577篇。

2013年,學校發表的論文累計被SCI、EI和SSCI收錄1770篇次,比2012年全年(1682篇次)增長5%。其中SCI收錄1215篇,略高於2012年同期(1211篇);EI收錄534篇,比去年全年(444篇)增長20%;SSCI收錄21篇,比2012年全年(27篇)減少22%;SCI論文中影響因子大於5.0的94篇,比2012年全年(63篇)增長49%。

在ESI學科評價指標中,學校的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科學、環境/生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微生物學和工程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和臨床醫學等9個學科和所有學科論文總引用量進入了全球前1%。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信息顯示,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藏書總量為170多萬冊,電子文獻147多萬冊。館藏文獻已初步形成了以農業科學、生物科學和農業工程文獻為主體的文獻保障體系。

學術期刊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教育部主管、中國農業大學主辦的國家級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雙月刊,公開發行)。於1996 年由原《北京農業大學學報》和原《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學報》合刊而成。學報為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CSCD核心庫,C刊)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並被國內外其他多家數據庫和文摘雜誌收錄。本刊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等指標在全國農業科技期刊中連續多年名列前茅;在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版)》的「綜合性農業科學」核心期刊中位居第四(4/38);連續3次被評為教育部「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被「萬方數據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中國科學引文數據核心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農業科技文獻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數據庫」等國內期刊(數據庫)收錄;同時被英國「CABI」、「Zoological Record,Biosis」,美國「CA」、「CSA:BB」、「CSA:BS」、「CSA:ESPM」,俄羅斯「AJ of VINITI」等國外文摘數據庫收錄。

辦學條件

院系設置 截至2018年6月,9種專業學位類型,33個專業學位領域;65個本科專業,其中生物學、化學兩個學科被列入「國家理科基礎學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養基地」。

專業設置 學院 2014年招生專業名稱 本科專業名稱 試驗班 理科試驗班(生命科學) 理科試驗班(信息科學)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植物生產類 農學 園藝 植物保護 種子科學與工程 園林 生物學院 生物科學類 生物科學 生物技術 資源與環境學院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 資源環境科學 環境科學 環境工程 應用氣象學 土地資源管理 生態學 動物科技學院 動物科學 草業科學 動物醫學院 動物醫學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 生物工程 食品質量與安全 葡萄與葡萄酒工程 工學院 農業工程類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農業工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車輛工程 工業設計 機械電子工程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類 通信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  自動化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地理信息科學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水利類


土木類

理學院 化學類

數學與應用數學 工程力學 經濟管理學院 經濟學類 國際經濟與貿易 金融學 農林經濟管理 工商管理類 工商管理 會計學 電子商務 人文與發展學院 法學 傳播學 農村區域發展 社會學 英語 國際學院 經濟學類(中外合作辦學)


煙臺研究院 水產養殖學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市場營銷 公共事業管理 展開 繼續教育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培訓中心),1988年成立,專門負責學校的教育培訓、成人學歷教育及現代遠程教育的管理和實施。招生的本、專科專業共有40多個,涉及農、工、理、管理、經濟、文、法等門類。

思想政治教育學院:2009年6月成立,為直屬學校領導的二級機構,正處級單位。其前身為人文與發展學院下屬的社會科學部。學院下設四個系和一個教研中心,即馬克思主義原理系、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系、思想道德教育系、近現代歷史系和研究生教研中心。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6月,中國農業大學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 1679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員) 620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員) 855人。研究生導師147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873人。學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7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5人,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5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4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74人。聘請了包括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DNA之父」James Watson 和我國傑出的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內的一批國內外著名學者擔任名譽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5人):石元春、李季倫、吳常信、陳文新、武維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7人):石元春、曾士邁、汪懋華、戴景瑞、李寧、康紹忠、李德發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9人):武維華、彭友良、李保國、李 寧、夏國良、張福鎖、康紹忠、葉 德、鞏志忠、韓魯佳、李召虎、沈建忠、李洪文、孫傳清、郭 岩、咼於明、王福軍、黃冠華、劉金華

長江學者講座教授(6人):朱健康、楊貞標、丁守偉、伍國耀、PS Schnable、張 毅

千人計劃(4人):張源輝、伍國耀、盧江、田漢勤(入選,未到崗)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6人):李勝利、段長青、韓建國、曹兵海、楊寧、秦應和

