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長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長佑(1818年-1887年),子默印渠湖南新寧人,清代湘軍大將,封疆大吏

生平

劉時華是一商人,富甲一方。道光二十九年拔貢。知縣萬鼎恩被戮,長佑與族叔劉坤一(比劉長佑小十幾歲)募鄉勇萬餘人。1852年在籍辦團練,隨江忠源江西安徽太平軍作戰。1856年1月任補用知府,鎮壓廣東天地會起義軍餘部於湖南臨武。旋率楚勇由湖南入江西,援救曾國藩,先後攻佔萍鄉袁州臨江等太平軍據點,升道員江忠源死後,「楚勇」歸劉長佑、江忠義等統帶。劉長佑受駱秉章、左宗棠指揮,曾國藩告戒李榕:「閣下至饒境當可與席觀察會晤,尤望妥為聯絡。渠軍系『楚勇』流派,有江岷樵、劉印渠之風,於『湘』、『霆』之外,另有家數!閣下亦可兼取其長」。[1]

1857年3月,被太平軍擊敗於江西太平墟,受重創,一度準備自殺,為劉坤一勸阻,重振旗鼓,結果軍勢復振,反敗為勝。1858年底,率部自江西建昌返湖南,尾追石達開軍至廣西,鎮壓了大成國起義。劉為人有信義,待下有恩,石達開一度準備受劉招安[2]。劉以戰功升廣西布政使,再升巡撫,成為名將。1862年奉旨接替勞崇光擔任兩廣總督,將所部楚軍交劉坤一統領,留防廣西。不久調任直隸總督,鎮壓白蓮教起義。劉為人質樸,不巴結朝廷權貴,為僧格林沁所忌憚。他表面尊敬劉,卻密奏朝廷,稱北人不能為南方人輕視,要求遣散劉所部楚軍[2]。同治六年(1867年)張六領導的鹽民起義軍逼近京畿,被革職。1871年又被起用,歷任廣東,廣西巡撫、雲貴總督,任內提防法國侵略,向朝廷警告日本的狼子野心,主張先發制人,討伐日本,幫助琉球復國[3]。1887年病死,諡武慎。着有《劉武慎公遺書》。

歷史評價

劉長佑是湘軍著名將領,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中,忠勇善戰,因戰功受清廷重用,歷任直隸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劉長佑思想性格特徵在晚清官僚群體中比較典型。其中,在用兵打仗方面,劉長佑在作戰中剿撫兼施,柔中帶剛,用兵周密謹慎,力求穩妥。他對軍隊訓練嚴格,與將士同甘共苦。在綠營衰落之時,首創練軍,促進近代軍事改革。任職西南時,積極抵禦法國侵略,維護國家邊疆安全。與此同時,劉長佑為人謙卑,敦厚低調,不爭功,不倨傲,因忠厚而受到朝廷重用。但因不善鑽營,不諳官場經營之道,以致獲罪罷官。在地方治理上,劉長佑親民務實,清正廉潔,他關心百姓疾苦,減免課稅,積極治理災荒,努力減輕百姓負擔。在整頓吏治中,以身作則,廉潔勤政,重視人才選拔。重視封建道德,積極發展封建教育,努力恢復當地封建秩序。其地方治理政策以守成為主,並不熱心洋務。總而言之,劉長佑的思想性格有優有劣,他勇於任事,但缺乏變通;忠厚溫和,但機敏不足。這種思想性格特徵反映了一定的時代特徵,在湘軍乃至晚清大多數官僚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個人作品

2011年5月19日,《劉長佑集》在崀山舉行首發式。此書作為《湖湘文庫》重點書目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省內一些著名專家、學者應邀參加《劉長佑集》首發儀式,並在崀山進行為期四天的文化旅遊資源考察。從漢建夫夷候國以來,崀山人才輩出,將星薈萃,南宋時有隨岳飛抗金的民族英雄楊再興,明有助鄭成功七下西洋的兩廣總李敏,清代曾一度呈現"隔牆兩制台,隔江兩提台,五里七道台,十里八藩台"的鼎盛局面。晚清重臣劉長佑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新寧縣縣長李小堅認為,《劉長佑集》成功發行,為揭示崀山獨特的歷史文化提供了藍本和範本作用。[4]

