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順帝
目錄
元順帝
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1];1320年5月25日-1370年5月27日),清刊《元史》、清修《續資治通鑑》改譯托歡特穆爾,元朝廟號為惠宗[2],蒙古語稱號烏哈噶圖汗;或蒙古語:ᠤᠬᠠᠭᠠᠨ ᠲᠤ
ᠬᠠᠭᠠᠨ,鮑培轉寫CAT:可能含有拼寫錯誤的蒙文:uqaγan-tu qaγan[3]),明朝諡號為順皇帝,又稱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4],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五位大汗,他是元朝北逃前的最後一位皇帝,之後以他為首的北元繼續與明朝對峙。在位時間是從1333年7月19日至1370年5月27日,在位37年。
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爾扳倒權臣伯顏而親政。親政初期,他勤於政事,任用脫脫等人,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史稱「至正新政」,包括頒行法典《至正條格》,以完善法制;頒布舉薦守令法,以加強廉政;下令舉薦逸隱之士,以選拔人才。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積弊已久的社會問題,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了元末農民起義。後期逐漸怠政,沉湎享樂,元廷內鬥不斷,外部民變迭起,無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閏七月,明軍進攻大都,妥懽帖睦爾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對全國的統治結束。
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爾駕崩於應昌,享年五十一歲。廟號惠宗,蒙古汗號為「烏哈噶圖汗」。明朝為其上尊號為「順帝」,民間又稱其為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生平
幼年
延祐七年四月十七日(1320年5月25日),生於北方草原,生父是元明宗,生母是邁來迪。
流放
至順元年(1330年)四月,元明宗皇后八不沙被殺,妥懽帖睦爾被驅逐,首先被驅逐到高麗大青島,後來到湖廣等處行中書省靜江(今桂林)。
繼位
- 至順四年(1333年)五月左丞相燕帖木兒病死。
- 至順四年農曆六月初八(1333年7月19日)妥懽帖睦爾最終得以繼位。
任內大事紀
- 1333年六月,惠宗登基後不久,任命伯顏為太師、中書右丞相。
- 1335年七月,惠宗被迫下詔罷除左丞相,專命伯顏為中書右丞相,伯顏開始專權,他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裡。伯顏採取排擠漢人的政策,如禁止漢人參政、取消科舉、不許漢人學蒙古語等,這些做法加深了漢蒙兩族之間的不和,也使得元惠宗更加不滿。
- 至元六年(1340年)七月,燕帖古思在放逐途中被殺,從而消除了奪權隱患,控制了政局。伯顏的一系列排擠漢人的政策也全部被廢除。
- 至正十三年(1353年)五月,身為中書左丞的賈魯,突然病卒,享年57歲。
任內民變
- 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壽輝起兵,建天完朝,陳友諒投效其將領倪文俊麾下。
- 至正十七年(1357年)二月,龍鳳將領毛貴浮海破膠州;三月,陷萊州,據益都。龍鳳將領李武、崔德繞過潼關,奪七盤,進據藍田,直趨奉元。六月,劉福通自帥一軍攻汴梁,余軍分三路北伐:關鐸、潘誠、沙劉二等攻懷慶,深入晉冀,白不信、大刀敖等西取關中;毛貴自山東北上。
- 至正十七年九月,陳友諒襲殺反徐壽輝的倪文俊,自稱勤王,自稱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諸路,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 至正十八年(1358年)二月,毛貴攻占濟南。三月,毛貴北攻薊州、漷州,進逼棗林,距大都一百二十里,戰失利,退回濟南。五月,劉福通攻破汴梁,自安豐(今安徽壽縣)迎韓林兒,定為國都。龍鳳政權中央分設六部、御史等諸官屬;在山東、江南等地分設行省。
-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陳友諒攻陷太平路,命死士刺殺徐壽輝於至太平路採石(今安徽省馬鞍山市)五通廟,隨即登基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隨即與張士誠合攻朱元璋。朱元璋金陵應天府被圍,只好遣胡大海進攻信州,迫陳友諒回師救援,朱元璋一面離間張士誠,張按兵不動。陳朱雙方在金陵城西北的龍灣展開惡戰,不巧江水退潮,百艘巨艦擱淺,陳友諒大敗,敗走江州(今九江)。