教育部創新團隊(10個)

2004年:李保國團隊 土壤-作物系統中的過程模型與應用

2005年:張福鎖團隊 作物養分資源高效利用的根際調控機理

2006年:康紹忠團隊 農業節水與水資源高效利用

2007年:劉志勇團隊 主要農作物種質創新與分子育種

2008年:沈建忠團隊 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檢測與控制技術

2009年:咼於明團隊 安全優質禽肉禽蛋高效生產的飼料營養新技術

2010年:彭友良團隊 重要作物病害控制的研究

2011年:楊 寧團隊 畜禽分子育種技術

2012年:韓魯佳團隊 農業生物質利用的工程基礎

2013年:李洪文團隊 保護性耕作技術與裝備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創新群體(6個)

2001年:李德發團隊 動物營養學

2002年:李 寧團隊 畜禽基因組學與分子數量遺傳學

2004年:武維華團隊 植物響應環境脅迫的信號傳導及基因表達調控團分子機理

2008年:張福鎖團隊 作物高效利用養分資源的根際調控機理

2011年:鞏志忠團隊 植物響應逆境脅迫的分子調控機理

2013年:康紹忠團隊 農業水轉化多過程驅動機制與效率提升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9人)

1994年:張福鎖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1995年:彭友良 李曉林 武維華

1996年:李德發

1997年:李 寧 康紹忠

1998年:羅雲波

2000年:夏國良 張 勤

2001年:孟慶翔

2002年:楊 寧 楊 定 劉慶昌 鞏志忠

2003年:崔 勝 李大偉 沈建忠

2004年:劉志勇 咼於明

2005年:徐明良 譙仕彥

2007年:孫傳清 趙要風 鄭世軍

2008年:李召虎 彩萬志 楊漢春

2009年:倪中福 申建波

2010年:劉金華 金危危 郭 岩

2011年:任東濤 黃冠華

2012年:賴錦盛 楊淑華

2013年:傅 纓 江正強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8年6月,中國農業大學具備培養學士、碩士、博士的完整教育體系。學校擁有15個博士後流動站,2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5 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建成了23門國家精品課程、15門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精品視頻公開課、7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25門北京市精品課程;122項教材入選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17項教材入選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

國家級特色專業(14個):動物科學、電子信息工程、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農村區域發展、農林經濟管理、食品質量與安全、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環境科學類、化學、動物醫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動物科學專業遺傳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吳常信)、機械設計製造系列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李偉)、昆蟲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彩萬志)、作物遺傳育種學教學團隊(劉慶昌)

北京市級教學團隊 (4個):生物化學教學團隊(劉國琴)、土壤和土地資源利用教學團隊(李保國)、農科基礎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周志強)、生態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孫振鈞)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

時間

名稱

負責人

學院

2007

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

夏國良

生物學院

2009

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姜微波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2012 機械與農業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毛恩榮 工學院 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

時間

名稱

負責人

學院

2005

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

夏國良

生物學院

2006

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周志強

理學院

2007

植物生產類實驗教學中心

劉慶昌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2009

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姜微波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2010

水利與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李保明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國家級精品課程(23門)

序號 課程名 負責人 所在學院 獲批年份 1 《獸醫寄生蟲學》 劉群 動物醫學院 2003年 2 《普通遺傳學》 劉慶昌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2004年 3 《動物系統解剖學》 陳耀星 動物醫學院 2004年 4 《動物育種學》 張沅 動物科技學院 2005年 5 《動物遺傳學》 吳常信 動物科技學院 2006年 6 《作物育種學》 孫其信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2006年 7 《機械製造工程學》 李偉 工學院 2006年 8 《獸醫免疫學》 楊漢春 動物醫學院 2007年 9 《普通昆蟲學》 彩萬志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2007年 10 《動物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滕可導 動物醫學院 2007年 11 《家畜繁殖學》 朱士恩 動物科技學院 2009年 12 《獸醫外科學》 林德貴 動物醫學院 2009年 13 《草地學》 韓建國 動物科技學院 2009年 14 《土壤學》 李保明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2009年 15 《設施農業工程工藝》 李保明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2009年 16 《獸醫寄生蟲學》 索勛 動物醫學院 2009年 17 《農業推廣學》 高啟傑 人文與發展學院 2009年 18 《觀賞植物采後生理與技術》 高俊平 農學院 2010年 19 《植物生物學》 邵小明 生物學院 2010年 20 《中獸醫學》 許劍琴 動物醫學院 2010年 21 《農業機械化生產學》 李洪文 工學院 2010年 22 《農業經濟學》 李秉龍 經濟管理學院 2010年 23 《農村社會學》 朱啟臻 網絡學院 2010年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序號