清史稿記載

劉長佑,字印渠,湖南新寧人。道光二十九年拔貢。與同縣江忠源友。咸豐二年,忠源率鄉勇赴廣西助剿,長佑從。粵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於蓑衣渡,長佑有贊畫功,獎敘教諭。又從破瀏陽徵義堂會匪,擢知縣。三年,平衡山土匪,擢同知直隸州。忠源援湖北,遇賊崇、通間,長佑自長沙馳援,戰於通城,大破之,自是獨領一軍。忠源守南昌,長佑偕羅澤南赴援,解吉安圍,分兵克泰和,擢知府。忠源殉廬州,長佑偕忠源弟忠浚率千人馳援弗及,大憤,誓滅賊。

五年,江忠淑剿東安賊不利,駱秉章以長佑兼統其眾,所部始盛。克東安,追破之新寧。六年,復郴州,擢道員。江西賊方熾,秉章奏以長佑率蕭啟江等諸軍赴援,克萍鄉,加按察使銜。遣啟江復萬載,進圍袁州,屢擊敗援賊。十一月,降賊李能通為內應,克袁州。七年二月,進屯太平墟。賊由吉安大舉來襲,列陣二十餘里,以驍騎衝突,將士多死亡,全軍敗潰。長佑下馬引佩刀欲自裁,營務處劉坤一擁之上馬,退保分宜。近縣士民爭運糧械濟之,潰卒皆來歸,軍勢復振。

進規臨江,八月,石達開自撫州率二十萬眾來援,總兵普承堯戰峽江不利,賊薄太平墟。長佑乘其營壘未定,約蕭啟江、田興恕合戰,江忠義、李明惠先陷陣,盧秀峰繞其後,縱擊,大破之,遂圍郡城。捷聞,詔嘉其奮勇,賜號齊普圖巴圖魯。十二月,克臨江,殲賊酋張發紀,加布政使銜。八年,長佑病歸,以劉坤一代統其眾,蕭啟江自為一軍,合克新淦、崇仁,進克撫州。是年夏,長佑復至軍,屯建昌,迭敗賊於新城、金溪,敗入福建界。江西邊境肅清,記名遇江西道員缺簡放。

九年,回軍湖南剿郴、桂賊,解永州圍,記名以按察使題奏。石達開圍寶慶,長佑與李續宜分扼東西兩路,賊敗走,長佑追破之九鞏橋、白楊埔、大臨橋、蘆洪司,遂竄廣西,陷興安、靈州,直撲桂林。長佑倍道赴援,賊不虞其驟至,走慶遠,追擊之,所向皆捷,授廣西按察使,逾月,擢布政使。攻柳州,拔之。

十年,擢廣西巡撫。四月,克慶遠,破達開於思恩,又破之興安,乃遁竄。時廣西土匪猶蔓延,大者踞郡縣,小者千百為群,倐兵倐賊。長佑蒞任,整飭吏治,興練水師,匪氛漸戢。商貨流通,稅厘增倍。軍事餉事差能自固,不盡仰資鄰省。十一年,遣劉坤一剿柳州土匪,斬其渠伍聲揚,餘黨就撫。調水陸軍剿潯州艇匪,克府城,斬其渠陳開。貴州匪首黃金義投誠復叛,擒斬之。同治元年,長佑親赴潯州督防,分軍進剿,迭克要隘。尋擢兩廣總督,以所部楚軍付劉坤一接統,留剿廣西諸匪。

未幾,調直隸總督。時降捻張錫珠、宋景詩先後叛,畿輔騷動。二年春,長佑航海至天津,即赴衡水督師。三月,破賊束鹿,殲張錫珠。命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交界剿匪事宜。宋景詩踞劉貫寨、甘官屯,合山東軍攻之,以遲延降級留任。九月,破賊張秋鎮,殲賊目楊殿一,景詩逸走,乃罷軍。