- 至正二十三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朱以水軍二十萬親征,是為「鄱陽湖之戰」。陳友諒自恃巨艦出戰,採用炮攻,差點捕獲朱元璋。隨後,朱元璋採納郭興的建議,利用東北風而改用火攻,致使陳友諒部隊大量受損。之後朱元璋利用鄱陽湖水位降低便於小舟活動,改為分兵水路圍攻陳友諒。陳友諒突圍時起霧,陳從船艙中探頭出看,竟中流箭而死,漢軍潰敗。隨後朱元璋圍攻武昌,並盡佔湖北各地。陳友諒死後,張定邊等人在武昌立陳友諒次子陳理登基為帝,改元德壽。
-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西吳軍廖永忠部兵臨武昌城下,陳理出降。
北逃
至正二十八年閏七月二十八日(1368年9月10日),徐達率領的軍隊逼近大都,元惠宗夜半開大都的健德門北奔,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后妃、臣僚等逃離大都。八月初二日(1368年9月14日),明朝軍隊從大都的齊化門攻城而入,元朝正式退出中原,回到北方草原。八月初四日(1368年9月16日),元惠宗到達上都。
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十三日(1369年7月16日),明軍逼近上都,元惠宗離開上都,當天到達應昌。六月十七日(1369年7月20日),明軍將領常遇春攻克上都。
元惠宗在上都和應昌那裡曾兩次組織兵力試圖收復大都,但都被明朝軍隊擊敗。
駕崩
1370年5月27日(庚戌狗年五月二日,即元惠宗至正三十年、明太祖洪武三年),惠宗因痢疾崩於應昌,享年50歲。死後得廟號惠宗[2],蒙古語稱「烏哈噶圖汗」。明太祖認為他「順天應人」,上諡號順皇帝。
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在應昌繼承了皇位,史稱元昭宗,並於1371年改元宣光。至正三十年五月十六日(1370年6月10日),明軍將領李文忠攻克應昌,元昭宗逃往和林延續北元,繼續和明朝對抗。
至元廢科與至正復科
至元元年(1335年)十一月,專權的右丞相伯顏使得惠宗下詔停止科舉取士,因為伯顏專權到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原本定於至元二年(1336年)和至元五年(1339年)在大都舉行的兩次科舉取士都被迫停止,史稱「至元廢科」。
1340年二月,伯顏去職,脫脫被惠宗任命為知樞密院事;1340年十月,惠宗任命脫脫為右丞相。
至元六年(1340年)十二月,惠宗下詔恢復科舉取士。至正元年(1341年)八月,全國範圍內恢復鄉試,至正二年(1342年),會試和殿試相繼在大都舉行,史稱「至正復科」。
此後科舉取士三年一次,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最後一次在大都舉行會試和殿試。1368年八月元朝退回草原後,不再有科舉取士。
家世背景
- 祖父:元武宗海山,祖母亦乞烈妃子。
奇聞軼事
順帝荒淫到什麼程度?最終他是怎麼死的?
元順帝是蒙古族人,他於1320年出生,在位37年,廟號惠宗。政治上,他算不上一個好皇帝,權臣當政,風雨飄搖。生活作風上,他更不是一個好皇帝,他荒淫無度,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向兒子傳授性學的皇帝。
元順帝上位之時元朝已處於衰退時期,但作為一國之君,元順帝非但沒有勵精圖治,反而把權力扔在一旁,使得亂臣賊子專權。專心研究男女雙修,把朝廷大事都交給了太子,越來越沉淪,他寵幸着一個叫做哈麻的臣子,哈麻知道元順帝喜歡玩樂,於是他就安排了一個人教他淫術,男女赤身裸體在後宮之中淫亂作樂。
元順帝整日與十個「倚納」寵臣在宮中群交濫交,性活動的過程撲朔迷離,駭人心目:各人赤身裸體,腦袋上都戴頂高色黃帽,上綴黃金打制的「佛」字,手執念珠,光屁股列隊在大殿內邊行走邊念咒語。元順帝沉迷其中,以此為樂。
元順帝「魯班天子」這個稱號並非浪得虛名,厭倦之前的玩法後又精心挑選了十六個漂亮的宮女,稱為十六「天魔」,讓她們身披五彩瓔珞,頭戴象牙佛冠,在龍舟上載歌載舞,供他與侍臣們觀賞嬉戲。元順帝為大臣們設計庭院樓閣圖樣,然後交給工匠照此修建。
他的臣下多為趨炎附勢之徒,為博得皇帝的開心,就稱他為「魯班天子」,元順帝荒淫的本性簡直暴露無遺。
不僅自己與臣下快樂,順帝表示「太子苦不曉秘密佛法,此秘戲可以延年益壽呵」,於是他又讓禿魯帖木兒教太子有樣學樣,「未幾,太子亦惑溺於邪道也。
這一點,元順帝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向兒子傳授性學苦怪大法的皇帝。
有人因此說他是個昏君,但在我看來元順帝既不是明君,也不是昏君,「庸君」一詞最適合他。也許他也想治理好國家,挽救瀕危的元朝於水火之中,使得國力恢復,但是他有心無力,權利全部掌控在權臣手中,又不從實際的社會環境考慮。只能「碌碌無為」,成為庸君。
而從元朝末期就能看出來,元順帝最後被明朝軍隊擊敗,倉皇北逃,丟失了元朝南部大部分領土,成為了逃亡的皇帝並在逃難中病死。
視頻
元順帝妥歡帖睦爾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軍閥割據,元順帝對付自己老婆兒子都忙不過來!