教材名稱

主編姓名

立項機構

出版單位

1

實驗園藝學

韓振海

教育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動物營養與飼養學

張日俊

教育部


3

配合飼料生產工藝與加工技術

龔利敏

教育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4

家禽生產學 *

楊 寧

教育部

中國農業出版社

5

農業水資源利用與管理

左 強

教育部

高等教育出版社

6

綠色食品

孟凡喬

教育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7

農業項目投資評估*

楊秋林

教育部

中國農業出版社

8

農業總論*

胡躍高

教育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9

土地信息系統*

朱德海

教育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10

作物化控原理與技術

田曉莉

教育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11

食品製造機械與設備

崔建雲

教育部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12

農業裝備系統優化

張東興

教育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13

農業工程規劃與設計

李保明

教育部


14

設施農業工程工藝學

李保明

教育部

中國農業出版社

15

農牧業生產基礎

施正香

教育部

中國農業出版社

16

食品生物技術導論

羅雲波

教育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17

農業機械與設備

宋建農

教育部

中國農業出版社

18

草坪科學與管理

胡 林

教育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19

農業經濟學

譚向勇

教育部

山西經濟出版社

20

有機農業概論

杜相革

教育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展開 教學成果 歷屆國家級北京市級教學成果獎一覽表

序號 成果名稱 等級 年度 1 在「教學-科研-推廣」中建立農科實踐教學體系 國家特等 1989年 2 勇於開拓、不斷創新、植病流行學,免疫學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 北京市級 3 《蔬菜采後生理學》等課程的改革與實踐 國家二等 1993年 4 「基礎+模塊」農科本科教學模式的研究 市一等 5 報效祖國,勇挑教改重擔,面向未來,趕超世界水平 市一等 6 在農業工程院校培養高層次力學人才 市一等 7 「教學、生產、實驗」三結合實踐教學體系的創建 國家二等 1997年 8 植物形態解剖學課程建設與改革 國家二等 9 創建兩段式培養模式和三平台課程體系,培養高素質的農業本科人才 國家一等 2001年 10 普通高等農林院校教學工作評價研究與實踐 國家二等 11 園藝專業果樹學骨幹課程模塊式組合教學體系及系列教材建設 市一等 12 液壓傳動教學實驗計算機控制 市一等 13 工程製圖計算機化教改試驗及推廣 市一等 14 農業院校機械工程專業製造類課程改革與實踐 市一等 15 「高等學校教材工作信息系統」網站建設 市一等 16 農業工程大類本科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國家二等 2005年 17 農林科「雙基」實驗室資源優化配置與運行機制的研究與實踐 國家二等 18 農業工程大類本科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北京市一等 19 植物生物學課程全方位的系統建設 北京市一等 20 園藝植物病蟲害案例庫建設及其教學應用 北京市一等 21 創建『兩體系、三層次、模塊化』教學體系 培養植物生產類本科創新人才 國家二等 2009年 22 構建國際化教育教學平台 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人才 國家二等 23 創建「兩體系、三層次、模塊化」教學體系 培養植物生產類本科創新人才 北京一等 24 生物化學課程實施多方位改革與實踐 北京一等 25 農業院校工科實踐教學體系與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北京一等 26 構建國際化教育教學平台,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人才 北京一等

學生成績 2008年-2014年,學校本科生在各類創新項目支持下,共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12篇,其中Science 1篇,SCI183篇,EI23篇,ISTP5篇;發明專利127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外觀設計專利9項;學生獲省部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獎勵1029項。學校總計有19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在全國高校中位居前列。

2011年,學生在國際、國家級學科競賽中取得了特等獎8項、一等獎11項、二等獎42項、三等獎60項、鼓勵獎7項,北京市競賽獎勵56項。

學科建設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信息顯示,學校學校擁有6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6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0個北京市重點學科,農業部重點學科11個;有14個博士後流動站,1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9個碩士學 位授權點,10個專業學位類型,37個專業學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