四年,僧格林沁戰歿曹州,捻匪益熾,畿南戒嚴,長佑遣兵自開州至張秋扼河防。奉天馬賊入喜峰口,坐疏防議處。八月,捻匪竄山東濮、范南岸,長佑馳赴大名,擊走之。疏請直隸分練六軍,議定營制,加練二軍,下部議行。

六年,滄州梟匪張六等劫慶雲、鹽山、寧津、南皮四縣鹽場,山東教匪應之,保定、天津、河間三府屬皆騷動。長佑檄前藩司唐訓方屯齊河,臬司張樹聲屯張秋,防捻。自率兵剿捕鹽梟,賊乘虛北走,過滹沱河,眾增至千餘,竄擾涿州、固安、永清、霸州,逼近京師,詔褫長佑職,以大學士官文代之。命下數日而梟匪平,予三品頂戴,率所部回籍。尋東捻平,詔念前勞,晉二品頂戴。

十年,起授廣東巡撫,尋調廣西。初,奸民出關劫掠越南,官兵不能制。悍酋吳終伏誅,而蘇國漢復起。九年,廣西提督馮子材進軍龍州,國漢旋乞撫於兩廣總督瑞麟,仍招納亡命,匪首鄧建新、曾亞日,分路肆擾。至是總兵劉玉成擒亞日於上林社,誅之。復會廣東軍攻克舊街,乘勝抵海寧,匪多散亡,國漢奔東興,亦就擒。長佑奏言:"論越南大局,則宜直搗河陽,一勞永逸。然河陽距關二千餘里,窮兵勞費,討捕為難。今擬芟盪海陽、太原,即回師列戍,以固藩籬。庶可分助越之眾,協剿黔苗;抽出關之兵,先清土莽。"十月,副將陳得貴、游擊李揚才克越南從化府,遂會劉玉成克通化、白通,破瓊山、北山匪巢。十一年正月,復敗匪於三星山,擒其酋何三等,餘黨悉平。長佑檄劉玉成暫屯鎮撫,咨越南國王遣兵換防,久之不至;又以營弁滋事,暴兵非計,七月,乃撤入關內,搜捕沿邊伏匪。

時匪酋黃崇英猶踞越南河陽,結白苗攻保樂,擾我鎮安邊。十二年春,長佑檄關內外軍擊走之,密奏:"越南貧弱,版章日蹙,法國蠶食於濱海,黎裔虎視於橫山,桶岡則白苗跳梁,峒奔則黃酋雄踞。近聞其國君臣輸款法人,黃崇英受職黎裔,雖系道聽之言,亦系意中之事。臣竊謂黎裔為患,越南受之;法國為患,不僅越南受之。今欲拯敝扶衰,必須大舉深入。若合兩粵之力,寬以數年之期,步步設防,節節進剿,庶交夷可期復振,而他族不至生心。否則惟有慎固邊防,嚴杜勾結而已。"是時防越諸軍尚八千人,長佑檄劉玉成引軍北還,以六營屯關外諸隘,四營屯歸順、龍州,令覃遠璡八營分駐關內。

十月,法人攻陷河內,黃崇英等乘機襲太原,潛與之通。山西奸民響應,北寧戒嚴。越南乞援,乃令劉玉成統十營進太原為左軍,道員趙沃統十營分部鎮安為右軍。法人尋與越南議和,黃崇英為越將劉永福所敗,潛伏河陽,遣黨陳亞水攻保樂。十三年十月,長佑閱兵南寧,令趙沃、劉玉成進軍。光緒元年二月,趙沃右軍由龍闌渡河克同文,白苗棄巢遁,沃撫之為助,遂攻底定、襄安,皆克之。劉玉成左軍敗賊白通,陣斬鄧志雄。崇英聞師至,嗾周建新拒左軍,陳亞水守猛法,自當右軍,憑險拒守。五月,沃軍克淰台,直薄河陽,崇英敗走。右軍復敗陸之平援眾,進攻猛法。陳亞水惶懼,乞為內應,河陽、安邊同日降。崇英遁走,捕獲誅之。劉玉成左軍亦克通化、白通,斬周建新,合攻者岩,克之。陸之平遁,宣光、金沙江上下肅清。凱撤入關。

擢雲貴總督,二年,抵任。先是,滇邊野番殺英人馬加理,為交涉鉅案,及議定,允於雲南設埠通商。詔下其議,長佑疏言:"雲南山川深阻,種人獷悍成性,剽掠行旅。本地紳練,恃眾橫行,挾制官長。上下猜忌,法令不行。萬一防護不及,致有同於前案,或更甚於前案,其有害於雲南一隅猶小,其有撓於中夏全局甚大。且洋人知前案難辦,有免其既往之議;知後患難防,有保其將來之議。臣恐滇省官民,於已往者不以為倖免,而以為得計;將來者不引為前鑒,或敢於效尤。洋人通商,意在圖利,亦斷無不思遠害之理。應俟三五年內外官民稍稍安定,遣員商辦。"長佑以滇事漸定,屢疏引病乞罷,優詔慰留。

四年,騰越徼外土目耿榮高等攻陷耿馬,長佑遣將討之,榮高降;又剿平臨安、開化、廣南土匪。初,騰越蘇關先之亂,其黨劉寶玉逃之野山。野山在滇、緬之交,其夷自為君長,不隸羈屬。劉寶玉糾野貫十三種及盞達=擺夷伏羅坤山,時出劫掠。會緬甸遣官詣騰越,持圖說約由野山通道列戍。長佑檄熊昭鏡赴騰越,召諸土司、野貫申禁約,誘誅寶玉於千崖,諸野夷皆解散。

七年,法兵窺越南東京,詔滇、粵備邊。長佑疏言:"法人自據嘉定以來,越南四境皆有商埠、教堂,脅其君臣,漁其財力。取越與否,非有甚異。其所以處心積慮,乃在通商雲南。與其既失越境,為守邊之計,不若乘其始動,為弭釁之謀。滇、粵三省,與越接壤,東西幾二千里,要害與共,勞費殊甚。若自三江口以至海陽,東西僅數百里,以中國兵力為之禦敵,兵聚而力省。以視防守滇、粵邊境,勞逸懸殊。請以廣西兵二萬為中路,廣東、雲南各以萬人相犄角。廣東之兵自欽、連而入,雲南之兵出洮江而東。別以輪船守廣東順化港口,斷其首尾,法人必無自全之理。"又力言劉永福可禦敵,請密諭越王給其兵食。疏入,詔下廷議。

八年,法兵陷東京,越匪紛起,廣西援兵至太原,長佑檄道員沈壽榕率軍出關,與為聲援。長佑屢以病乞罷,慰留未許。八月,入覲,予假兩月,九年,乃許開缺回籍。尋坐雲南報銷失察,降三級。十三年,卒於家。詔念前功,嘉其端謹老成,開復處分,仍依總督例議恤,諡武慎。廣西、雲南、湖南並立專祠。

注釋

  1. 《曾文正公書札》卷21第41頁《復李申夫》。
  2. 2.0 2.1 《劉武慎公年譜》
  3. 《劉武慎公年譜》引奏摺
  4. 「中國旅遊日」新寧崀山首發《劉長佑集》(圖),紅網
官銜
前任:
李閒
清朝廣西按察使
咸豐九年九月十三 - 咸豐九年十月二十三
1859年10月8日 - 1859年11月17日
繼任:
張凱嵩
前任:
李閒
清朝廣西布政使
咸豐九年十月二十三 - 咸豐十年閏三月十二
1859年11月17日 - 1860年5月2日
繼任:
張凱嵩
前任:
曹澍鍾
清朝廣西巡撫
咸豐十年閏三月十二 - 同治元年閏八月二十四
1860年5月2日 - 1862年10月17日
繼任:
張凱嵩
前任:
勞崇光
兩廣總督
任職期間:1862年10月17日-1863年2月14日(未到任)
繼任:
晏端書
前任:
崇厚
直隸總督
同治元年十二月二十七 - 同治六年十一月初四
1863年2月14日 - 1867年11月29日
繼任:
官文
前任:
李福泰
清朝廣西巡撫
同治十年六月二十 - 光緒元年十一月初五
1871年8月6日 - 1875年12月2日
繼任:
嚴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